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殭屍企業」處置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日前,筆者從市國資委獲悉,截至7月15日,我市104戶國有“殭屍企業”已完成處置90戶,佔86.5%。其中,縣區64戶“殭屍企業”,完成處置62戶;市屬40戶“殭屍企業”,完成28戶。全市整體完成進度在全省四個任務最重的省轄市中排名第一。

認真核查,澄清“殭屍企業”底數。我市國有“殭屍企業”大多情況複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特別是產權不明晰、涉法涉訴問題多。為切實澄清“殭屍企業”底子,市政府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企業資產進行了逐戶調查、逐項核實、逐塊勘測、逐企建檔,全面、準確地彙總統計了企業資產狀況和人員情況,較為精確地測算了改革成本。我市“殭屍企業”上報省政府104家(其中11家已於2017年年底前完成處置),其中市屬40家,縣(區)屬64家。市屬40家“殭屍企業”中,涉及土地695畝,房產29914.87平方米,處置收益約8.2億元(含或可出讓土地估價14627.5萬元),需安置職工6598人(在職3007人,離休26人,退休3565人),涉及總資產15.61億,總負債16.37億。

準確分類,尋求合適處置方式。根據前期調查摸底情況,市國資委對全市“殭屍企業”進行了分類。對照“五個一批”(依法破產一批、清算註銷一批、兼併重組一批、改制轉讓一批、盤活脫困一批)標準,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靈活選擇合適的處置方式。40家市屬“殭屍企業”中,35戶依法破產,4戶改制轉讓,1戶清算註銷;64戶縣區屬“殭屍企業”中,主要採取盤活脫困(盤活脫困35戶,清算註銷18戶,兼併重組6戶,改制轉讓5戶)方式處置。各縣區政府和企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分系統分部門研究制定本單位所屬企業的改革方案和職工安置方案,加快處置進度。

部門聯動,完善分工協作機制。40家市屬“殭屍企業”涉及7個部門,64家縣區屬“殭屍企業”涉及5個縣區,法院、人社等職能部門強化協調,通力配合,建立完善的聯動機制。企業主管部門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和財務審計。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破產案件審理團隊,組織召開全市“殭屍企業”依法破產工作推進會,對申請破產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市人社局加強指導並審批各單位職工安置方案;市財政局給予經費保障;市國土局組織人員對土地進行測繪評估,搞好土地變性;市規劃局優化城市總體規劃,為土地變性提供規劃條件;市房管局積極收集企業房屋產權信息,做好房產測繪;信陽日報社加大宣傳力度,配合做好企業註銷公示;市工商局簡化流程,加快工商註銷。

全市統籌,統一籌措改革資金。企業土地、房產等資產,由市政府授權平臺公司,通過統一收儲、統一處置、統一融資、統籌推進。在資產變現前,由市財政先行解決部分過渡資金,用於安置職工和土地變性。通過全市統籌,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資產變現時間長、改革資金不足等現實問題,最大程度保障了職工合法權益,減輕了企業和主管部門安置職工的壓力,增強了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強化督查,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為保障“殭屍企業”處置工作如期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聽取進展情況彙報,研究解決實際問題,部署推進措施;分管領導定期召開推進會,瞭解並督促工作進展。

各地各單位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或工作專班,建立了周例會、周通報制度和信息報送制度。

市國企改革專班定期對各地各單位“殭屍企業”處置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夯實責任。督查情況形成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對於進展緩慢、履職不力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張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