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堅強ygjq
王弼不但勇猛無比,而且善於智謀,是個將才,下面我給大家說一說。
王弼,生於元末,安徽臨淮(安徽鳳陽)\t人。元朝末年,政治腐朽,盜賊四起,百姓紛紛揭竿而起。王弼見勢部隊,也集結鄉里青壯之人依仗三臺山樹柵自保,因為此人勇猛無敵,善使兩把大刀,被人稱為“雙刀王”。到了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的時候,王弼慧眼識珠,知道朱元璋是個不同尋常之人,於是率領手下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情況後大喜,知道王弼勇猛蓋世,便讓他擔任宿衛一職,隸屬於鄧愈軍隊。
王弼投奔朱元璋之後,一生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最令人稱道的是下面兩次戰役。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朱元璋滅掉陳友諒之後,率領大軍攻打張士誠。張士誠的手下得知情況後,一個個丟盔棄甲,主動來降,沒過多久,朱元璋大軍便打到了張士誠的老巢平江城。有道是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平江城乃是張士誠的老巢,張士誠已無路可退,率領手下將士頑強抵抗,再加上城高牆厚,朱元璋的部隊打了大半年,卻一直久攻不下。
有一次,張士誠見平江城缺水少糧,又與外界割斷了聯繫,看來遲早要敗,於是決定率領手下將士突圍。張士誠令人打開西門城門,喊道:“弟兄們,要想活命,那就突圍。”打仗這個東西,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現在張士誠的手下將士一個個被逼到了絕境上了,無不豁出性命,衝鋒向前。
當時西門乃是常遇春的駐地。常遇春是個不世出的猛將,兩軍相逢勇者勝的道理自然懂。他長刀一揮,身先士卒地衝了過去。身後將士見主將如此勇猛,個個也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與張士誠的部隊拼命。此仗打得十分激烈,雙方死傷都很慘重。雖然常遇春的部隊勇猛無敵,時間長了,也開始抵擋不住了,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常遇春拉著王弼的手臂,動情地說道:“將軍,軍中都稱你為健將,你打敗這些人嗎?”
王弼見第一猛將常遇春都稱讚自己勇猛,備受鼓舞,大喊一聲“衝啊”,兩腿一夾,揮著雙刀衝進陣中。眾將士在王弼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像潮水一般撲向張士誠的部隊。張士誠知道大勢已去,揮軍回城,結果卻亂做一團,相互踐踏而死不計其數,張士誠自己也落了水,險些身亡,最後倉惶逃入城中,再也不敢出城作戰。
還有一次,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時候,王弼跟隨大將軍藍玉出塞北伐。藍玉率領大軍出塞後,一直找不到北元的主力部隊,後來探知北元后主逃到了在捕魚兒海(貝加爾湖),於是藍玉率領大軍日夜兼程趕到百眼井,結果又沒有見到元軍。當時有些將領開始動搖了,說孤軍深入腹地太危險了,建議回師,藍玉沒有辦法,也打算回師了。這時,王弼說道:“我們率軍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回朝的話,我們怎麼去向皇上覆命呢?”
藍玉聽從了他的建議,繼續部隊繼續朝前進軍,終於在捕魚兒海發現了元軍營地。藍玉大喜,命令王弼為前鋒,率領騎兵突襲元軍。王弼如猛虎下山一般,率領手下士兵向敵人衝殺過去,大敗元軍,繳獲了元軍的所有糧食、裝備,還斬殺了元太尉蠻子等,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
常遇春乃是大明第一猛將,他尚且還稱王弼是健將,可見王弼之勇猛。只可惜後來藍玉案爆發,朱元璋下令誅殺藍玉三族,王弼得知此事後,跟傅友德說:“皇上如今年事已高,又嚴於誅殺,我們這輩的人所剩無幾,應當聯合起來尋找出路。” 結果被錦衣衛告發,最後被朱元璋賜死,削除了爵位。一代名將就此殞沒,嗚呼哀哉!
清風明月話歷史
王弼,明朝開國大將,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祖籍定遠。此人勇敢果毅,膽大心細,剛猛有謀,擅使雙刀,江湖人送外號“雙刀王”。
明初朱元璋手下將星雲集,璀璨奪目。除徐達、常遇春外,傅友德、沐英、馮勝兄弟、藍玉也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之才。而王弼則屬於略遜一籌的輔助型領兵大將,可以勝任某一局部戰場或戰鬥的指揮、進攻任務。
王弼的經歷很豐富,曾先後跟隨徐達、常遇春、傅友德、沐英等人南征北戰,與陳友諒、張士誠以及元政府軍打過不少惡仗、險仗,可謂是經驗老道,戰功赫赫。尤其是隨藍玉出征捕魚兒海(現貝加爾湖)、痛擊北元殘餘勢力一戰更是王弼人生中最為出彩的一段經歷。正是因為王弼的一再堅持,才穩住了軍心,並且讓藍玉下定主意繼續前進,這才有了後來的捕魚兒海大捷。在此次戰鬥中,還是這個雙刀王,作為藍玉的先鋒,率先發動進攻,一舉奠定了最終的勝利。
我不知道這是誰,但感覺很符合王弼的形象。
由於王弼戰功卓著,朱元璋封其為定遠侯,其女也嫁給了朱元璋的六子楚王朱楨,成為皇室姻親。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事發,王弼作為藍玉的主要同黨也很快被捕。據錦衣衛提供的線索,王弼在得知藍玉滅三族後,曾經想與傅友德聯合起來尋找出路,這是板上釘釘的謀反證據,死有餘辜。第二年的十二月,王弼被賜死,也有說是自盡而亡。至此,為大明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的王弼最終死於所謂的謀反,其中的真真假假讓我們後人已經無法考證,只能留下長長的一聲嘆息。
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王弼,就如同他的死一樣,讓人捉摸不定。
泰山7001
王弼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卓越的戰績被明太祖朱元璋獎勵並且親賜鐵劵誥制丹書,在聖旨中將他比之為漢代名將衛青李靖,在明史中曾十一次提及此人,並且專門為他列傳,人們俗稱他為百戰百勝的雙刀王,評價相當的高。
據記載,王弼是定遠人,公元1351年王弼為了反抗元朝的壓迫統治,於是在家鄉發動起義,並且連接相鄰建立山寨自保,第二年,投奔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跟隨朱元璋從起義到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就連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兼併之戰中,王弼也是毫不動搖的站在朱元璋一邊,深得朱元璋的賞識和信任。
他的成名之戰是在剛加入朱元璋的隊伍時候,攻打婺源州一戰取得的,那一戰他揮舞著大刀一馬當先砍死了元朝大將鐵木爾不花,取得大勝並被提為了元帥,參加了大大小小几十場戰役,在華東華南戰場了給與了元朝致命的打擊。
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的生死決戰—鄱陽湖之戰中,王弼在江口設下伏兵截擊陳友諒的船隊,幫助朱元璋打敗了威脅最大的對手。後來在圍攻張士誠起義軍的時候,與徐達、常遇春聯手形成三面合擊之勢,張士誠與其不斷地圍攻和反圍攻,王弼在戰場中充當急先鋒,穩住了陣腳,在打敗張士誠的戰鬥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後來北伐滅元,王弼跟隨徐達一路北上,如入無人之境。元朝政權基本瓦解,大明建立之後,王弼又臨危受命守衛邊疆,從南到北,都有王弼的戰場,為了大明的穩定,王弼一生鞠躬盡瘁,始終忠於朱元璋。
但是最後因為藍玉謀反一案,王弼也受到了牽連,那時候參與謀反的將領和藍玉的部下基本都被滅了三族,唯獨王弼是被朱元璋聖旨召回賜死,而且他的死也沒有牽連到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