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讖緯神學

讖緯神學興起於西漢,在東漢曾盛行一時,魏晉時期逐漸衰落。讖緯神學其實就是對政治的一種預言,常常能夠左右朝局,其對兩漢政治與思想產生重要影響。

讖緯一詞,最早是中國古代讖書與緯書的合稱。其中,“讖”是巫師、方士把自然界偶然的現象作為天命的象徵編造出來的隱語,以此來預示吉凶禍福、治亂興衰。有關讖的最早記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盧生奏錄圖書之語。而“緯”則是針對“經”而言的,古代方士常常偽託孔子的語言解釋有關經義的著作。緯書的最早內容記錄在伏生的《尚書大傳》。而今天所說的“讖緯”就是“讖書”與“緯書”的合稱。

預言:讖緯神學

讖緯神學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背景下,經學地位空前抬高,糅合了陰陽五行學說與董仲舒天人感應理論,同時神化孔子思想與經書內容,這一學說開始流行。東漢時,讖緯學說被稱為內學,尊稱為秘經。王莽稱帝時就利用讖緯製造輿論,他製作了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的石碑,以此來造勢。縱覽東漢皇帝,漢光武帝、漢章帝等都在用讖緯之術當上了皇帝。魏晉以後,玄學興盛,儒家經學也被重新解釋,讖緯學說失去理論依據,逐漸沒落。以下就三處典型讖緯學說作一例證:

亡秦者胡 秦始皇派盧生出海尋長生之藥,盧生並未找到長生藥,反倒是帶回來一本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書中的“胡”是指匈奴,於是北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秦始皇死後,李斯等人修改遺詔,胡亥稱帝,然終因胡亥暴虐,致秦滅亡。書中“亡秦者胡”的“胡”是指胡亥而非胡族匈奴。

劉秀稱帝 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在讖緯盛行的時候當上皇帝的。王莽末年,宛人李通用《河圖》讖語“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勸劉秀起兵。建武元年,又有人從關中帶來《赤伏符》,上面說:“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當時流行的《春秋演孔圖》說:“卯金刀,名為劉,赤帝后,次代周。”表示從漢高祖到劉秀共二百二十八年,劉秀當繼漢的火德當皇帝。劉秀以為天命所歸,就順眾議即位稱帝。

預言:讖緯神學

因讖冤亡 唐朝著名將領李君羨,曾跟隨唐太宗李世民一起打江山,卻因讖緯之說無端被冤害。唐貞觀年間,流傳著《秘記》一書,書中記載著一句話:“唐三代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也一直為這件事耿耿於懷。一次李世民宴請諸官,行酒令,要求各人講出自己的乳名。李君羨說:“在下乳名五娘子。”唐太宗問到:“你既為女子,為何如此雄健勇猛?”事後,唐太宗想起之前的讖語,難道就是指李君羨?不由得暗下殺心。不久,李君羨就被革職,貶出長安,隨時有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終於,發現他與通曉佛法的道信接觸甚多,於是羅織罪名將其殺害。直到武則天稱帝后,為了證明自己是天命所在,追復李君羨官爵。

讖緯神學與政治的關係聯繫緊密,但是讖緯之學畢竟有迷信的成分,所以才會在時代發展中湮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