鹽城「兩海兩綠」新布局,吸聚名校優生「打頭陣」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季。促進高校畢業生這一重要群體充分就業,既是人才引進的重中之重,又是富民增收的民生工程。小編從市人社局獲悉,上半年,全市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2.37萬人,同比增1.3%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就業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這個夏天,名校優生紛至沓來。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659名大學生來鹽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實習活動。人力資源要素向鹽城湧聚,帶來的是綠色產業吸聚人才、人才青睞綠色產業的新風向,今年我市組織“三支一扶”計劃招募高校畢業生50名,實施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見習計劃926名,上半年來鹽見習實習“雙一流”高校數、人數同比分別增長20%、28.6%。

“從高校就業網上得知,鹽城持續實施‘515’引才政策,購房、租房、就業、探親等等都有補貼,月薪總體可觀,生活成本不高,更看好的是這裡的成長空間,給年輕人更多的發展機會!”擔任鹽城高新區峰匯智聯鹽城地區負責人的劉濤說,他是同濟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老家在湖北仙桃,“鹽城,是蘇北唯一入選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的城市,隨著高鐵的加快建設,將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沿海開發開放的強勁勢頭,吸引他和不少大學同學一起在鹽城安了家。”

“高校畢業生,是鹽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也是踐行‘兩海兩綠’新佈局的人才要素。”市人社局負責人說。我市堅持人才引進和促進就業同步推進,強化就業創業全方位指導,多渠道發力,立體式服務,推進就業政策、產業政策與引才政策有機結合,為大學生就業創業營造了良好環境。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先後組織赴鄭州、蘭州、伊犁等地開展高校畢業生系列招聘活動,2200多家用人單位簽訂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12768份。“上半年,我市還為2018屆駐鹽高校畢業生申報了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市人才市場就業創業部負責人張成宇介紹。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研究生楊齊林,今年到江蘇中磊節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參加社會實踐。作為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該公司已先後接納了14名清華博士到這裡鍛鍊。實踐期間,楊齊林利用所學知識為公司新產品開發配方工藝進行非晶的計算模擬,為公司高性能耐火材料高端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森風集團、江蘇星月測繪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級就業見習基地,平均每年接收見習高校畢業生80人左右,通過指導老師的精心帶教,每名見習人員在職業道德素養、工作技能經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兩家基地每年有近60%的見習畢業生能夠留崗就業,並都能成為企業骨幹員工。”據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因政府對見習基地提供補貼,減輕了用工成本,同時還解決了用工需求,緩解了引才用工難題。

“鹽城無論是產業發展佈局還是人居環境都是‘綠意盈盈’,專業匹配、崗位適宜,工作生活兩相宜。”帶領16名大學生來到東山精密公司的西安科技大學實踐帶隊老師陳錦帛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據鹽都區人才中心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已服務東山精密招引高校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協議1280份。電子科技大學連續三年安排“立人班”的優秀大學生來亭湖區見習實習,今年的20名優秀大學生幫助當地電子信息產業園攻克技術難題3個,形成了學子社會實踐、企業綠色轉型的共贏。

7月上旬,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53名師生來到城南新區虹之谷動漫公司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城南新區組織人事部人才條線負責人徐志剛如數家珍,今年上半年城南新區引進高校畢業生609人,2017年以來引進駐滬高校畢業生120人,為人才興區提供了有力支撐。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近期熱點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盐城“两海两绿”新布局,吸聚名校优生“打头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