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藥水變「毒水」:沒有生病卻瘋狂喝藥,是什麼讓這些少年變成「魔鬼」?

止咳藥水,本來是大家生活中常用的藥品,但是在不法分子手裡,竟成了用來禍害青少年的工具。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一些不諳世事的青少年,濫飲止咳藥水成癮,身心受到損害。

止咳药水变“毒水”:没有生病却疯狂喝药,是什么让这些少年变成“魔鬼”?
止咳药水变“毒水”:没有生病却疯狂喝药,是什么让这些少年变成“魔鬼”?

與傳統毒品相比,止咳藥水價格低廉,加上披著“藥品”的外衣蠱惑,對青少年的傷害更為普遍。

青少年一開始大多是受圈子的影響,帶著好奇心開始喝止咳水。可能花幾十塊錢後,發現“效果”很“嗨”,於是就花更多錢“嗨”一次又一次。殊不知,這是親手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時亢奮之後,是持久的絕望和疾病、痛苦。

止咳水正常的使用劑量是每天30ml,但是成癮後,他們每天要喝500ml-1000ml才會滿足,而且時間能長達1-2年,有的甚至長達五六年。當家長髮現孩子們成癮後已經晚了,只要不喝,就會出現焦慮、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還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等問題。

止咳药水变“毒水”:没有生病却疯狂喝药,是什么让这些少年变成“魔鬼”?

各種止咳水

2016年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道稱,廣東一名叫強仔的男孩從12歲開始濫用止咳藥水,每天少則七八瓶,多則20多瓶。濫用止咳藥水長達8年的時間中,由於嚴重的鈣流失,他的身高由最高時的1.72米萎縮到了1.60米。

深圳的“富二代”羅偉在致癮最深的時段,每天能喝掉十瓶止咳水。通常的劑量是一口半瓶,為了緩解喝止咳水之後的口渴,他每天還要喝掉5到6瓶1 .2升的可樂。由於水腫,身高1.6米的他,一度體重飆升到170斤。

正如前面所說,青少年喝止咳水,往往有圈子,受環境影響。無獨有偶,羅偉的鄰居陳玲女士也面臨了兒子喝止咳水的問題。

喝止咳藥水上癮之前,陳玲的兒子就讀於深圳寶安區一所重點中學。高二時老師告知兒子在課堂表現不正常,成績也大幅下滑。

原來,孩子喝上了止咳藥水,之後竟然完全變了個人,脾氣非常暴躁,經常變著法子要錢,不給錢,就動手打人,有一回竟然掐住自己母親的脖子。

這就是毒癮的可怕,

一個原本優秀懂事的孩子,變成了可怕的“魔鬼”。

止咳药水变“毒水”:没有生病却疯狂喝药,是什么让这些少年变成“魔鬼”?

據毒品業內專家分析,止咳水濫用可能與境外流行的一種“新時尚”有關,美國青少年學生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已將喝止咳水作為一種新時髦,因為止咳水雖然僅含少量阿片類成分,但大量服用同樣會產生快感。

據美國醫學會專家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中披露:在過去十幾年裡,全美國至少有幾百萬青少年學生(年齡大多在18歲以下)濫用過或經常服用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藥水。報告還指出,美國各州至少已發生過多次青少年一次服一二十瓶止咳藥水(每瓶50ml)而中毒死亡的觸目驚心的案例。

在中國,2015年5月1日起,國家將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液體制劑(包括口服溶液劑、糖漿劑)列入第二類精神藥品管理,非處方不得銷售,違法銷售的人將會依法處置:

2015年09月,據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通報,當地警方破獲10宗販賣新型毒品——“止咳水”案件,刑事拘留15名嫌疑人,繳獲各類“止咳水”近1000瓶(袋)。根據警方的資料,這些嫌疑人本身也是止咳水的上癮者,他們每人每天都要喝3瓶以上的“止咳水”,而且都有10年以上喝“止咳水”的歷史。

止咳药水变“毒水”:没有生病却疯狂喝药,是什么让这些少年变成“魔鬼”?

儘管國家加大對處方藥的監管力度,但是在諸如網吧等地,仍有不法分子向青少年兜售止咳藥水。還有些“有癮”的青少年會去藥店買小兒止咳露、惠菲寧等替代品,這些替代品裡面麻黃鹼和可待因含量雖然相對較少,但大量服用也可能上癮。

止咳药水变“毒水”:没有生病却疯狂喝药,是什么让这些少年变成“魔鬼”?

事實上,止咳藥水本身無過,可惡的是那些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向青少年兜售藥水的不法分子。

據羅偉的父親羅全說:他家所住小區,30多戶人家中有10來個小孩喝著止咳藥水。“周圍都是喝止咳藥水的小孩,賣藥的竟然像點快餐一樣,還可以送貨上門。”

毒品,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遠在天邊”,而是改頭換面離普通人越來越近。希望青少年提高警惕,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切莫把止咳藥物變成吞噬身體健康的毒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