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人到中年,受到很多俗事的困擾,小孩的教育問題,父母的養老問題,自己的事業問題。如何才能擺脫困境?使自己獲得詩意的人生?也許《小窗幽記》當中的這四句話可以幫到你。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守恬淡以養道。"

恬淡是指安靜淡泊。道,就是道義。意思是說,要以一種淡泊的心境來修養道義。

傳說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經過了一座寺廟,他問寺廟裡的高僧,來來往往的這麼多隻船,你每天能數的清嗎?高僧回答說,這哪裡有許多隻船,我只看到了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

從這個故事當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名利的追求之執著。適當的追求名利是可取的,但是如果過度的追求名利,那就只會讓人心神不寧,甚至陷於一種癲狂的狀態,有時為了追求名利,還會喪失道義,出賣道義,使自己成為一個為人所不齒之徒。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因此,保有一個恬淡的心境是非常要緊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也就是說君子一天當中要三次思考自己所作所為是否符合道義。

在名利與道義之間,要懂得取捨,孰輕孰重,不要因為名利,而出賣了道義。

“處卑下以養德。"

就是說時刻要讓自己處於一種謙虛謹慎的位置。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的德行得到提升。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非常之高明,覺得自己天下第一,目中無人。還要時刻能保持一種謙虛謹慎的態度。

只有保持這種謙虛謹慎的態度,知道自己還有所不足,才能夠有進步的空間。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也就是說,知識越多,不知越多,知識是無窮盡的,只有永遠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才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知識,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去嗔怒以養性。"

就是說不要生氣,這是修養你的性格的第一要務。一個人的性格脾氣是否好,是否容易動怒,這是一個重要的鑑定標準。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在歷史上,林肯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很容易生氣,但是他從不輕易的對人發怒,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每次當他想要發怒的時候,他就先讓自己平靜五分鐘,過五分鐘之後再問自己是否還要發怒,這時候他就已經不再想發怒了。

而且他如果對一個人很生氣,他不會直接的去批評他,而是把對他生氣的內容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到了第二天再拿出這張紙,問自己是否還要去把紙上寫的東西當面的去罵對方,這時候他就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想去批評對方了。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這個方法很好,也就是說,在你想要發怒之前,剋制住自己,讓自己平靜幾分鐘,以恢復理性,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因為生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有時衝動之下所做出的行為往往令自己終身後悔。

比如奧賽羅,在盛怒之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最後發現妻子是無辜的,這時候就追悔莫及了。因此,人們在生氣的時候,如果要做什麼判斷的話,最好是緩一緩。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薄滋味以養氣。"

這其實說的是清心寡慾。有時慾望太多,反而會矇蔽了自己的眼睛,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每天晚上睡不著覺,想著賺大錢,想著吃山珍海味,往往拖垮了自己的身體,最後還是一無所得,有百害而無一利。倒不如清心寡慾,每天能夠剋制自己的種種過分的慾望。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個心態,人生境界大不同!

其實很多欲望在滿足了以後,反而會陷入更大的空虛之中,倒不如剋制自己,使得自己的道德修養都得到提高,使自己的元氣大增,身體更好,精神更旺,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的得失成敗,能夠修身養性,使自己臻於完善,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

中年是人生當中壓力最大的一個階段,如果掌握了《小窗幽記》的這四句話,也許能讓你的這個階段變得詩意一些,讓你擁有更輕鬆的心態,更完善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