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如果有四個人都去種地,結果都發財了,這個我信。如果這四個人都去開礦,結果都發財了,這個也有可能。這四個人如果都去上班,都掙了一份好年薪,也順理成章。唯獨不可能的是,這四個人一起打麻將,結果四個人都賺錢了。

賭場不能產生任何新的財富,在賭場裡,有賺的,必定有賠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為了沖淡這個強烈而明確的結論,因此,賭場必須開得大,參加賭博的人越多越好。一方面可以讓贏的人看起來多一點,另一方面讓絕大多數輸的人,每個人輸得不太多,沒有到肉痛、心痛、慘痛的地步。這些小賭徒的小輸,可以成就某個人的“大贏”,結果所有的“小輸”,都渴望有朝一日“大贏”的人是自己。就好比麻將桌上,三輸一贏,贏的人當然開心,結果每個人都想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三輸一贏中那個“一贏”。這種心理是賭客公開的心理,也是賭場毫不掩飾的刺激。賭場由此興旺發達。貪婪是賭場的生命。

原以為彩票是最大規模的社會集體賭博,後來聽到吳敬璉先生說,中國股市就是一個賭場。新年過後,剛剛上班,就發現全世界遭遇了“黑色星期二”,這場賭博居然會滿盤皆輸,沒有任何贏家?這種情況在打麻將的時候也會出現,比方說開了包間,租了電動麻將,結果輸贏的差額還不夠開銷的成本。因此,打麻將四人全贏是不可能的,四人全輸是可能的。那麼股市呢?

股市存在的唯一正當理由是為經濟發展作貢獻,因此,股市應該是依附於經濟發展,只有整體經濟增長了,股市才有可能整體賺錢。但是,股市的投機不可避免,這種投機其實就是賭博。因此。股市裡永遠有兩種關係,一是股市與社會整體經濟的依附關係,二是股市自身的賭博關係。正常的股市應該是依附關係大於賭博關係,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人人在股市裡賺錢,那也僅僅只是可能。但是,中國股市的現實是,賭博關係遠遠大於依附關係,有些時期甚至嚴重到依附關係幾乎消失不見,僅僅只剩下賭博關係。

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通過各種手段,控股一個上市公司後,他根本不在企業生產上下任何功夫。他對企業的唯一要求是,不虧就行。他自己的工作就是,製造一些概念,拉昇股票價位。這是典型的沒有依附關係的股市賭博。昨天在電視上還聽到一位浸淫20年的老股民經驗之談。她說,剛入股市的時候,還琢磨哪個企業可能有發展前途,例如高科技、能源等等,結果差點賠光老本。現在,她已根本不關心發股票的企業狀況,每天盯著盤面曲線,隨時抓準機會,買進或賣出,結果賺了一個房子。這是股市與整體經濟沒有依附關係的純粹賭博。

吳敬璉先生幾年前說的話,到今天依然有效,中國的股市更像是一個賭場。2006年,中國股市“傻子都能發財”的瘋狂,到了2007年,終於嚐到了滿盤皆輸的滋味。如果中國股市大小股民的賭博心理不改變,中國股市就只能像一個全民參與的大賭場。

即使健康的股市將賭博的作用降低,更多地將股市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繫,股市依然是一個賭博。這個賭博不是股市內部的賭博,而是股市與外部的賭博。股市要想永遠賺錢,前提必須是經濟永遠發展。而全球經濟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遭遇瓶頸,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資源。沒有無窮無盡的資源,就沒有無窮無盡的經濟增長。早在幾十年前,世界一流的思想家就提出,未來人類必須接受經濟零增長和負增長。這種預言正日益變成現實。真到了那一天,股市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如果還要繼續存在,就僅僅只能是一個賭博,賺錢的只能是莊家。


看盤基礎技巧

1、分時/分時均線

中間的那條白線就是當日在每一個時點的成交價格,黃線是成交價根據分時成交量加權平均後的價格。

一般情況下,分時線的強弱代表了這個股票今天走勢的強弱

走勢通常分為獨立型走勢(明顯強或弱於大盤),極端的例子無非漲跌一字板。跟隨型走勢(與指數單邊互動),體現在成交低迷,盤整期個股。引領型走勢(牽動指數),牽一髮而動全身。

指數屬於資金的合集,同時也是最高級別,一些邊緣化個股,級別微乎其微,而某些個股,在特定的天時地利之下,級別會接近於最高級,但一定無法僭越,通常而言,大級別與小級別不斷相互作用,只是較大級別的影響力更大罷了,小級別與小級別之間也會互相影響,也就是所謂板塊聯動。

而分時均線是提升當天交易水平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你的買價是否要低於均價?為什麼買高了?你的賣價是否低於均價?為什麼賣低了?如何去改進你的交易系統?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2、K線/K線均線

一般K線表達的含義是一段時間內這隻股票的走勢情況,K線的均線是將K線圖更加平滑,並且可以包含了更多K線的信息。

常用的均線有5天線、10天線、20天線、60天線、120天線、240天線等,根據不同的操作週期,可以選擇不同的均線。

K線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看到明顯資金的運作情況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比如注意頻繁上影線和下影線的股票,很可能裡面有特別的資金運作。

比如也可以注意暴漲暴跌的股票,裡面也很有可能有資金在裡面運作。

3、成交量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項交易成交的數量。當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湧,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供過於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其實重要的並不是每天的成交量,而是成交量發生異常的時候。

例如四川雙馬在2016年8月前成交量並不大,但是自復牌2016年8月26日期,成交量急劇放大,並且一直保持較高的換手,說明內部資金分歧較大,有人看漲有人看空,一直到內部資金看法一致,四川雙馬則開始縮量上漲之路。

4、內盤/外盤

外盤是主動性買盤,是股民用資金直接攻擊賣一、賣二、賣三、賣四等的主動性買入。外盤的多少顯示了多方急於買入的能量大小。

內盤是主動性賣盤,是股民用手中所擁有的股票籌碼,直接攻擊買一、買二、買三、買四等的主動性賣出。內盤的多少顯示了空方急於賣出的能量大小。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一般情況下在多空實力均勻的情況下,外盤和內盤應該相近,當外盤和內盤相差過大時,需要去好好分析這隻股票的狀況(是否因為某種情況資金急於買入?還是主力裝作資金買入多,反手賣出?)

5、大單淨量(DDE)

DDX(主力強度)表示當日主力買入淨量佔流通盤的比率,這個排序代表當日大資金買入比例的排序,排行靠前的股票表示短期該股有大資金明顯流入。

DDY(散戶動向)是衡量當日成交中散戶參與度大小的指標,正值越大,表示當日散戶離場現象明顯,負值越小,表示當日散戶進場意願強烈。

DDZ(主力博弈)是衡量買賣雙方大單力度的指標,對於成交量大或者多空分歧較大的股票比較有效。紅色彩帶表示大資金買入強度,色帶越寬、越高表示買入強度越大。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懂得與市場保持距離。

要時刻懂得,與市場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離市場太近。市場就像戲,哪怕你參與其中,你也應當儘量把自己置身戲外,而不是放任自己墜入其中。

看戲的精髓在於,通過你的經驗與盤感,看透劇情在什麼時候發生轉折點,在什麼時候會觸動你,又會在什麼情況下影響你的情緒與心境。你需要學會不斷總結這些經驗,試圖瞭解編劇的目的,最終才能知道後面的劇情應該如何演繹。

愛看電影的有心人總是能夠比其他觀眾更快把握住劇情的走向。

而入戲,就是普通散戶所為了,市場想讓你哭,你就哭,市場讓你笑,你便笑,只懂得被引導,被影響,這就是離市場太近的結果,為何散戶總在被消滅,難以脫穎而出,你需要明白,大資金的收割往往徵是利用“你”太容易入戲的人性弱點。

保持距離,需要懂得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很多時候,交易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挫敗感,買入便開始虧損。接下來,市場脫離自己意淫的走勢會進一步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渺小,讓我們覺得自己對市場缺乏掌控力,這無疑會讓我們感到恐懼不安,缺乏安全感。最後,情緒逐步轉化為憤怒。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它總是試圖利用一些更激烈的情緒掩蓋不安和痛苦!

當不良情緒出現之後,我們會有目,不理智的交易,有時還會自暴自棄,捨棄自己的交易守則,最終對自己的賬戶造成巨大損害,放任虧損奔跑,而有的人,甚至在生活中開始變得孤僻和易怒,極易遷怒他人,傳播負能量。

這也是低級交易者的悲哀。

控制情緒是交易的一切,不要受情緒影響,每一筆交易都應該符合自己的理智邏輯。交易需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情商,以及能隨時冷靜並且理智分析的頭腦。


看盤進階技巧

1、題材/概念

股票市場中,行情炒的就是題材和熱點。題材和熱點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去反映市場。

大資金包括機構(公募、私募)、遊資,喜歡去炒作題材股和概念股,那些股票往往會漲幅巨大。

例如:舉牌概念——西藏旅遊,股東變更——四川雙馬,妖股——方大炭素,鋰電池——天齊鋰業等等

2、盤中大單動向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3、龍虎榜數據

顯示每日兩市中漲跌幅、換手率等由大到小的排名榜單,從中可以看到龍虎榜單中的股票在哪個證券營業部的成交量較大。該數據有助於瞭解當日異動個股的資金進出情況,判斷是遊資所為還是機構所為。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4、股東人數

數據的來源是全景網:權威財經資訊網站,在這裡根據投資者和董秘的溝通,抓取股東人數。根據股東人數,判斷籌碼集中度,可以極大地提升我們對主力資金進出的判斷概率。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5、超級盤口

超級盤口,可以查看每個時間點交易的發生情況,再根據前面基礎的總買量和總賣量,可以準確地判斷出這個時間點買入了多少,賣出了多少,適合對大單的研究。

中國的股市不是股市,而是賭場都不如?


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剛進入股市進步很快,但到一定時候就停滯不前了,無論怎麼學習,操盤水平很難再提升,這時怎麼辦?我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到了大量翻閱股票K線圖的時候了,尤其是反覆看牛股的走勢圖,我不贊成價值投資,其實K線包含了它所有的信息,只要你能解讀明白就行。

無論什麼股票要做一波行情都是經過建倉,洗盤,拉昇,派發,四個過程,只要你大量翻閱股票K線圖,時間久了,你就會有很多怎樣總結,很多感悟了,逐漸看明白股票起動前是什麼樣,起動時是什麼樣子,隨著行情的發展怎麼變化。你就能看懂主力怎麼建倉,怎麼洗盤,怎麼拉昇,怎麼派發,你也會有很多總結:認清長莊牛股的走勢特點,瞭解和大盤同進共退的股票的運行特點,也會了解到主力怎麼運作醜小鴨變鳳凰的神奇走勢,也會了解到個股和大盤的魚水關係。要成功必須付出努力,只要你長期堅持這麼做。你操盤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逐漸瞭解,清晰,明白了主力運行股價的方式,脈絡。你也就逐漸能踏準主力的節拍。與主力和諧共振了。時間久了,你也就會有了傳說中的盤感,也就會對股市運作規律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時我就要恭喜你了。

炒股賺大錢必須脫離賭客的層次!

一、守住保本平常心

當大家都在談論炒房、炒股、炒期貨的時候,當理財話題盛行於道的時候,又難免會有很多誇張到極致的“投資神話”被充滿財富飢渴的人群傳誦和讚美。

一時間,滿天飛的都是某某投資什麼,在多短的時間內資金翻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動人故事”。

筆者奉勸廣大投資者不要對這些所謂的神話動心,一來這些坊間流傳的財富神話,是真是假都無可考證;二來即便有這麼高的投資回報,也不是說每個投資者都適合。因為高回報伴隨的永遠是高風險,一個人的財富神話也許是踩著一萬個人的屍體爬上去的。如果你不敢承擔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失敗的風險,你就不可能得到幾百倍、幾千倍的財富增長。

對普通的投資者而言,在資金安全的情況下,尋求財富的穩步增長才是適合自己、適合家庭理財的最高秘訣,也只有保證資金安全才是真正財富神話的起點。

資金是投資的血液,是投資的生命,只有確保血液流動,只有確保永遠活著才可能發展壯大、欣欣向榮。只有給資金繫上安全帶,它才不會大幅縮水,更不會死於非命。

確保資金安全的重要意義在於兩點:一是當投資市場危機重重的時候,雖有損失但卻能夠保住大部分資金,不傷元氣;二是在投資市場機會來臨的時候,能有足夠的資金參與,從而使財富的增量達到較大的數值。

二、衝動之下錯誤多

人在衝動的時候,思維要麼會非常混亂,做事情也就會亂套,沒了章法;要麼頭腦就變得一根筋了,做事情很容易走偏,掰都掰不回來。

舉個小例子,比如X籃球打得不錯,在朋友圈裡無人能敵,打球從來都是得心應手,很少有不順的時候。但有一天朋友們叫來另外一個籃球高手Y一起打球,本來在籃下無人能擋的X被Y連續蓋帽,搞得X很是氣憤。一開始X心裡就亂了,沒怎麼輸過的他很容易就心慌了,不知道如何才能逃離Y的逼殺順利上籃,便打得越來越沒章法,當然也就讓Y進一步擴大了優勢。之後X就火了,他就不信在籃下強攻上籃成功不了,於是一拿到球就籃下起跳投籃,結果每次都被Y蓋帽或干擾,每次都投不進去,最後只能落得個自取其辱。

其實也可以這麼說,人在衝動時候,大腦就很容易短路。在短路大腦的控制下,對眼前的棘手問題想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幾乎是不可能的。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這樣的信息,某人跳樓自殺後,其朋友都說他平時是很平靜、很容易溝通的,沒聽說過他和誰積過怨,甚至都不知道他會有什麼想不開的地方;或者某人動刀砍人犯罪之後,說是自己之前從未想過要砍人,和被砍的人也只是因為小事而衝突起來的。那為什麼這樣的信息我們會經常聽到呢?說白了就是因為人在衝動的時候容易做出一些平時連想都不會去想的事情,從而導致了對自己或是對他人的傷害。

在投資中,衝動也是要不得的。因為你在衝動的時候,如果剋制不了自己,就很容易下錯單、多下單、該下的單不下、該平的單不平,這些多半會放大虧損比例或是錯失盈利機會,由此造成的資金損失還是要由自己承擔的。更有甚者,在一次衝動投資之後,買的股票跌了,接下來沒有及時止損反而越發衝動,甚至還產生這樣的心態——“它越跌我就越買,老子就不信它漲不起來”,結果是所有的錢都買進去之後股票還在跌,最後要損失1/3甚至1/2以上才砍出來,真是和自己的錢過不去。

投資是為了資產增值,我們在投資市場好不容易得到的盈利往往會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全部吐回去,有時還會傷及本金,甚至最終落得損失慘重、備受傷害。

衝動是犯錯的根源,也是有錯不改的根源。

人一衝動就容易犯錯;如果繼續衝動,錯誤就會繼續犯下去,更可能會越犯越大直到不可收拾為止。我們經常聽說這樣一句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有些錯誤犯下去之後,若不知悔改,可能會遺憾終生。古往今來,很多英雄好漢就是死於衝動之手。他人暫不說,就說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就均因衝動而死。

所以說,衝動是人生的大害,投資的大害。要解決衝動之害,就要先知道人為什麼會衝動。

三、衝動往往造成嚴重後果

衝動的持續是由於你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更是由於你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正是因為你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所以你沒有去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一次又一次地放縱自己的衝動。而結果往往是嚴重的,甚至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是不可收拾的。

比如說,當呂蒙用計殺害關羽時,劉備非常氣憤決心要討伐東吳,而張飛又被手下人害死,殺死張飛的人也跑到了東吳,這時劉備更是聽不進諸葛亮及群臣的建議,幾乎舉全蜀之兵進攻東吳。桃園三結義兩位兄弟突然死去,而死因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東吳相關。劉備如此衝動,不顧一切地要攻伐東吳,也算是情有可原。但是在孫權提出退還荊州、送還仇敵、賠償損失等補救措施時,劉備依然不為所動,不去考慮東吳的力量,更不去考慮曹魏的“坐山觀虎鬥”之心,而執意要滅東吳,那就是他不顧及後果的嚴重性,一味地意氣用事。結果,不但是損兵折將,令蜀漢大傷元氣,還丟了自己的性命。

再說投資,有時候明明是錯誤的投資決策,就是因為自己認識不足,即便實際走勢已經證明做錯了方向,卻還是衝動地堅持自己的判斷。原因往往是由於衝動而不再理性分析,不知道堅持錯誤後果有多嚴重,而衝動的持續也是想證明自己最終是正確的。當然最終後果必然是損失慘重 悔恨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