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的後續拉開——剖析下美國對二戰有什麼貢獻?

珍珠港事件的後續拉開——剖析下美國對二戰有什麼貢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和軍事目標。350餘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鐘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意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回應。

美國的參戰直接導致了法西斯陣營最終的崩潰。當時的丘吉爾聽說美國參戰了,說了一句“我們終於贏了”隨後便安然入睡。法國抵抗運動領導人戴高樂說“我們該做好解放法國的準備了”。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的作用如何體現?

珍珠港事件的後續拉開——剖析下美國對二戰有什麼貢獻?

第一,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法西斯軍事打擊過本土的國家,美國成為了反法西斯陣營的大後方和主要的軍火庫。其生產了援助2000個現役戰鬥師的武器裝備和其他軍事物資。

美國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援助蘇聯作戰飛機1.4萬架,坦克1萬輛,火炮2萬門和其他軍用物資,包括蘇聯當時急需的鋁合金、石油等軍用物資。美國援助中國36個師的陸軍武器,以及幫助中國重建空軍抵抗日軍,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陸軍航空隊運輸及部隊採取空運方式,將中國最為緊缺的石油、煤炭等軍用物資運到中國,幫助中國度過了最為危險的1942年。

第二,美國陸軍航空隊在日本和德國上空的戰略轟炸,極大地消耗了敵國的有生力量。

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國陸軍航空隊第8轟炸機部隊進駐英國,開始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在長達4i年的戰略轟炸當中,美國損失飛機2.2萬架,犧牲空勤人員超過4萬人,使得德軍的作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石油無法正常的供應,武器和軍用物資無法正常的生產舉個例子,以前德軍每個人作戰可以用5個彈藥基數,但是在阿登戰役的時候,德軍只能使用1.5個彈藥基數。就連運輸1.5個彈藥基數的運輸能力都是困難的。如果沒有戰略轟炸,這一切是難以實現的。

第三,羅斯福總統充當調解角色,參與了一系列重要議題的制定,緩和盟國矛盾。讓盟國一致對外,最終促成聯合國的成立。

珍珠港事件的後續拉開——剖析下美國對二戰有什麼貢獻?

​在德黑蘭會議當中,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分歧很激烈,那就是關於開闢第二戰場的事情。羅斯福則充當調節人的角色,緩和英國和蘇聯之間的矛盾。最終促成1944年6月美英軍隊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事宜。在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以團結反法西斯的大局為重,協調各國的矛盾,顯示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各個盟國儘管矛盾複雜,但是依舊一致對外對抗法西斯,最終促成了在《聯合國家宣言》基礎上寫成《聯合國憲章》,進而國際最大的組織聯合國的誕生。這是二戰的直接成果。《聯合國憲章》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國精神的直接體現。

第四,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積極作戰消滅了日本海軍的主力,成為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重要因素。美國陸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以後的所有戰役,也重創了德國陸軍,最終成為德國投降的重要因素。

從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戰役、瓜島戰役、再到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登陸菲律賓、萊特灣海戰和硫磺島、沖繩島戰役,美國以強大的工業能力徹底碾死了曾經強大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許多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也命喪太平洋。

美國在二戰當中生產了10.94萬輛坦克、270萬輛軍車、26萬門火炮、33萬架飛機、以及6000多艘作戰艦艇。如此強大的工業能力,放在今天都讓許多國家望而卻步。

歷史已經過去70多年,斗轉星移,二戰的歷史告訴我們,不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有任何意識形態或者是國家利益的衝突,面對威脅人類安全的共同敵人的時候,都應當共同對敵。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外交必然會失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