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今天週一,孩子們不上學

為啥呢?

過節!

有娃之前多麼盼著過節,有娃之後就多麼恐懼過節,比起從早到晚連軸轉的帶孩子,還是沉迷工作不可自拔輕鬆很多……

放假長達4天的復活節剛熬完啊不是嘛!這又是個什麼節?翻了翻日曆,維多利亞節,說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誕辰。

emmm,維多利亞女王我和你什麼仇什麼怨?為什麼每年要剝奪我一個可以靜靜坐在電腦前勤奮寫稿的週一呢?

生了孩子之後才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小時候過節放假那麼高興,而家長都一副冷漠臉。長大了過節有啥意思啊?吃吃喝喝玩玩花的還不都是自己的錢,一過節就肉痛有木有,怎麼會有小孩子那種天上掉餡餅的滿足?

而為人父母的所謂過節,分明就是找個由頭讓孩子開心。

尤其在北美,你們可能不知道,北美是不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為根本沒必要,幾乎每個喜聞樂見有儀式感的節日,全都是過給孩子的。也不知道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還是漸漸發展成這樣的,美國加拿大人民真是寵孩子寵瘋了。

據我統計,北美的孩子至少有六個兒童節可以過。

第一個兒童節叫做情人節

我真的不懂小孩子家家到底和“情人節”能扯上什麼關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節日活活的就被商家和學校幼兒園聯合搞成了孩子之間的“送禮友誼節”。

班上每一個小朋友都要送其他小朋友卡片或禮物,為了避免歧視和孤立,所以不可以有選擇的送,幸虧這邊幼兒園和學校都是小班,頂多二十多個人,要是和我小時候一樣,一個班七八十人,家長簡直要破產。

破不破產還在其次,最麻煩的是挑選小禮物,不能太貴,又不能太俗套,包裝還要有點逼格,每年我都要站在情人節專區貨架一直髮懵,媽蛋老孃當年給暗戀對象挑禮物都沒這麼糾結過。

熊孩子還要刷存在感,一筆一劃的自己在卡片上寫小朋友的名字,一寫寫半宿,寫錯了還哭哭啼啼,碰到個印度小朋友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不過,在孩子情人節當天拎著禮物喜氣洋洋的到學校發,然後又捧回來一堆五花八門的小禮物樂顛顛的拆拆拆的時候,看到他那個滿足開心的樣子,這一切都算值得了,畢竟,學會付出愛,也要從娃娃抓起嘛!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說實話包裝比裡面的東西還貴……

第二個兒童節叫做復活節

復活節啊復活節,聽名字就知道,分明是個宗教節日,本來紀念耶穌復活的。

和小娃又能扯上什麼關係呢?

關係可大了,按照北美風俗,復活節當天,孩子們會收到“復活節小兔子”的禮物——一籃子復活節彩蛋,很久以前是真的染成彩色的雞蛋,現在都統統換成了空心的塑料蛋,彩蛋裡裝滿糖果和零錢。

社區會組織各種復活節撿彩蛋的活動:萌萌噠小娃們拎著各式各樣的小籃子,扭著小屁股蛋衝進綠油油的草坪,看到有蛋恨不得整個身體撲上去,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的撿啊撿,畫面異常滑稽好笑~~讓家長可以指望這段場景樂一年。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今年復活節期間果果生病,就在草坪上灑了幾個蛋讓他們兩個隨便撿一撿了。

可是過了這麼多年復活節,帶娃撿了這麼多蛋,我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這兔子和蛋啊什麼的,到底和耶穌復活有毛線關係呢?

隨便啦,娃開心就好!

第三個兒童節叫做國慶節

是的是的,國慶節也是兒童節,例行節目就是一大早要帶著娃早早去城市中心的街道去佔位置看國慶遊行,傍晚帶著娃去湖邊看國慶煙花,然後在散場的時候被堵車折磨死……

當然最有意思的是,幼兒園和學校也會搞小朋友版的國慶遊行,老師會通知孩子們拿來家裡的自行車,三輪車,平衡車,滑板車,乃至於手推車,反正有輪子的就行,按照自己的意願,用紅白藍國旗色裝飾好,然後統一在國歌聲中繞場騎行。

注意,這個遊行根本不排練,也完全沒有隊形可言,就是亂糟糟的各騎各的,快的快慢的慢,有的娃騎完三圈了,有的娃一圈都沒騎完,等到大家都騎累了,一起吃個雪糕喝點果汁就算完事。

老美們,你們對娃的愛國主義教育未免太不走心了有木有。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毛頭三歲的時候參加幼兒園的國慶遊行,是的,現場就是這麼的亂。

第四個兒童節叫做萬聖節

萬聖節……不用多說了吧,它就是兒童節啊!雖然不是法定假日,但是比任何假日都歡脫。

萬聖節頭些天幼兒園或者學校多半要組織孩子們去摘南瓜,摘回來之後就要領著小朋友刻南瓜燈,家陽臺不擺個南瓜燈簡直是丟臉啊有木有!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說實話這個活兒非常考驗麻麻的動手能力和意志力,每次刻完我就覺得手要廢了。

萬聖節當天晚上,小朋友們要裝扮成各種各樣的形象,去各家敲門要糖果,就算當天悽風苦雨也攔不住孩紙們的熱情,他們為了糖果真的很拼!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最煩的是每年娃都要換個裝扮,今年裝警察,明年裝消防員,後年要裝星球大戰的風暴兵,都是銀子啊銀子!倆娃就是雙倍。

話說你願意每年買一套衣服讓娃只穿一天嗎?

唉,過節嘛!孩子高興,要什麼性價比?!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第五個兒童節叫做感恩節

北美感恩節的最重要的習俗是吃火雞大餐,不過由於火雞肉質的一言難盡,入鄉這麼久了我也沒隨俗。但是即便不做大餐,這個節也註定沒辦法清靜,因為美國的感恩節就是購物節啊,相當於雙十一有木有!老美的降價簡單粗暴,沒有什麼這券那券,滿多少減多少,就是直筒筒的給你攔腰砍一刀,不動心算商家輸。

翻開廣告頁一看,心裡頓時長成大草原:

娃最喜歡的hotwheel小汽車居然可以5美刀買10輛

樂高這麼傲嬌的東東,1000多粒才賣20刀?

娃的睡衣,10塊錢買兩套!

心水很久捨不得買的大塊原木積木,原價的3折就能買到!

……

這分明就是送錢啊有木有!不去買感覺損失了幾個億啊!

然後每年感恩節半夜,我都要麻利的從被窩裡滾去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排長隊,並且為了搶一輛購物車拼盡洪荒之力。

排著長隊擠進去,排著長隊搶東西,然後再排著長隊結賬,那種人挨人人擠人的盛況讓我不止一次的感到思鄉……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感恩節倒是不需要娃兒做什麼,他們只需要坐在家裡等著熬了半宿的疲憊老母親回家,然後興高采烈的拆禮物就好了……

第六個兒童節叫做聖誕節

理論上聖誕節只有一天,也就12月25號那天,但是我總是感覺聖誕節是一個可以持續一個月的節日,那種空氣中瀰漫的節日氣氛似乎比春節要邪乎,因為聖誕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從感恩節剛結束,就得開始忙活,需要做的事情,得列個清單才能記住:

1、找個聖誕老人和娃親密接觸,每個小朋友都渴望坐聖誕老人的大腿……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2、讓娃給聖誕老人寫信,搞清楚他到底想要啥。這件事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因為小朋友會不停的變主意,改來改去,或者許一些不切實際的願望,有一年毛頭就跟我說要星星……好不容易才找了個星星形象的毛絨玩具。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3、裝飾房間和聖誕樹。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4、趁早買好給娃的禮物,買晚了啥都沒了.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5、偷偷包裝好藏好,期間不能被娃發現……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6、帶娃去看聖誕彩燈展覽。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這一套全都搞下來,才算過個完整的聖誕節,可以說是時間精力與金錢的三重大考驗。除去禮物不說,光是搞定一棵中等高度的聖誕樹少說要花個三四百刀,想搞漂亮了那真是上不封頂……

不過由於聖誕節儀式感最強(最麻煩而且花錢最多),所以成為孩子們最最盼望的一個節日,令人憂傷的是,他們會把這筆人情全都算到聖誕老公公身上……

當父母的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啊!

把所有節日過成兒童節的現象,我覺得不光是在北美,這可能是全世界富裕地區的共同特點。

因為富裕地區的人們,感受幸福的閾值都會比較高,簡單的一頓紅燒肉或者餃子,已經不會覺得特別幸福了。但是為人父母,這件事似乎變容易了,因為孩子的快樂就幾乎等同於自己的快樂。而比起取悅自己,取悅孩子就實在是太簡單了,一點點儀式,一點點小禮物,一點點甜蜜,就可以讓他們開心到飛起!

這就是養育孩子的真正樂趣所在,孩子的笑臉,就是爸爸媽媽的天堂啊!

所以,今天那個什麼什麼維多利亞節,也是兒童節嘛?那必須了!

橙子帶娃逛了一天的牛仔節嘉年華啊!雖然又擠,又吵,又累,又幼稚……但是娃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有娃了以後,每一個節日都是兒童節

作者|橙子,教育碩士,旅居北美,曾經是學理科的女文青,現在是愛碼字的全職媽媽,7歲大寶毛頭難養難搞,4歲二寶果果天使乖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