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忙碌的上半年一晃眼就過去,距離春節的俄爾則俄之行很快就半年了,而沉寂了這麼久的我們早就開始坐不住,在三四月份就開始謀劃著等六月份稍微沒有那麼忙了之後的出行計劃,雖然說最終的結果是我們在六月份這一次確實是順利得以出行,但是期間還是經歷了好多次的變化,好多次的計劃改變,一會兒因為什麼事情必須得取消計劃,一會兒又突然轉機可以成行。不過慶幸的是最終還是走了這麼一遭,當然真的很匆忙,在出發前一天才突然決定的。而此行的目的地就選在了本來是去年十一月份準備要去的地方—七藏溝。


說起七藏溝,可能很多稍微有些川西川西北戶外經驗的人都會有所耳聞,對,因為與她緊鄰的是大名鼎鼎的九寨溝,她們之間甚至是可以有徒步路線互通的,只不過七藏溝穿九寨溝相對於傳統七藏溝穿越線路會稍微長一些,也難走一些,而且穿越去到九寨溝還得要思考一下,怎麼去逃避九寨溝的“鉅額”門票的問題。這個季節過去,很明顯也就是衝著高山杜鵑而去的。

老規矩,6月8號星期四下午五點半下班我們就在一哥公司樓下匯合了,大概六點鐘的樣子我們正式上了繞城高速,一路向北,打算儘量當晚趕到川主寺那邊,那樣的話就可以在第二天一早就能夠從阿翁溝溝口開始徒步進山,最後我們在大概十一點多鐘的樣子到達了松潘縣城,因為考慮到這邊比較好找住宿,而且離徒步起點也不遠,所以當晚就住在松潘了。

第二天七點鐘起床,吃過早飯,因為不是特別趕,所以節奏也放得比較的慢,當然等我們到達溝口省道S301朝九寨溝方向距離川主寺大概幾公里的崑崙好客加油站(徒步起點)的時候已經是上午大概九點左右了,而這時有個不好的事情,而且這幾乎也就確定了整個這次行程的基調,那就是天空開始下起了小雨,我們也換上了衝鋒衣褲等相關的防雨裝備,就這樣開始了這一次的徒步。話說一開始就碰上下雨在我們的徒步經歷裡面這還是第一次。

根據我們之前的功課,以及我們的出行拍攝風格,我們確定了直達七星海子的計劃,並打算在七星海子停留大概兩天,然後再折返,因為七藏溝最漂亮最值得拍的也就是七星海子了,但是也就是根據我們之前的功課,有一點我們是不怎麼確定的,那就是七星海子四面環山,從谷歌的衛星地圖上面看這些環山都不是很高,有一兩個地方也不是特別陡,估計都還能爬得上去,七星海子的四面環山就註定了沒辦法在海子邊上去拍日落日出,因太陽昇角的原因,等七星海子能被太陽照到的時候,仰角已經很大了,光線也非常硬,這樣的光線不適合用來拍攝,而要拍攝到地平線的日出日落就只能寄希望於從某一處爬到環山的頂上,然後再看能不能拍到地平線日出日落,但是我們不能確定的就是爬上去之後,是否還有其他的山擋住機位,這就只能到現場再去搜尋了。

  除了拍攝計劃的制定,還有就是徒步的行程計劃,一般情況下,選擇徒步穿越的驢友從崑崙好客加油站到達七星海子一共有22公里左右的路程,因為是山路,所以一般會選擇分成兩天來完成,其實如果是在平路上,一天徒步二十公里可以說是輕鬆加愉快,要知道在正常平路上低海拔地區非負重情況下,成年人行走的正常速度基本上可以達到5公里左右每小時,所以說二十公里真心不算遠。但是山路再加上高海拔和重裝下就完全不一樣了,舉個簡單的例子,牛背山徒步,從魚進溝出發到牛背山頂,其實一共只有11公里左右,但是海拔落差一千八百多米,相當於這11公里幾乎都在往上爬,一般情況下這11公里需要用到8-9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再說去年我們徒步九架海,從徒步地點到九架海埡口,也是大概差不多十五公里的路程,但是海拔高度差從四姑娘山鎮木爾寨溝的不到三千的海拔一直到九架海埡口的四千七百多米,也是差不多接近兩千米的海拔垂直提升,關鍵是最終埡口海拔是四千多接近五千的級別,難度又比三千級別的牛背提升了很大一個檔次,一天完成的話對一般徒步者來說很難,對體能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而這一次的七藏溝的絕對路程相對於牛背或者是九架海更長一些,達到了22公里左右,但是海拔提升卻只有1100左右,所以我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一天完成。

前面提到,徒步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下雨,然後在整個一天的行程當中雨水也是斷斷續續,山路變得特別的泥濘,途中也還要多次渡河或者是踩過淺灘,鞋子褲腿也是隨著降水以及路況的變化而變得一會兒全是泥,一會又被溪水衝乾淨,一會兒又會晾乾,但是不管什麼狀態都不能持續太久,這種複雜路況加上雨水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一點,而是當路況不好,泥土較多的時候,要比好的路況浪費更多的體能,因為泥土是有粘性的,一方面你每走一步鞋子都會陷進泥土裡面,你需要用更大的力氣把腳抬起來,另外一方面你的鞋子在這種泥濘的路上走,上面會沾滿泥,你的鞋子原來可能只有一斤,這時候可能變成兩斤三斤甚至更多,你需要不斷的去用力把鞋子上甚至是褲腿上的泥甩掉,當然最後走得比較遠的路的話,你都會變得疲於應付這些情況,因為你的體能在這種應付當中會消耗得非常的快。

路途中用手機拍了一張雙腳的照片,看得出來鞋子和褲腿上全是泥,不過要知道這張照片所拍出來的情形還遠遠不是行程當中最慘不忍睹的時候,僅僅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年初和朋友去爬光頭山的情形,那個路況比這次還要複雜,複雜在什麼地方呢,那次也是剛下完雨,很多地方非常泥濘,除此之外那一次是初春,還剛下完大雪,路雖然都是大路,但是路上供你選擇的只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走剛才我所描述的稀泥路,在越來越重的鞋子和充滿粘性的泥土裡面去掙扎,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的: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另外你也可以選擇不走泥路,路上還有很多地方不是泥土,是很深的雪,走雪有個好處就是你的鞋子不會髒,逐漸會被白雪洗得乾乾淨淨,潔癖癌患者估計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去走雪路,但是很遺憾現實往往都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美好,雪很深,很多地方都沒過膝蓋,大多數地方至少到小腿,哪怕是高幫徒步鞋也會被淹沒,你每走一步都會陷入雪裡面,然後再拔出鞋子,繼續走下一步,這時候如果來一個三維立體透視圖解析你的步伐的話,你在雪裡面走的動作姿勢就變成了慢速高抬腿前行,而且還帶有雪的阻力,想象一下,小時候上體育課如果體育老師讓你高抬腿往前走,你能堅持多久,那麼這種情況你的體能消耗會比泥地裡面更快,當然如果這種路況你還沒有戴上雪套,不管你腳上穿的是不是帶Gore-tex的鞋子,深雪都會浸入你的鞋子裡面去,那麼對於你的雙腳來說這時候就又演變成另外一種噩夢,那就是除開要忍受路況和體能上的折磨而外還要忍受被冰冷的雪水浸溼襪子的後果。

其實剛開始走的時候因為前面我們對於海拔的估量而並沒有對本次的行程難度有太多的防備心理,但是我們卻還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因為工作原因,在上半年的整個半年裡我幾乎沒有怎麼堅持鍛鍊,只偶爾可能一共也就兩三次的去打了一下籃球,我自己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體能狀態沒有以前好了,而一哥比我的情況好不了太多,同樣還是很久沒有系統的進行鍛鍊了,另外一個比較致命的問題是,我和他最近幾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冒,在這種情況我們還是毅然決然要出行,一方面對於工作狗來說出行機會難得,容不得猶豫,另外一方面我們可能對於自己的體能還是太自信了一些,所有的這些問題反映到徒步的過程當中就是,原本並不是很難走的路程,海拔上升也不是特別陡,整體海拔高度也遠沒有九架海那麼高,但是這二十公里我們走的異常艱難,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就感覺自己體能下降得非常嚴重,有些走不動了的感覺,再每往前走一步似乎都是在自己做著激烈的鬥爭,但是既然橫下一條心要在今天上到紅星海子,軟磨硬泡的前行,我們還是這樣堅持著,整個二十公里的行程我們一共花了八個多小時,從上午九點鐘一直走到下午五點多鐘,但是當我們走到紅星海子紮好營的時候,我躺倒在帳篷裡面當天就再也沒有起來過,這和上一次九架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一次九架海說實話海拔高好幾百米,整個行程也非常的虐,但是到了營地紮好營之後我居然還有力氣去到海子的另外一側去拍日落,拍金山,而且在寒冷的海子邊等星星出來,一等就是兩個小時,我做到了,而這一次我連出帳篷的力氣都沒有,在高原上體能的巨大消耗帶來的結果往往都是高反,頭痛得很,沒有胃口吃飯,但是我還是堅持著吃了一份山之廚,我害怕本來就高反,如果不補充能量的話,可能會更沒有體能,其實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很多人在比較嚴重的高反的時候吃不下東西,哪怕吃了東西也會吐出來,但是我能感覺到自己還好,吃下去肯定還沒有到吐出來的程度,所有的晚飯都是一哥幫我弄的,心想有個這樣的搭檔還是真心不錯的,哈。

吃完飯我就嘗試著睡下了,不過一會兒就聽到一哥在外面叫:紅雲紅雲,日照金山了,我以為他騙我,沒理他,但是我聽到他在準備相機,於是我費勁兒的扒開帳篷看了看,還真是,但是我真的沒有力氣出去拍了,腦袋感覺脹脹的疼,其實一哥的狀態比我好不了太多,他也沒有力氣在這種時候去找機位,在更好的機位上去拍,所以也就有了這麼一張在帳篷邊邊上拍的不算作品的片子: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最難得的就是日照金山加上紅雲同時出現,而這個時候沒有風,安靜的湖水下,如果去拍倒影那麼一定可以拍出非常漂亮的作品,但是很可惜因為體能的問題,我們喪失了本次行程當中最漂亮最值得拍攝的機會,這個紅雲和日照金山頭的持續時間大概也就五分鐘左右,現在想來覺得,真是後悔當時沒能出帳篷去拍,但是細想一下,當時的那種精神狀態真的沒辦法做到,拍到美照是我們出行的唯一目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在自己能夠辦到的情況下而放棄。所以很是可惜.

還是同上次一樣,我們事先在plant!上面看好了日出日落的時間以及銀河中心出現的位置和時間,不過這次出行的時間上有點問題,屬於農曆的上旬,上半夜會是月夜,月夜的時候是沒辦法拍銀河的,但是還好月亮會在凌晨三四點鐘的時候落下去,那個時候銀心也還在空中能夠持續一定的時間,所以我們也就只能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起床來進行拍攝。

到了四點鐘左右,我們準時起床,這時候經過七八個小時的休息我也已經基本上恢復了體能,恢復適應的能力看來通過這幾年多次上高海拔的磨礪也逐漸的加強了不少,於是圍繞著海子我們完成了下面幾張作品。

首先是鏡面銀河,也是本次拍攝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張: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然後是整個紅星海子的全景,讓人激動的是我們再次拍攝到了銀河拱門,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意外的收穫,這一張作品也是成功的通過了1X的審核,不過很遺憾,上面那張我特別喜歡的鏡面銀河卻沒能通過審核,有時候對感覺對於1X的審核標準也還是不怎麼吃得透啊,不管怎樣,都還得要繼續努力才行,來個橫屏看的~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還是由於體能沒有能夠完全恢復,我們拍下了銀河之後就繼續回帳篷休息了,期待第二天的好天氣。

  第二天一大早六點多鐘,從拍攝完成到再次到帳篷睡覺其實也才剛過去一個多小時,我就已經睡不著了,而且感覺體能恢復得差不多了,我穿好衣服,打算先去我們紮營的背後那個山頭的山頂上去看看拍攝機位,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那個疑問,那上面究竟能不能拍到地平線。起床之後簡單的洗漱了一下,感覺胃口也開始恢復了,吃完一整個巧克力麵包之後我什麼都沒帶,甚至連手機都忘記帶了(這個比較後悔,因為這導致我最終沒能夠拍下來上面的具體情況)就往山頂爬。大約爬了四五十分鐘吧,看上去並不遠,但是要真的往上爬的話就感覺爬完一個坡還有一個破,一直不停的循環循環,何況這還是我完全沒有負重的情況,估計如果負重上去至少要一個小時以上吧。不過遺憾的是那個周圍唯一能夠爬得上去的山坡頂上的另一邊還是被更高的山擋住的,不像去年的九架海冰川頂,只要爬上冰川頂就相當於上了一個幾乎是360度的觀景平臺,那上面還是完全沒有任何角度能夠拍攝到地平線,甚至拍攝機位角度還趕不上下面的某些角度,本來說如果帶個手機還能拍一拍上面的樣子,誰知道我連手機都忘帶了呢,我一個人在山坡埡口上坐了一會兒獨自欣賞著這七星海子周圍的群山,然後就開始往回走了,下山比較快,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而這時候看了一下天氣,整個七星海子周圍的群山都被厚厚的雲層所遮蔽,而只有遠離海子我們上來時候埡口的那個方向上還有一點點藍天可以被看到,於是我們打算上午的時間在周圍轉轉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機位,這裡有一點值得提一下,原本以為我們六月初上來是應該可以拍攝到盛開的高山杜鵑的,但是沒想到大部分的杜鵑都還只是花骨朵兒,只有很少一部分已經開了,所以以杜鵑花為前景的想法也化作了奢望。

圍著七星海子找機位的過程當中,這時候沒有什麼風,湖面顯得非常的安靜,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於是就有了下面幾張的黑白鏡面作品,就像前面的鏡面銀河一樣。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以及一哥工作照一張: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其實在海子周圍,因為天氣的影響,再加上季節的因素,我們也沒能夠找到更好的拍攝機位,而剛才提到我們發現埡口方向是晴天,所以緊接著我們去往埡口方向,想去拍拍來時的山谷。

這就是來時的方向,我們也是從圖片上能夠看到的最遠的地方徒步過來,當然圖片當中能夠看到山谷裡面最遠的地方距離我們拍攝的埡口估計也就差不多是整個行程的五分之一的樣子。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另外一張在埡口拍攝的以未開放的高山杜鵑為前景的片子,但是這張在後期合成了一個晚霞的效果,然後在前期拍攝的時候這種前景比較近的時候肯定也少不了要做一個景深合成,不然的話,再小的光圈也不能保證全片的景物都在景深內保持清晰可見,景深合成也是風光攝影前期技術當中所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然後還是老規矩,來幾張長焦人像抓拍,這就僅僅當做自娛自樂的臭美片子了。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還有海子邊合照一張,假裝我們在納木錯: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最後一張要出鏡的就是任勞任怨,跟隨著我們爬雪山踏草甸的小夥伴,寶貝拍照器材,D800+1424,還有5DSR+1635,都是純風光的配置,腳架其中一個是大捷信,還有馬小路前段時間發佈的一款超級便攜架子,我們在未發佈的時候搞宣傳活動的機會就入手了,結果沒想到收到之後馬小路官方就宣佈這個架子與品牌定位不符而停產的消息,也就是還沒正式發佈也就停產了,現在這個架子成了絕版,也許多年之後馬小路如果能夠成長為捷信一樣的品牌,那這個架子的收藏價值不菲了吧。

川西美景之七藏溝(遊記)

  很不幸,這天晚些時候天氣就變得更差了,根本沒辦法拍照,過了中午又開始下雨,我們在埡口附近有信號的地方查了一下天氣預報,接下來幾天都會下雨,所以我們火速收拾了東西開始往回走,而這次的七藏溝之行就像我們當時臨時決定要出發的時候一樣,出發前一天決定,第二天就成行,而現在又因為天氣原因匆匆的結束在風雨當中。

晚上大概六點多鐘我們就從七星海子回到了崑崙好客加油站,上去用了八個多小時的徒步路程,我們回去只花了五個多小時,而且雨下得比上去的時候更大。歸家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只能這樣去解釋了。

除開專門像這種出去拍照而外其實其他類型的徒步我也經歷過很多次,但是似乎每一次所遇到的情況都會有一些不一樣,所以說經驗還真的是不斷的實踐當中去慢慢積累的,對於這一次而言,值得總結的經驗不算少,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糾正了我以前的一個觀點,以前我總會因為覺得為了拍照早上去拍攝點一天,那麼就會多一次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機會,將阿式登山的理念拿到我們戶外風光攝影的節奏當中來,講究快上快下,這樣一來就會讓行程變得非常匆忙甚至是疲於奔命,但是我們往往去的地方都是雪線以上的高海拔地區,那些地方對於體能的分配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高反,而當你高反之後,不管在你身邊有多麼美麗的風景,別說架起相機尋找機位去美美的拍上一頓了,可能跟這次我的經歷一樣,就連走出帳篷的勇氣都已經被消耗殆盡,從而得不償失,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在可控的節奏範圍之內遊刃有餘的去行進,從而也能夠把能夠把握住的拍攝機會一個不落的收入囊中。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多忙,一定要保持鍛鍊,其實不光是對於我們經常可能要去高原徒步拍攝而言,對於任何普通人而言都是這樣,能夠堅持鍛鍊帶給自己的其實當你經歷過你就會知道絕對不僅僅只是身體體能上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意志力的鍛鍊,受益總會在點滴之間,去實踐才能體會。

Y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