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總理撂狠話:北約接納喬治亞將引發嚴重衝突

【俄羅斯龍報網】隨著格魯吉亞近期積極向北約靠近,俄格關係引發外界關注。對此,俄總理梅德韋傑夫接受俄羅斯《生意人報》採訪,對兩國關係表達自己觀點。

梅德韋傑夫說,蘇聯和華約早已解體,兩大軍事集團對抗的情形早就不存在,北約甚至連繼續存在的必要都沒有了。然而,北約卻在不斷東擴,俄對此不會無動於衷,這對俄來說是威脅和挑戰。

格魯吉亞“死心塌地”加入北約

北京中國之聲報道,8月1日至16日,代號為“高貴夥伴”年度聯合軍演在格魯吉亞舉行,美國、英國、德國、愛沙尼亞、法國等9個北約成員國以及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4個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參與國參加演習,3000多名軍事人員參加。

格魯吉亞在軍事、政治等多個領域與北約的關係日益密切,這勢必引發俄羅斯的不滿,“高貴夥伴”演習的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報道稱,自2008年俄格戰爭後,格魯吉亞一直積極要求加入北約。在格魯吉亞問題上,北約有過猶豫,曾一度認為可能引起俄羅斯方面的強硬反應,所以耽誤了幾年時間,但是北約東擴的步伐並沒有停止。

此次演習的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旨在表明北約堅定支持格魯吉亞。在格魯吉亞的立場上,北約實際上成了格魯吉亞的堅強後盾,這對俄羅斯來講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格魯吉亞這個方向對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所以演習政治意義是非常大的。

在軍事上,這麼多國家參加“高貴夥伴”演習,在作戰協同上,包括演習內容的設置不斷擴大,讓格魯吉亞的軍事力量在體制上,在通信聯絡等各個方面,包括訓練越來越接近北約的標準。這對俄羅斯來說當然刺激非常大。

俄認為,北約不應當接納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與北約的一體化合作始於1994年格魯吉亞成為“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成員國之時。2004年“玫瑰革命”後,格魯吉亞與北約的合作愈加頻繁。

有專家分析,此次軍演特別值得關注的,也是與過去相比最大的一個不同點,不是演習本身而是演習背景。北約峰會剛開完,且北約這次明確要接納格魯吉亞為北約的正式成員。

儘管北約與俄羅斯關係一度改善,但是2014年初烏克蘭危機爆發後,雙方關係全面惡化,北約推進歐洲反導系統部署、擴大在中東歐地區軍事存在,並組織大規模軍事演習。作為回應,俄羅斯也不斷通過在該地區開展軍事演習的方式表達不滿。俄羅斯認為,北約實施“東擴”以及向東歐和前蘇聯地區推行所謂“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意在對俄羅斯進行戰略遏制,遭到俄方強烈反對。

北約東擴對於俄羅斯來說是老大難的問題了。東歐地區除了白俄羅斯外,其他的原蘇聯的盟國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等等紛紛加入北約。讓北約的鋒芒直接頂在俄羅斯人的腦門上,讓俄羅斯人如芒在背。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這些年積極運作,想要讓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結果引起俄羅斯的強力反彈,甚至一度動用了武力。

梅德韋傑夫認為,北約領導層有足夠的智慧,不會接納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因為這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梅德韋傑夫說,這毫無疑問會導致衝突,因為對我們來說,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是與我們建立了友好關係的獨立國家,我們在這些國家也駐有軍事基地。“

俄總理指出:“按我們的理解,如果另一個國家將它們視為自己的領土,這將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

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上通過決定,格魯吉亞如符合標準未來可加入北約,確定了一系列助推格魯吉亞成為北約成員國的措施。

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報道,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2008年行動的目的並非摧毀格魯吉亞,他認為保持克制的決定是正確的。

俄羅斯反對格魯吉亞加入北約

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的原因就是北約東擴,格魯吉亞倒向北約,倒向西方。如今,北約剛接納格魯吉亞,雖然手續還沒有全部完成,但已是正式決定的。

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用“冰雹”多管火箭炮襲擊南奧塞梯,格軍發起進攻並摧毀了首都茨欣瓦利的部分地區。俄羅斯為保護南奧塞梯民眾(多人擁有俄羅斯國籍)而出兵,5天后將格軍趕出南奧塞梯。

2008年8月26日,莫斯科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主權,隨後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斷交。除俄羅斯外,之後還有尼加拉瓜、委內瑞拉、瑙魯和圖瓦盧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

梅德韋傑夫在採訪時對俄坦克為何停在距第比利斯數十公里處而沒有再進一步進行了解答。

梅德韋傑夫說:“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將格軍趕出茨欣瓦利,整頓秩序,防止暴力進一步升級。我們並非想要摧毀格魯吉亞或者嚴懲(時任格魯吉亞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最後“不僅格魯吉亞、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局勢得以穩定,俄羅斯與歐盟和其他國家的關係也相對安寧”。

北約始終視俄為潛在對手,北約的軍事力量包括核力量一直都以俄羅斯為打擊目標。談到北約準備吸收格魯吉亞的問題,梅德韋傑夫說,格魯吉亞還存在領土爭端,格魯吉亞加入北約有可能引發嚴重衝突,希望北約在處理此事時多一些理性。

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與歐洲對話的大門沒有關閉。如果歐洲想改善和恢復關係,俄羅斯會有所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