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灌陽種養大戶的脫貧致富經:從家境貧困到年收入超十萬!

廣西灌陽種養大戶的脫貧致富經:從家境貧困到年收入超十萬!

在廣西灌陽水車鎮江塘村塘尾底屯,崎嶇磋峨的亂石山中,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桃李林。樹上,桃李滿枝,碩果累累;樹下,一群群土雞悠閒覓食,一片世外桃源風景。這裡,就是水車鎮江塘村2018年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廣西灌陽種養大戶的脫貧致富經:從家境貧困到年收入超十萬!

灌陽縣有機水果生產示範基地一角(圖/新華網 鄧昶 攝)

江塘村是灌陽有名的乾旱地區。乾塘坪、鳥水、塘尾底等村名,就是乾旱的最好說明;民謠“好個江塘村,乾旱最出名。雜糧倒是有,就是少水田。”也形容了這個地方的乾旱程度,很多人家靠打機井解決灌溉和人畜飲水。然而,就是在這樣條件艱苦的地方,卻出了一個種養大戶盤順榮,既種桃李又養雞,年收入十多萬元。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帶動了周邊32戶貧困戶加入到“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創業致富模式中,成為水車鎮江塘村2018年產業脫貧的典型人物。

廣西灌陽種養大戶的脫貧致富經:從家境貧困到年收入超十萬!

桃李結碩果(圖/人民網)

“我十五歲初中畢業,想出去打工卻沒有車費,所以只好在家砍柴賣。賣柴攢夠了車費,就和人到廣東打工。打了兩個月工,吃飽了苦,受夠了罪,回到家裡就決心自己創業。”今年48歲的盤順榮在回憶他的創業經歷時說,“那時候因為找不到什麼創業路子,所以我只好約了一個老鄉到塘尾底來開荒種地。後來。老鄉由於吃不了這份苦,離開了,只有我一個人堅持了下來。為了堅定創業的決心,我乾脆把家搬到這裡,費了好大的工修通了路,又從過去老屋場的廢井裡找到水,從2002年開始在這裡創辦養雞場,到現在發展到有土雞400只,年收入2萬多元。”

廣西灌陽種養大戶的脫貧致富經:從家境貧困到年收入超十萬!

雄雞唱富歌(圖/人民網)

從1997年開始,盤順榮邊開荒邊種植桃李。在鎮政府、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組和第一書記的幫助下,盤順榮的果園已發展到80多畝,以種植果大肉甜的優質紅皮李和奈李為主,年產量5萬多斤,年收入9萬元左右。盤順榮又說:“2018年,我的養雞場和果園成為水車鎮江塘村產業扶貧示範基地,以'種養大戶+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帶動了江塘村32戶貧困戶共同創業致富,我自己也成為脫貧戶。”(文/人民網 陸仕臣 伍秋福 圖/網絡綜合)

廣西灌陽種養大戶的脫貧致富經:從家境貧困到年收入超十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