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今天周一,孩子们不上学

为啥呢?

过节!

有娃之前多么盼着过节,有娃之后就多么恐惧过节,比起从早到晚连轴转的带孩子,还是沉迷工作不可自拔轻松很多……

放假长达4天的复活节刚熬完啊不是嘛!这又是个什么节?翻了翻日历,维多利亚节,说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诞辰。

emmm,维多利亚女王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为什么每年要剥夺我一个可以静静坐在电脑前勤奋写稿的周一呢?

生了孩子之后才终于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过节放假那么高兴,而家长都一副冷漠脸。长大了过节有啥意思啊?吃吃喝喝玩玩花的还不都是自己的钱,一过节就肉痛有木有,怎么会有小孩子那种天上掉馅饼的满足?

而为人父母的所谓过节,分明就是找个由头让孩子开心。

尤其在北美,你们可能不知道,北美是不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根本没必要,几乎每个喜闻乐见有仪式感的节日,全都是过给孩子的。也不知道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还是渐渐发展成这样的,美国加拿大人民真是宠孩子宠疯了。

据我统计,北美的孩子至少有六个儿童节可以过。

第一个儿童节叫做情人节

我真的不懂小孩子家家到底和“情人节”能扯上什么关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节日活活的就被商家和学校幼儿园联合搞成了孩子之间的“送礼友谊节”。

班上每一个小朋友都要送其他小朋友卡片或礼物,为了避免歧视和孤立,所以不可以有选择的送,幸亏这边幼儿园和学校都是小班,顶多二十多个人,要是和我小时候一样,一个班七八十人,家长简直要破产。

破不破产还在其次,最麻烦的是挑选小礼物,不能太贵,又不能太俗套,包装还要有点逼格,每年我都要站在情人节专区货架一直发懵,妈蛋老娘当年给暗恋对象挑礼物都没这么纠结过。

熊孩子还要刷存在感,一笔一划的自己在卡片上写小朋友的名字,一写写半宿,写错了还哭哭啼啼,碰到个印度小朋友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不过,在孩子情人节当天拎着礼物喜气洋洋的到学校发,然后又捧回来一堆五花八门的小礼物乐颠颠的拆拆拆的时候,看到他那个满足开心的样子,这一切都算值得了,毕竟,学会付出爱,也要从娃娃抓起嘛!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说实话包装比里面的东西还贵……

第二个儿童节叫做复活节

复活节啊复活节,听名字就知道,分明是个宗教节日,本来纪念耶稣复活的。

和小娃又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按照北美风俗,复活节当天,孩子们会收到“复活节小兔子”的礼物——一篮子复活节彩蛋,很久以前是真的染成彩色的鸡蛋,现在都统统换成了空心的塑料蛋,彩蛋里装满糖果和零钱。

社区会组织各种复活节捡彩蛋的活动:萌萌哒小娃们拎着各式各样的小篮子,扭着小屁股蛋冲进绿油油的草坪,看到有蛋恨不得整个身体扑上去,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的捡啊捡,画面异常滑稽好笑~~让家长可以指望这段场景乐一年。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今年复活节期间果果生病,就在草坪上洒了几个蛋让他们两个随便捡一捡了。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复活节,带娃捡了这么多蛋,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兔子和蛋啊什么的,到底和耶稣复活有毛线关系呢?

随便啦,娃开心就好!

第三个儿童节叫做国庆节

是的是的,国庆节也是儿童节,例行节目就是一大早要带着娃早早去城市中心的街道去占位置看国庆游行,傍晚带着娃去湖边看国庆烟花,然后在散场的时候被堵车折磨死……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幼儿园和学校也会搞小朋友版的国庆游行,老师会通知孩子们拿来家里的自行车,三轮车,平衡车,滑板车,乃至于手推车,反正有轮子的就行,按照自己的意愿,用红白蓝国旗色装饰好,然后统一在国歌声中绕场骑行。

注意,这个游行根本不排练,也完全没有队形可言,就是乱糟糟的各骑各的,快的快慢的慢,有的娃骑完三圈了,有的娃一圈都没骑完,等到大家都骑累了,一起吃个雪糕喝点果汁就算完事。

老美们,你们对娃的爱国主义教育未免太不走心了有木有。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毛头三岁的时候参加幼儿园的国庆游行,是的,现场就是这么的乱。

第四个儿童节叫做万圣节

万圣节……不用多说了吧,它就是儿童节啊!虽然不是法定假日,但是比任何假日都欢脱。

万圣节头些天幼儿园或者学校多半要组织孩子们去摘南瓜,摘回来之后就要领着小朋友刻南瓜灯,家阳台不摆个南瓜灯简直是丢脸啊有木有!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说实话这个活儿非常考验麻麻的动手能力和意志力,每次刻完我就觉得手要废了。

万圣节当天晚上,小朋友们要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去各家敲门要糖果,就算当天凄风苦雨也拦不住孩纸们的热情,他们为了糖果真的很拼!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最烦的是每年娃都要换个装扮,今年装警察,明年装消防员,后年要装星球大战的风暴兵,都是银子啊银子!俩娃就是双倍。

话说你愿意每年买一套衣服让娃只穿一天吗?

唉,过节嘛!孩子高兴,要什么性价比?!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第五个儿童节叫做感恩节

北美感恩节的最重要的习俗是吃火鸡大餐,不过由于火鸡肉质的一言难尽,入乡这么久了我也没随俗。但是即便不做大餐,这个节也注定没办法清静,因为美国的感恩节就是购物节啊,相当于双十一有木有!老美的降价简单粗暴,没有什么这券那券,满多少减多少,就是直筒筒的给你拦腰砍一刀,不动心算商家输。

翻开广告页一看,心里顿时长成大草原:

娃最喜欢的hotwheel小汽车居然可以5美刀买10辆

乐高这么傲娇的东东,1000多粒才卖20刀?

娃的睡衣,10块钱买两套!

心水很久舍不得买的大块原木积木,原价的3折就能买到!

……

这分明就是送钱啊有木有!不去买感觉损失了几个亿啊!

然后每年感恩节半夜,我都要麻利的从被窝里滚去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排长队,并且为了抢一辆购物车拼尽洪荒之力。

排着长队挤进去,排着长队抢东西,然后再排着长队结账,那种人挨人人挤人的盛况让我不止一次的感到思乡……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感恩节倒是不需要娃儿做什么,他们只需要坐在家里等着熬了半宿的疲惫老母亲回家,然后兴高采烈的拆礼物就好了……

第六个儿童节叫做圣诞节

理论上圣诞节只有一天,也就12月25号那天,但是我总是感觉圣诞节是一个可以持续一个月的节日,那种空气中弥漫的节日气氛似乎比春节要邪乎,因为圣诞节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感恩节刚结束,就得开始忙活,需要做的事情,得列个清单才能记住:

1、找个圣诞老人和娃亲密接触,每个小朋友都渴望坐圣诞老人的大腿……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2、让娃给圣诞老人写信,搞清楚他到底想要啥。这件事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小朋友会不停的变主意,改来改去,或者许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一年毛头就跟我说要星星……好不容易才找了个星星形象的毛绒玩具。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3、装饰房间和圣诞树。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4、趁早买好给娃的礼物,买晚了啥都没了.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5、偷偷包装好藏好,期间不能被娃发现……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6、带娃去看圣诞彩灯展览。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这一套全都搞下来,才算过个完整的圣诞节,可以说是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三重大考验。除去礼物不说,光是搞定一棵中等高度的圣诞树少说要花个三四百刀,想搞漂亮了那真是上不封顶……

不过由于圣诞节仪式感最强(最麻烦而且花钱最多),所以成为孩子们最最盼望的一个节日,令人忧伤的是,他们会把这笔人情全都算到圣诞老公公身上……

当父母的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把所有节日过成儿童节的现象,我觉得不光是在北美,这可能是全世界富裕地区的共同特点。

因为富裕地区的人们,感受幸福的阈值都会比较高,简单的一顿红烧肉或者饺子,已经不会觉得特别幸福了。但是为人父母,这件事似乎变容易了,因为孩子的快乐就几乎等同于自己的快乐。而比起取悦自己,取悦孩子就实在是太简单了,一点点仪式,一点点小礼物,一点点甜蜜,就可以让他们开心到飞起!

这就是养育孩子的真正乐趣所在,孩子的笑脸,就是爸爸妈妈的天堂啊!

所以,今天那个什么什么维多利亚节,也是儿童节嘛?那必须了!

橙子带娃逛了一天的牛仔节嘉年华啊!虽然又挤,又吵,又累,又幼稚……但是娃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有娃了以后,每一个节日都是儿童节

作者|橙子,教育硕士,旅居北美,曾经是学理科的女文青,现在是爱码字的全职妈妈,7岁大宝毛头难养难搞,4岁二宝果果天使乖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