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樂山大佛胸口的「藏寶洞」,究竟藏有什麼?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歷時約九十年。

雄偉的大佛和它古老的歷史,讓人感到無盡的神秘和嚮往。再加上“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寶”的民間傳聞,更多的人相信大佛蘊含著無盡的寶藏。1962年,維修人員在大佛胸前發現了人工開鑿的洞穴,但是未有驚人發現。80年代,廣東一位叫潘鴻忠的農民,偶然發現樂山大佛的棲息地實際上是一尊三山相連的“巨型睡佛”,而樂山大佛正處於這尊睡佛的心臟部位。這樣一來,佛中有佛、佛在心中的佛界之說也得到了印證。

樂山市政府在1962年展開了對大佛的修補工作,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在修補前胸時,工人在佛肚前發現了一個封閉的藏髒洞,因其位於大佛胸前的心臟處而得名。藏髒洞的發現讓人們紛紛猜測,這是否印證了“藏寶洞”的傳說。打開後發現僅散亂地堆放著一些破舊的廢鐵和鉛皮,開啟現場惟一有價值的就是封門石,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記事殘碑。


後來猜測此密室早已被盜,在現場的工作人員認為密室裡的“廢鐵”應是“鎏金銅壺”,“鉛皮”似乎是破損的“鉛皮經卷”。若此推斷成立,則說明暗室裡殘留的東西應是被盜後殘留的原有東西,最近年代也應和封門石碑年代一樣是宋代遺留物。

那麼這個藏洞究竟要藏什麼東西呢?可能是財寶。大佛建成前後募集金銀不少,如此大的工程,建成後的佛事活動肯定很多。香火旺盛,八方朝拜,大佛寺廟能收到的捐贈善款、奇珍異寶肯定很多。不可否認的是,“藏髒洞”在歷史上曾被多次開啟,以致洞內的貴重物品早已蕩然無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