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區塊鏈構建可信交易平台

目前看到區塊鏈已經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在它整個機制上來看,有一定的可用性。當年Internet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它不靠譜,因為它是從原有的實體經濟往數字經濟上轉變。區塊鏈改變了什麼?區塊鏈把原有的數字經濟往可信數字經濟方面轉變。所以把區塊鏈作為下一代的經濟來看,確實有可存在性。我們看到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很多國家把區塊鏈作為一個比較大的研究方向來卡位。

如何用區塊鏈構建可信交易平臺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區塊鏈項目總監張小軍

目前區塊鏈在各國發展的現狀

從2018年到未來的2024年左右,區塊鏈的空間其實增長比較快。在2017年,區塊鏈產品和服務市場總規模已經超過7億美元,到2024年會有600多億美金的市場空間(據WinterGreen Research 2017報告顯示),它整個增長率大約是89%。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產業增值是存在的,而且產業增值速度會比較快。

我們希望區塊鏈這個產業能夠順應正常的順序發展,所以需要看各國產業政策,包括美國、歐洲、中國等等國家。美國各州的政策各有不同,這種情況下導致美國可能更多的喜歡以幣的模式來架構目前的區塊鏈。幣的話,現在在國內不好實行,國內不希望虛擬貨幣對現有的經濟產生影響。歐洲目前是政府作牽引,政府進行出資,包括英國、愛沙尼亞、瑞士等等也是這個模式,政府希望通過區塊鏈來增強效率,由區塊鏈來優化政府職能。中國則把溯源作為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

目前大家說區塊鏈基本上是以開源的方式來做,開源做到一定的程度後需要有規範,所謂規範就是我們常說的標準。沒有標準的情況下,開源走到一定程度上就會面臨互聯互通的問題。在標準的制定上,其實全球動作比較大,包括IETF(2018年6月底發佈兩個draft:SCP和Delegated Distributed Mappings )、IEEE(P825能源標準、P2418IoT標準)、W3C(Blockchain CG、Blockchain Digital Assets CG、Interledger Payments CG)、ISO(ISO TC307 成立5個研究組SG制定全球區塊鏈標準和相關支持協議)、ITU(成立三個焦點組Focus Group,分佈式賬本焦點組、數據處理與管理焦點組、法定數字貨幣焦點組)等都在積極參與。

區塊鏈面臨的挑戰以及華為的部署情況

目前來看,區塊鏈還是面臨一些挑戰。

第一個挑戰,區塊鏈在整個應用上吞吐量相對比較低,基本上還是在7到100的TPS,聯盟鏈一般情況下是200TPS,業界各家聯盟鏈其實都在往上提(TPS)。如果要達到這種要求的話,我們需要有共識的、有高效的共識算法,基於算法,提高目前TBS的數值。所以華為在平臺裡做了相應的優化。

安全制約區塊鏈應用,這是第二個挑戰。區塊鏈在使用過程中,特別在金融裡面涉及到一些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的要求,需要有一些加密算法,這一塊需要在區塊鏈裡面加強。

第三個挑戰是易用性的問題,現在區塊鏈的賬本信息不是當數據庫來使用的,如果你存儲數據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它壓力也比較大。

在區塊鏈領域,華為基於區塊鏈面臨的挑戰,推出優化的BCS服務。包括企業級區塊鏈開放平臺,幫助用戶快速、低成本在華為雲上構建和管理企業級(高性能、安全、高可用)區塊鏈系統;基於hyperledger的區塊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專注區塊鏈底層技術和平臺構建,聯合華為雲、合作伙伴和開源社區,構建區塊鏈生態系統(業務應用,區塊鏈解決方案,區塊鏈底層平臺)。華為區塊鏈BCS擁有安全、易用、彈性三大關鍵能力。

華為專注的區塊鏈應用場景

華為主要專注4大類9個典型應用場景,分別是數據(數據存證/交易、身份認證)、IOT(新能源、供應鏈溯源、車聯網)、運營商(設備管理、多雲多網)、金融(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

舉幾個案例,第一個是利用區塊鏈打造精準物流,我們把一些貨物從深圳運往西班牙,展示完以後再運回來。以前的物流公司系統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承運商PoD不實時、返回週期長,收貨地址變更管理不佳,客戶簽單後投訴未收到貨,無有效防丟手段,簽收單大部分為紙質單據、不便於管理,多層轉包的情況下、物流過程不能做到實時和可視化等。利用區塊鏈技術,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以承運單號串起貨物的整個物流過程,整體打通華為、承運商等參與方孤立的信息系統,各參與方流轉信息及時上傳區塊鏈;各參與方使用的App,參與方分配賬號,單號轉移與接收,確認貨物的當前責任承擔方等;物流過程各方Track Info追蹤記錄存儲在區塊鏈上,實現及時PoD,信息真實有效,不可篡改,精確追溯與責任界定,防止貨物無故丟失;調用後臺管理系統,Web端可視化展示物流過程,實現全面電子化管理,紙質單據作為參考;實現物流過程中各參與方的KYC(Know YourCustomer)管理,可對其進行相應的評級與打分;區塊鏈加密算法和授權訪問機制,讓數據安全性和隱私性俱佳。

第二個案例是利用區塊鏈構建新能源交易模式。以前國家能源是以新能源企業賣給國網,然後再由後者進行銷售。現在,國家已經從2022年的張家口冬奧會開始做一些新的試點,希望新能源企業直接對接企業進行售電,但售電過程中會面臨監管問題,誰來做監管方?有可能是國網公司,因為這些新能源公司用了國網公司的配電網,既然用了國網的網絡,就應該給過路費,這筆費用是給電網公司的。同時,國網公司也希望知道新能源企業到底給哪些發了多少度電,知道你現在各個區域的電力的消耗量,在調配的時候可以有意地減少這個區域的供電,進行更有效的供電量匹配。區塊鏈可通過多方共識和不可篡改特性達成點對點交易,實現清潔能源創新盈利模式。

第三個案例是一個公益項目,利用區塊鏈實現精準扶貧。手機裡有手機籌這樣一個微信業務,某一個項目可能會寫:目標50萬的捐款基金,大家能看到每個人捐多少錢,但是看不到如何花這筆錢,這個裡面其實有一個很大的關係不明確,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區塊鏈有效地明確它們之間的關係。區塊鏈可通過多方共識和透明可追溯達成資金透明使用,保障精準扶貧的實施。

區塊鏈未來發展走向判斷

華為在區塊鏈領域大約做了一年多,確實做得很艱難,對於企業來說,它確實有一定的不成熟性,但是我們認為未來區塊鏈一定是三層。首先,區塊鏈需要可信硬件的支持,硬件加速、可信數據採集;其次,區塊鏈的網絡從Best Effort向可靠、安全、低時延的網絡架構改變;最後,安全是區塊鏈雲平臺的核心,加密算法將可能是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給的未來的暢想。

區塊鏈很好,區塊鏈有很多應用,但是我們也很清晰地看到區塊鏈還有很多問題在裡面,等著大家共同來探討、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區塊鏈的標準尚未統一。在多鏈環境下跨鏈互聯互通標準缺乏,這將限制區塊鏈的規模, 同時技術和應用標準尚待統一;

第二、產業共識算法缺少統一共識。目前我們熟知的共識算法就有15種之多(PoS、POW、DPOS、PBFT、PoET、SCP等),共識算法不統一,將無法形成有效的握手,從而限制區塊鏈的產業發展;

第三、區塊鏈對於源端數據的錄入可靠性保障有待補充。安全區塊鏈僅能保障數據流轉中的數據可靠性,但對於數據源的錯誤將無法進行規避;

第四、安全是區塊鏈的重中之重。P2P網絡的安全,智能合約的安全,用戶的隱私保護等。

最後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我輩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