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為進一步展示後備牛最新研究進展和分享國內外後備牛養殖理念,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於2018年7月16-18日在河北保定舉辦。

大會由中國後備奶牛培育協作創新平臺(簡稱CHC平臺)、美國後備奶牛協會(Dairy Calf and Heifer Association)和美國荷斯坦牛協會(Holstein Association USA)主辦,由中農動科技術中心、Hoard’s Dairyman雜誌社、北京奧耐爾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和長春博瑞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並獲得農業農村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的大力支持。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大會以“科學培育未來”為主題,彙集全國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牧業集團、企業單位等眾多權威學者和專家,特邀中、美、德、荷、丹麥、以色列、伊朗等國外專家學者同臺報告。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大會主要面向全國規模牧場技術和管理人員、高校師生等,圍繞後備牛的科研最新進展、發展趨勢以及如何科學培育後備牛相關熱點和焦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會議期間發佈了《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白皮書》、《2018中國後備奶牛培育黃金標準》和中國版《Hoard’s Dairyman》首刊。

《白皮書》與《黃金標準》的發佈

今天的健康犢牛,明天的高產奶牛!一句話道出多少奶業從業者的心聲,CHC平臺期望採用更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提高後備奶牛的飼養管理水平,以期推進奶業可持續發展。

然而長期以來,國內缺乏對於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的整體概述,從業者們對後備奶牛的生長髮育情況、健康疾病情況、繁育狀況等不甚瞭解,相關國家政策和規範也遲遲未發佈。為深入探究中國後備奶牛的培育現狀,中國農業大學曹志軍副教授帶領平臺團隊,歷時兩年,在全國範圍內對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展開調查研究,並先後發佈《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研究報告1.0》和《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研究報告2.0》,在產業界和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和共識。

《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白皮書》屬國際首發,是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的一手資料。《白皮書》的編撰彙集了國內規模化牧場近55萬頭後備奶牛的76萬條數據資源,從中國後備奶牛的生長現狀、健康現狀、繁育現狀以及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等多個角度,全面梳理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科研工作者以及養殖者提供參考。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在此基礎上,曹志軍主持編寫《後備奶牛飼養技術規範》(國家標準),這也是我國首部有關後備奶牛飼養技術規範的國家標準,將於近期正式頒佈,CHC平臺根據該標準,精心製作了簡易通俗的《2018中國後備奶牛培育黃金標準》掛圖,提供給牧場管理人員作為指標參考和,對於指導產業發展,提升奶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中國版《Hoard’s Dairyman養牛》首刊發佈

美國駐華大使館農貿處代理主任Chris博士,美國駐華使館農貿處市場專員裴志勇先生,美國荷斯坦牛協會副主席、Hoard’s Dairyman主編Corey Geiger,中國後備奶牛培育協作創新平臺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曹志軍副教授,牛精英+項目北京中農動科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Hoard’s Dairyman中國版首刊主編、中國農業大學馬佳瑩博士共同參與了中國版《Hoard’s Dairyman養牛》首刊發佈會。

中國版首刊於本次大會發布,契合本次大會主題“科學培育未來”,首刊集成了後備牛的遺傳育種、飼養管理、健康管理、效益分析、行業前景等多角度相關文章,最終形成了一本專業、精美、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後備牛專刊。雜誌主編曹志軍指出,“提供真材實料,梳理和引導奶業發展,是我們做這本雜誌的初衷、職責和理想!”

《Hoard’s Dairyman》於1885年創刊,至今為世界奶業從業者服務超過133年。創辦者W.D.Hoard,同時也是威斯康辛州第16任州長,正是這位州長通過《Hoard’s Dairyman》作為媒介,引領威斯康辛州一躍成為美國的奶業之州。目前,《Hoard’s Dairyman》在全球擁有超過6萬的紙質版讀者,超過2萬的電子期刊訂閱者,分佈超過80個國家。1898年,Hoard’s Dairyman發行了日文版,1994年發行西班牙文版(APP上線),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奶業也獲得了全球關注,Hoard’s Dairyman一直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中方夥伴。2017年起,Hoard’s Dairyman通過美國威斯康辛州政府農業部,與牛精英聯盟建立聯繫,經過多次深入探討,最終與牛精英+專項的創新創業企業北京中農動科技術中心達成合作意向,2018年3月,曹志軍副教授與北京中農動科技術中心馬佳瑩博士一同赴美,雙方深入洽談合作細節,並於同年6月簽訂合作協議。

與日文版和西班牙文版不同,中國版將同時涵蓋原版雜誌精選內容和中文原創內容,設置特邀專欄和權威解讀兩個欄目,邀請行業權威專家親自撰稿,分析行業前景、產業發展形勢等,使得《Hoard’s Dairyman養牛》更適合我國本土生產一線的需求,為我國奶業助力、領航。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會議演講精彩內容

多年來,奶牛的育種一直是以提高產奶量為目標,但隨著奶牛產奶量的增加,其使用年限長壽性卻在下降,從而導致了奶牛的高淘汰率,尤其是集中在圍產期。國家奶牛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大學李勝利教授從圍產期重要的營養措施、圍產期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微生物移植以及犢牛微生物的變化和移植等多個方面講解了圍產期奶牛胃腸道健康調控。

隨著我國牛肉消費量的增加,且肉牛基礎母牛存欄量下降,導致了肉牛資源的不足。國家肉牛犛牛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大學曹兵海教授分享了奶牛副產物肉用途徑,介紹了奶牛副產物現狀、同質和差異化育肥情況,延伸了奶牛產業鏈,提出了奶業產業鏈的延伸不只是把牛奶變成奶酪和黃油,肉牛產業鏈的延伸也不只是把牛變成肉。

奶牛圍產期營養管理和犢牛培育是奶牛管理的關鍵環節,圍產前期奶牛日糧能量濃度不僅影響犢牛初生重,還影響奶牛產後健康,因此圍產期奶牛日糧能量濃度要同時從母牛和犢牛兩個角度考慮,二者達到平衡點才能實現共贏。中國後備奶牛培育協作創新平臺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曹志軍副教授介紹了奶牛母子一體化關鍵技術。

首農畜牧總裁喬綠以首農畜牧為例分享了中國30年後備奶牛培育情況;東營澳亞現代牧場總經理楊庫分享了澳亞的後備奶牛管理標準操作流程;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運營總經理韓春林分享了奶牛圍產期體況控制與標準操作流程;北京奧耐爾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秀榮、丹麥ColoQuick外貿經理Ryan Zinglersen、德國Förster銷售經理/德國尼爾延根大學農業管委會委員Markus Straub 一起分享了哺乳犢牛智能化管理實踐技術。

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反芻動物飼料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刁其玉介紹了後備奶牛關鍵營養素研究進展,吉林農業大學副教授、博瑞農牧集團技術總監甄玉國分享了後備牛飼料配方研究與實踐。

哺乳期犢牛到底需不需要飼餵乾草,一直以來就爭議不斷,來自伊朗Lorestan大學博士生導師、獨立牧場顧問Arash Azarfar從是否飼餵乾草、乾草的類型和乾草的切割長度等對犢牛瘤胃發育和日增重以及未來產奶量的影響方面講解了哺乳犢牛是否需要飼餵粗飼料。

隨著後備牛培育成本的增加,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興起,從基因遺傳角度來評估犢牛是否有留養價值也成為加快培育優質後備奶牛的關鍵技術,美國荷斯坦牛協會副主席、Hoard’s Dairyman主編Corey Geiger 就從遺傳角度分析瞭如何培育優質後備奶牛。

理想的後備奶牛飼養標準能夠有效指導後備奶牛培育工作對於成母牛達到預期生產力也至關重要。美國後備奶牛協會主席Lane Sollenberger 分享了美國後備奶牛飼養黃金標準;歐洲奶業研究所首席執行官Joachim Mentschel 分享了德國後備奶牛培育目標與管理;希伯來大學講師、以色列哈克雷牛群健康與流行病學中心主任Michael van Straten分享了以色列犢牛健康管理與監控標準操作程序。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會議論壇精彩內容

問題、經驗來自生產,成果、技術用於實踐。一線論壇就是希望能夠集成科研成果與實踐經驗,特邀牧場及企業一線嘉賓在大會現場深入探討生產管理的關鍵點。

後備牛健康一線論壇受邀嘉賓有: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麻柱先生、北京中地種畜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乃社先生、北京立時達藥業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總監王海先生、北京東方聯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葉鋒先生、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反芻動物事業部負責人梁周先生,五人以“健康”為主題共同討論了犢牛、育成牛、青年牛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防控等問題以及圍產牛的飼養管理對產後代謝疾病和犢牛健康的影響。

後備牛營養一線論壇受邀嘉賓有:天津嘉立荷牧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超先生、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錫智先生、荷蘭紐維德公司技術經理胡小麗女士、北京元亨匯眾總經理蔡成德先生、聯英飼料(天津)有限公司銷售部副總經理張志剛先生,五人以“營養”為主題,共同探討了犢牛飼餵方案和管理,育成牛、青年牛和圍產牛日糧蛋白和能量等營養指標濃度等相關問題,並從效益分析和經營管理的角度進行了深入討論。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會議影響及意義

牧場的可持續發展依賴優質後備牛的培育,首屆後備牛大會發布了《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白皮書》,介紹了我國後備牛初乳管理、生長髮育、疾病與淘汰以及繁育等現狀,奠定了後備牛培育大數據的基礎。本次大會彙集了全國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牧業集團和企業單位等眾多權威學者,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綜合平臺,並且特邀美國、德國、荷蘭、丹麥、以色列、伊朗等國外專家學者同臺報告,分享了歐美+一帶一路國家的後備牛培育技術和現狀情況,建立了後備牛國際化交流平臺。

會議背景介紹

中國後備奶牛培育協作創新平臺於2016年11月由中國農業大學奶牛營養創新團隊發起,聯合國內外主要相關科研單位、牧場和企業共同創立。平臺旨在更好地服務產業,促進我國後備牛技術研發和管理水平提升,由李勝利教授擔任理事長,刁其玉研究員和劉建新教授擔任副理事長,曹志軍副教授擔任秘書長。理事單位共28家,涵蓋14家牧業集團,55萬頭後備奶牛,是我國首個後備奶牛領域集數據、研發、生產為一體的產學研綜合平臺。

平臺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目標,力求促進奶業協作共贏、成果共享,共建中國後備奶牛培育標準化新模式。在平臺的支持下,2017年4月和11月,平臺陸續發佈《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研究報告1.0》和《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研究報告2.0》,報告數據主要來源於全國1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244家牧場,提供超過76萬條後備奶牛信息,報告精準剖析了中國後備奶牛培育現狀與存在問題,在產業界和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和共識,中央電視臺對報告進行全程跟蹤報道。同時,《優質後備奶牛培育綜合配套技術》和《奶牛母子一體化養殖關鍵技術》入選農業部主推技術,曹志軍副教授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後備奶牛飼養技術規範》將於近期頒佈實施。

首屆國際後備牛大會圓滿落幕——關乎現在,贏在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