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實踐初體驗:美麗鄉村+全域旅遊

陽光透過茂密的枝丫水波折射清亮的日光,這裡是彩雲之南——騰衝。經過了三天的走訪、對當地風土人情的瞭解,光華的小夥伴們開始了各自課題的時間之旅。

那麼 他們都有些什麼樣的體悟呢快跟著小編去看看吧~”

騰衝實踐初體驗:美麗鄉村+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美麗鄉村課題組旨在實現全域旅遊中全產業的融合發展,同時保留鄉愁和鄉村傳統文化,並推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美麗鄉村

騰衝 · 和順鎮

調研員:四郎拉姆 李斐兒

在和順鎮調研的前兩天,我們利用週末的時間再次進入古鎮,以遊客之外的另一種視角重新體驗了古鎮風情。蜿蜒曲折的巷道,在角落深處藏著的各具特色的民宿,我們更加理解了為何無數遊客為其吸引、傾倒。而蓬勃發展的旅遊業更推動了和順的經濟發展,古鎮內數百家各具特色的民宿旅店、富有滇緬風情的餐廳飯館、還有清新脫俗的咖啡廳甜品店,在滿足遊客需求的同時也為當地居民帶來高於平均水平的經濟收入。

然而古鎮的開發並不意味著對當地居民生活的破壞。通過對雲南柏聯和順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參訪,我們瞭解到公司始終秉承著“保護風貌,浮現文化,適度配套,和諧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在開發的同時注重著對古鎮原貌的保護。現在在景區內仍然生活著當地居民,我們在古巷中穿梭時甚至闖入了居民們的菜場和集市。

經過參觀和與政府人員的交談,我們對和順古鎮景區的情況有了很好的瞭解,未來的幾天我們將去往和順鎮的三個社區,感受景區之外的鎮情鎮況。相信經過未來幾天的調研,我們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瞭解,體驗到不一樣的和順~

騰衝 · 界頭鎮

調研員:郭瑾藝 李心怡

還沒到界頭鎮,我們就通過汽車拋錨獲得了下鄉的初體驗ヘ(;´Д`ヘ)

下鄉的日子是週六,但是鄉鎮的基層幹部似乎把這種加班當成家常便飯。“我們基層幹部就是又當爹又當媽。”“這幾天剛好收萬壽菊,幹部們基本都下村了。”來接我們的組織委員劉姐這樣說。

除此以外,最讓我們震驚的當然是這邊新鮮好吃賊便宜的水果!兩塊錢一斤的菠蘿蜜瞭解一下(~ ̄▽ ̄)~讓我們一起相信吃水果不會長胖_(:з」∠)_

界頭的經濟確實比不上城裡,但居民熱情淳樸。樂姐說,即使是陌生人,村民們都會請進家門吃飯甚至留宿。無論我們是在界頭的CBD上問路找奶茶喝還是嘗試沒吃過的水果,都獲得了非常非常熱情的應答(゚▽゚)/

正值仲夏時節,萬壽菊在山間田地中蔓延。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舉起相機,明亮的橙黃色幾乎填滿整個取景器。遠山如黛,千頃萬壽菊在雨霧下嫵媚、在陽光下明麗。種植戶在田間採摘盛菊,好一副天地人和的畫卷。今年是界頭鎮大面積種植萬壽菊的第一年,政府制定了很優惠的政策,不僅大幅補貼種植戶,而且安排了相關人員對種植採摘的全過程進行指導。

受到鎮上人們熱情款待受寵若驚的我們希望能在接下來的幾天進行更深入的調研,為界頭的發展儘自己的綿薄之力XD

騰衝 · 五合鄉

調研員:黃浩 黃倩瑤

初到五合鄉,這兩天跟著鄉里文化站的陳站長跑了不少地方。目睹了龍江大橋的磅礴,見證了水稻梯田的秀美,品嚐了傣族同胞的美食,可以說,這裡的旅遊資源比預期要豐富很多。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基層工作開展所面臨的困境。拿旅遊來講,要讓一個好的ideal落地實施,如何協調好政府與投資商的關係、如何解決好政府與村民的關係、如何協調好政府內部的關係?這些都是政府推進工作所面臨的重重障礙,也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期待自己能在後面的日子多聽多看,有所思,有所得。

——黃浩

到達五合鄉的時候,我們便奔赴龍江特大橋,登上了高臺,極目遠眺,吊橋及鋼索在眼前形成極為對稱的幾何圖形,和遠山、河流形成壯觀的景象,令人讚歎。下午我們隨五合鄉文化站的陳以曉站長去觀賞梯田,梯田層次分明,在梯田裡還可以觀賞龍江特大橋。陳站長說,他們有建設想法,但沒投資,只能無奈擱置。五合鄉的確有許多資源,我們深受打動,希望能得到很好的開發。

——黃倩瑤

​騰衝 · 蒲川鄉

調研員:金宇烽 謝書銘

到蒲川鄉的第一天正好趕上這邊的集市,偏遠的山間小鎮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不多得的熱鬧。幾條小街被各色水果、菌子的地攤佔去大半,在來自各地的趕集人流面前略顯侷促。賣的最多的是當地種植的紅心火龍果和菠蘿蜜,而最吸引我們眼球的是我們從未見過的胭脂國還有長得像山楂的“琵琶”(事後發現它有點像無花果,大是對琵琶有什麼誤解吧)。

走在蒲川的街上,抬頭便可以看到遠處雲霧繚繞的清涼山,上面是蒲川最主要的茶園。蒲川是騰衝的第一大茶鄉,整個騰衝市的政府公務用茶全部產自當地。熱情的鄉政府文秘拿出自己炒制的古樹茶招待我們,比起前幾日喝的量販茶,古樹茶少幾分苦澀,多了幾縷濃香還有一絲回甘。

騰衝實踐初體驗:美麗鄉村+全域旅遊

騰衝實踐初體驗:美麗鄉村+全域旅遊

蒲川的條件比不上北片的鄉鎮,但群山之中的它,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清淨,很小很簡單。沒有太多裝飾,也沒有過多的顏色,它是綠色群山中小小的遺珠,就像山民黝黑皮膚下那顆淳樸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