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篇》的教诲:勿妒人之技能

《感应篇》的教诲:勿妒人之技能

原文:勿妒人之技能。(感应篇)

今译:不可嫉妒别人的技能。

所谓嫉妒,用现代的话说,是一种对别人才能的怨恨、对别人成就的恐惧和对别人超过自己而忧虑的思想情绪。财产是能夺取的东西,所以就想法夺取;技能是无法夺取的东西,所以就只能嫉妒了。因此有人说,“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仔细想一想,嫉妒别人才能出众,对别人没有丝毫的影响,因为别人不会因为有人嫉妒而受到损害,而自己却是妒火中烧,不仅仅徒增自己的烦恼,而且还会因嫉妒的心感召不好的果报。

《迁善录》记载,宋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一个驼背,一个跛子,一个四肢萎缩,一个双足残废,一个疯疯癫癫,一个痴呆,一个聋子,一个眼瞎,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狱中。公明子皋见到这样的情形,问道:“您平时的行为怎么样,为什么得到如此的奇祸呢?”蒋瑗说:“我生平没有别的恶事,只是喜欢嫉妒别人。胜过自己的人就嫉恨他,谄媚自己的人就喜欢他。听到别人的善行就怀疑,听说别人的恶行就信以为真。看见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失。见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罢了。”子皋听了叹息说:“大夫有这样的心态,马上会得灭门之灾啊!您竟然还无所谓,没有觉察到吗?您的恶报哪里只限于现在这个样子呢!”蒋瑗听了他的话,大惊失色。子皋说:“天虽高远,却明察秋毫。如果您能痛改前非,就能转祸为福,现在改正还不晚啊。”蒋瑗从此提高警惕,尽改平生之所为,不过几年的时间,他各个儿子的疾病,都渐渐转好了。

技能有两种,一种是有益于世的技能,另一种是无益于世的技能。对于前者,不但不应当嫉妒障碍,反而应当尊重效法,随喜赞叹,广泛宣传流通,使之产生更大的益处;对于无益于世的技能,就应当可怜他的无知,并且极力劝阻警诫,以免对社会他人产生更大的害处。

摘自《大家都学感应篇》(历朝历代状元、宰相的必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