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有能力的副職在單位很被動?

創新引領者


首先我們要明白副職的含義,“副”字就是居於第二位的,與“正”相對應。那麼我們就可以明白副職是輔佐正職領導的。

題幹中提供的是有能力的副職和在單位被動這兩個關鍵信息。那麼我們先分析副職都是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定位。

一個有能力的副職無非是這七種角色定位扮演的非常到位。但是題幹告訴我們他在單位很被動,說明一個信息:這位副職他的角色定位是過猶不及,只有這兩種可能:過、不及,才能導致他在單位被動。

先分析第一種角色:頂峰領導成員。說明副職融入上層領導層中,如果他以此為傲,沾沾自喜,不把一般人看在眼裡,肯定在單位被動。

第二種角色:一把手的配角。說明副職是配角,就算你能力蓋過了正職,但是你要擺正位置,你不能風頭超過正職,否則會導致被動。

第三種角色:一把手的參謀。說明副職要積極出謀劃策,為正職分擔工作難題。而不是明明知道問題解決辦法卻想看正職出醜暗自不出聲,那樣遲早會導致正職排擠。

第四種角色:分管工作的主角。你是副職,分管工作你決定了再向正職彙報,你是分管工作的主角,你要以主人翁思想解決分管的工作的困難,而不是什麼都推給正職。

第五種角色:具體問題的解決者。你是副職,具體問題你要擺方案,出決策,要有魄力,要有決絕的一種能力,而不是怕擔責任,該決定的時候不決定。

第六種角色:必要時候的犧牲者。在關鍵時刻,在攻克難題時,需要做出犧牲時你就要做出必要的犧牲,舍小家才能保大家,作為副職你不能要求你犧牲的,正職同樣也一樣犧牲。

第七種角色:一把手的替補手。副職的定位決定了你命運,必要時候你就是正職的替補,這個替補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惡劣環境下的頂替,一種正職離職後你提升。機會和風險總是並存。

作為副職的你,有能力,但是不遵守這七種角色定位,那麼在單位你就不受歡迎。


上山樵


一個單位當中,如果正職是單位大家庭中的大太太,那麼幾位副職就好比是眾多的姨太太。

其實在單位做副職領導的日子可以過的很滋潤,因為上面有主要領導扛著,下面有中層幹部頂著,但是作為副職領導如果能力太強反而不好,因為副職這個職位本身先天就是輔助性的而不是決策性的,名義上是領導但實際上話語權有限,而如果能力太強或者太弱,說明和這個崗位就不太匹配,所以必然會很被動。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覺得不管是正職還是副職,都是很大的領導,甚至覺得平時能夠接觸到副職領導就已經很難得了,但是工作久了接觸多了,才發現很多副職的日子其實過的怎麼說呢,馬馬虎虎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副職作為領導很多會議都要參加,但是參加會議卻不需要發言或者即便發言也不會有幾個人當回事兒,當然除非是威望很高的副職。另外比如工資待遇,其他單位我不清楚,但是我瞭解的一些國企,副職領導的工資可能比中層管理人員的還要低一點,再加上副職是領導,所以各種考核檢查等等他們都有份兒,但是都有份兒不是說好事情都有份兒,是說給主要領導擔責任都有份兒。

我曾經也認識幾位做副職的領導,有一位對於副職這個崗位的定義很清楚,就是給主要領導扎場子搭臺子,至於唱什麼戲演什麼節目還是要看主要領導的,所以他平時在工作中為人低調與世無爭,但是在又一次上級提拔的時候居然被提拔調走了。但是另外一位就是比較明顯的能力很強的副職,因為對主要領導的很多決策不服氣,經常和主要領導爭吵,不給主要領導面子,而是也不滿下屬的工作效率跟下屬爭論,最後上下都有意見,結果在幹部考察的時候被擱置賦閒使用了。

所以我覺得,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作為副職領導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副職該做的,而不是身在副職崗位謀劃正職的事情,那就是犯了忌諱,即便你能力再強,也是不為大家所認可的。當然,副職即便是處處受氣的姨太太還不是頤指氣使的大太太,但是可千萬不要拿姨太太不當太太,畢竟姨太太還是最有可能被扶正的大太太,你說呢?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更多職場精彩話題點擊關注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跟您一起聊聊職場上班那些事兒。

九品職麻官


能力強卻被動,極有可能是關係沒有處理好。聰明的副職都會妥善處理好這幾方面關係。

很多職場人都會發現,一個單位,主要領導往往只有1到2位,而副職卻有很多。很多單位,主要領導說話一言九鼎,副職推動工作往往會被動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感慨副職難當的理由。副職多,競爭也大,你分管的工作做不好,主要領導沒面子,你自然沒好果子吃。

當然,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副職領導同樣混的很開,在單位風生水起,他們是如何做到遊刃有餘的?如何在副職崗位上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職牌屋小編認為,關鍵在於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係。

1.處理好與主要領導的關係

簡單來說,遇事多溝通、多彙報,有了成績要多提領導,一切成績都是在主要領導的英明領導下才能取得的。同時,遇到問題多往自己身上攬(當然,要把握好度),在外一定要多給予尊重。

2.處理好與其他副職之間的關係

副職之間往往也是有排序的,不論排在第幾位,你和其他副職都是一樣的,資歷老但不倚老賣老,能力強但不好強逞強。特別是需要與其他部門和副職配合的時候,要體現風格,多溝通少推諉。

3.處理好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副職可能分管這個部門也可能分管另外一個部門,可能今天分管這個,明天又分管哪個。所以,與下屬特別是部門負責人也要搞好關係,很多部門負責人也是副職的潛在競爭者,不能太唯上不顧下,這樣既沒有群眾基礎,更不利於工作推動。

4.處理好不出事與出成績之間的關係

不出事就是你分管的部門、工作、人員不給單位添麻煩,出成績就是要把你分管的內容抓起來,並且抓好抓出亮點。主要領導要的是什麼,首先是平穩,其次是成績,有時候副職分管的工作多,只需抓好一項出成績,給主要領導臉上增光了,也許你的地位就穩固了。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


職牌屋


上啥班,短視頻招聘APP為您解答

以下回答來自上啥班用戶互動留言

單位裡的部門正、副職配備通常是兩種,一種是正職非常有能力,各項工作安排妥當,執行到位,而副職是從他處調來,只負責協助處理一些工作;而另一種情況是正職只負責工作審批、審核、彙報、協調等工作,而副職的工作能力非常強,大多數業務工作都由副職來執行落地。作為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並不是只有業務工作能力強就可以勝任的,越是組織關係複雜、職權大的單位、部門,對負責人的要求更多關注在各種關係處理、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危機應變能力上。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其實還好;但第二種配置裡多數有能力的副職都會在工作中比較被動。原因細究起來會比較複雜,就從普遍上一些原因上來分析一下。


作為部門的副職,直接領導一定是部門的正職,所有的工作事項都需要直接向部門正職彙報、申請、請示、審批,正職是負責整個部門工作內容、人員的全面管理。


比如當副職與正職在某件工作上的意見不一致時,經過大家的討論研究,最後還是需要部門正職來拍板決定這項工作的處理方案。即使副職的工作能力再強,他的意見也只能用作參考。如果副職工作能力很強,卻經常在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與部門正職的意見不一致,但最終又總是按照正職的意見去執行、落實,經過一段時間,不僅是自己會感覺在工作中很失落,在部門同事之間、在公司內部部門之間,可能大家都會意識到這位副職的威信、影響力甚少,因此可能也不太會非常尊重他的意見。


這種尷尬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雖然副職是部門其中一個負責人,而且可能會直接負責很多工作的執行、落地,但其實他不具有部門管理的直接決定權。


以上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微信公眾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千年老二麼!

副職就是個駱駝,上面太陽烤著,底下沙子燙著,一人之下,百人之上,但這百人根本就看不見駱駝,他們只認太陽,因為陽光會普照,駱駝只會踩沙子。

不是麼?陽光雨露的事情,都是正職的功勞;狂風暴雨的賬,全記在副職身上。

你不被動誰被動!

副職也有自己的樂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應該是領導身邊最清醒的那個人,即使被迫喊喊口號,也不忘觀察下身邊的局勢。一個合格的副職,一定是在領導要跳崖的時候看清形勢,把領導拉住而不是把他推下去。所以你別小看單位的副職,他們表面上跟正職各種不服,那都是演戲給你看的。大領導怎麼會找一個自己無法控制的人給自己當副手?我以前的老闆,正副職還是親兄弟,表面上吵翻天,也只是在表面吵吵。

所以你這個問題,只是自己觀感,你覺得副職“被動”而已。那不是“被動”,那是懂事,是一個稱職的副職。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主動起來,蓋住正職的光芒,結局會是什麼?

總有些職場小白瞧不起領導中的副職,覺得人家被動,軟弱,還到正職那兒去告狀,你難道就沒發現你前腳剛走你的告狀對象就接到大領導的信息:那個SB又來黑你了,少TM搭理他。

親,這都是血的教訓得來的經驗。


HR那些事兒


這種被動是正常的,有能力的副職,單位成績的主要貢獻者又是責任的主要承擔著,和正職相互依賴,相輔相成。具體發展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正職地位穩固而且升遷有望,那就以合作為主,儘量幫助正職做好工作,少一些齷齪,不要著急,不然會欲速則不達,阻止不了正職的升遷反而影響了你的發展。如果正職比較窩囊,那就以拆臺為主,不能把主要功勞給他,一有機會就幹他,以打垮他為工作重點,你不能讓一個蠢貨領著你幹吧,但事實工作中,這樣的蠢貨還是很多的,而且這樣的蠢貨正職一般升遷都不快,那就意味著你會被壓制很多年,所以趕緊幹掉,做出的成績也儘量不要給他,這樣他會收拾你的,可是,你不這樣,他就不收拾你了嗎,照樣收拾!這種矛盾不可化解!再補充一點,在職場上,很多人都說人際關係,想辦法搞好人際關係,我想說的是這都是假的,都是狐狸變的,怎麼可能會真心擁護你呢,一切盯著自身利益的!所以不要花太多心思在這上面,沒什麼太大意義,等你上位了,你就發現你開始受歡迎了


那時的花開花落


能力強的副職在單位被動是天然現象,不被動才是努力的結果。

能力強的副職通常會有幾個劣勢是自己忽略的,正因為對自己劣勢的不夠重視,才導致自己在單位裡混得很被動,甚至受氣,感覺不公。

首先是容易越位,不懂得在請示彙報這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哪怕你覺得很合理,沒有比你想得更好的處理方式了,重大事也要適當請示正職,向他/她彙報一下,並且以希望得到他支持的語氣與態度,要做出這樣的姿態,讓正職覺得他對你是有“威信”的,你是非常敬重他的

其次是功勞的歸屬,一定要跟正職分享,適當地跟有合作的其他副職分享。因為你能力強,功勞比較多,所以不跟人分享容易被孤立,這種意識形態下的孤立非常可怕,因為大家都像商量好了要與你不和一樣,其實沒有,只不過大家都是人精,在這種形態下都是默認別人也會這麼看你,你就會處處受牽制,特別難受。所以,你得先把正職的“支持與提點”列為某件事成功的主要原因,弱化自己的功勞,私下也要對別人傳播自己感恩正職大領導的支持,沒他支持可能就失敗了,再列舉一兩個過程中碰到的難題是正職提點過或者正職幫忙協調解決的。

還有嗎?有,注意周邊小人,由於能力強的副職通常也相對清高,容易得罪一些小人,這些人沒什麼能力,但背後捅刀子的本事都很大,被他們黑是很冤的。

最後,如果你沒有自己的隊伍(比如更高級的上頭有人支持你),那就又紅又專地站隊正職的隊伍,而且把自己設定成很能幹,但需要他提拔的副職。

希望沒把你“教壞”。


山下木頭


副職與正職的關係說難也不難,說好處也不易。作為副職不管能力水平本事有多大,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幾個關係:其一,小王與大王的關係。副職是小王,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大王,做事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既要獨檔一面,又不能自作主張,特別是自己的強項更重要主動請示彙報。切不可自己分管的工作水潑不進,刀插不進,即使主官放手放權也不能自行其是,小王的意識始終牢記。其二,把關定向與定向把關的關係。主官把關定向,副職具體抓落實,不能本末倒至,副職就是要跟蹤,督查,沉到底,一項一項的保證任務順利完成。切不可一味的發號司令,浮在面上,掛在嘴上,沒有具體行動,沒有第一線的第一手材料,如果主官掌握的情況你還不知道,問題就大了。其三,衝鋒陷陣與敢於擔當的關係。副職需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在權力,榮譽,利益,成績面前不與主官爭功,但是在遇到難題,辣手問題,疑難雜症要敢於“開第一槍”!衝在主官前面,為主官創造一個迴旋餘地,檔住第一發炮彈。出了事故,碰到問題,受到批評要敢於站出來承擔,主動分擔責任。切不可當縮頭烏龜,見好事就上,見壞事就讓。其四,各自為政與協調配合的關係。副職與副職之間工作容易交叉,發生矛盾,同時也會為了業績爭人員爭時間爭地位。因此,副職之間更需要協調配合,不互相拆臺,不種別人的“責任田”,不搶別人的“飯碗”。另外,作為副職要主動與主官多溝通多接觸多交流,用自己的工作實績迎得主官工作上支持和信賴。


手機用戶坭瓦匠


  • 副職的第一要素,是不能有越權之嫌,縱觀歷史,越權的副職一般都死了,而且死得很難看。

  • 副職的第二要素,不能有取而代之之嫌,在你沒有取代之前,先玩完了。

  • 副職的第三要素,要與你上司的上司建立良好的關係,因為能提拔你的是你上司的上司,而不是你的直接上司,但是直接上司是橋樑,淌水過河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

  • 副職的第四要素,在上司要你得罪人的時候,必須毫不猶豫的去得罪人,因為,你不去得罪人就得罪了上司,自然沒有好果子吃了。

  • 副職還有其他要素必須具備,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那將會自取滅亡的,自己可以好好總結。

  • 副職與正職其實最好做成唇與齒的關係,儘量的唇齒相依,使上司明白唇寒齒亡的道理,或者使上司有唇寒齒亡的擔憂,乃為最佳副職!


女媧補天造人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題主你要在酒店擺桌請客,請了一個人給你做副陪,本來應該是你主導的一場盛宴,怎奈副陪席間侃侃而談,反倒成了東家,讓在座的各位恍惚以為副陪成了主人,那麼請問你是什麼感受?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喧賓奪主!在職場,只有更有能力的領導才喜歡有能力的副職,如果領導的能力是1,那麼副職的能力最好是小於或約等於1,如果大於1那麼在主要領導眼中似乎就不那麼待見了,他會時不時想著搞走或搞臭你。

如果做好副職,大家看過很大職場介紹,其實把握好一個原則就行,那就行懂得示弱,而不是示強,不要總在人前顯擺你的強項和無所不能,特別是單位主要領導在場的情況下,即便你真懂,有時也要顯的像傻B一樣,努力給正職提供一個光明正確無比英明的光輝形象來。

示弱,不是武器,而是盾牌,是保護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