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製所

絳州澄泥硯簡介

絳州澄泥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甘肅洮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它利用汾河得天獨厚的澄泥,經過濾、沉腐、製坯、雕刻、煅燒等幾十道工序製作而成。其特點是:溫潤如玉、撫若童肌、注水不涸、歷寒不冰、生津益墨、不傷筆毫。顏色以鱔魚黃、綠豆砂、玫瑰紫、硃砂紅最為珍貴。自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乾隆皇帝尤為珍愛,被編入《四庫全書·西清硯譜》,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譽,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之瑰寶。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絳州澄泥硯”製作技藝於明末清初失傳,為搶救這一民族文化遺產,新絳人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藺永茂、藺濤父子從1986年開始,潛心研究,反覆實驗,歷盡千辛萬苦,終獲成功,使埋沒300餘年的中華民族之瑰寶重放異彩。並利用現代文化理念和科學技術,不斷進行創新發展,給古老的名硯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成功煉製出“石品”理紋,彌補了歷史的缺憾。

2006年“絳州澄泥硯”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製作技藝已獨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六次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五度榮獲中國文房四寶行業最高榮譽“國之寶”稱號;五次榮獲“中華民族藝術珍品”稱號。並榮獲“中國百佳旅遊產品”、“山西省名牌產品”、“山西省優秀文化產品”、“山西省最具文化內涵的旅遊商品”、“山西十佳品質旅遊商品”等榮譽。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為落實關於“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於“制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要求,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特制定近五年發展目標如下:

傳承技藝

1、中國澄泥硯博物館裝修、布展、開放。地點設在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北樓1-3層,共計1800平方米左右。

2、開放絳州澄泥硯非遺體驗館。完成裝修、佈置、購置設備,免費開放。地點設在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面積有300平米左右。

3、派送我所高級工藝師定期到縣有關中小學校、新絳縣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絳州澄泥硯製作技藝的授課,傳習澄泥硯製作技藝。

4、繼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與新絳縣各高中、初中、小學聯繫,對中小學生全面開放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裡的絳州澄泥硯博物館、珍品館、體驗館,繼續做實“山西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運城學院實訓基地”、“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實習基地”、“運城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基地”、“新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基地”、“新絳縣澤掌中學培訓基地”、“新絳縣光村學校培訓基地”。

5、申報山西省的非遺技藝傳習基地、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保護研究

1、對知識產權進行全方位保護,確保非遺產品的質量。每年註冊商標5-15個,註冊外觀設計專利20個,申請著作權25個。

2、申報“山西省名牌產品”。

3、藝術應該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挖掘紅色元素,設計製作“南湖紅船硯”,參加2018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家安全論壇。

4、讓非遺報效國家、報效社會。在中央黨史研究室、山西省黨史辦的具體指導下,與運城市黨史研究室、新絳縣黨史辦合作,策劃、設計、製作“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系列硯”,2018年12月完成。

創新發展

1、與山西省玻璃陶瓷研究所合作,設立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研究基地、實驗室。地點設在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

2、推動絳州澄泥硯與旅遊市場的結合。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光村、運城印象嵐山文化村、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設立絳州澄泥硯的展示展銷館,集中展示、宣傳和推介,做好“非遺+傳承+旅遊”的新模式。

3、與山西科技大學、運城學院、山西省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在產品的設計方面提升一個檔次。

4、2018年底,對燒製絳州澄泥硯的窯爐進行環保改造,做到煙氣脫硫、無黑煙排放。

品牌推廣

1、與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雜誌、網絡媒體合作拍攝專題、人物專訪、技藝傳承、學習體會、交流經驗,讓新絳人、運城人、山西人全方位知道、瞭解絳州澄泥硯,做到耳提面命,家喻戶曉。

2、利用寒假、暑假期間開展非遺文化體驗。以絳州澄泥硯技藝展演為主、邀請附近縣市的國家級、省級非遺助興展演。地點在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

3、手機設立公眾號、對絳州澄泥硯發生的事情進行及時地報道、宣傳。

4、出版在北京清華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展出的作品集《荷香硯韻》。真實記錄再現北京清華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絳州澄泥硯展”的實況與作品。

5、在京東、淘寶開設絳州澄泥硯旗艦店;在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銀行等大型商業網站設立絳州澄泥硯網絡銷售平臺。

6、鼓勵扶持非遺傳承人申報縣級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市級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省級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1月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五度榮獲中國文房四寶行業最高榮譽“國之寶”稱號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珍品館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景觀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景觀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景觀

國家級非遺四大名硯之一,絳州澄泥硯傳統工藝振興計劃

中國絳州澄泥硯文化園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