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已經帶領國家走向危機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視覺設計:大西

吃早飯的時候刷手機,整個微博都被新浪財經的文章《中國年輕人正帶領國家走向危機?》刷屏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點開看了下,這篇來源是俄羅斯衛星網的文章指出:中國的居民未償消費貸款總額今年增加了40%,主要都是90後借的。

嚇得我趕緊把白條買的酸奶放回了冰箱裡。說好的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呢?我們90後本來歡聲笑語建設祖國好好的,怎麼突然間就帶領著國家走向危機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文章接著論述道,千禧世代都是被消費主義洗腦的獨生子女,日常生活靠貸款續命,這種建立在個人信貸上的GDP增長是沒有生命力的,而且很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嚇得我又趕緊還掉了這個月的花唄。我們都懂的,經濟不景氣,加上要打貿易戰,我們這些小太陽勒緊褲腰帶也要支持國家,以後一頓黃燜雞米飯說不定會漲到水煮牛肉的價格,跟王熙鳳“明兒一裹腦子扣的日子還有呢”之語異曲同工,這是給我們打預防針呢。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但稍微思考下就能發現文章提供數據的片面之處,去年年底政府債務比率高達80.5%,債務餘額30萬億。更不用說家庭貸款真正的大頭是房貸,很多P2P貸款方在跑路前都有地方政府的背書。我90後省吃儉用半年分期買臺iphone,你就說我過分?因此情份上我能理解這篇文章的初衷,內心還是跟評論網友站在一隊,“這個鍋你都能扣到我頭上?”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我們90後背的鍋

當然了,我們90後從出生起就一直在背鍋,沒大沒小,貪圖享受,傷風敗俗,簡直來者不拒。但唯獨“消費主義的走狗”這一口我背不動,誰還不想過個好日子咋地?經濟學這種高深學科我們90後或許難等大雅之堂,文化和民俗上總還可以講一講。權威常常批判奢侈,倡導節儉,這種生活基調如何成為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節儉真的是一種健康合理的社會風氣嗎?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以生產力低下的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封建社會,消費文化的關鍵詞有兩個,

分別是“自給自足”和“抑奢崇儉”。

農民家庭的成員各司其職,差不多生產了自己所需的一切(食物、工具和衣服)。既是基本的生產單位,又是基本的消費單位。這種生產的目是為了直接滿足家庭成員生活的需求,只有自己不能滿足的需求才會通過市場交換獲取。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圖景經常出現在文人的詩文中,孟子描繪了儒家經典的經濟主張:“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陶淵明筆下的烏托邦“桃花源”,也是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經濟社會。其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低下的生產力決定了無多餘產品供交換。

再算上戰亂、自然災害和統治階級的剝削,絕大多數勞動群眾的消費水平長期處於極為低迷的狀態,孟子描繪的理想家庭生活是“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太平天國所稱的盛世也只不過“凡天下,樹牆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凡天下,每家五隻雞,二母彘。無失其時。”

這時的中國人節儉,是因為“落後限制了生活的想象力”。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桃花源

“抑奢崇儉”的輿論風氣也脫胎於此,但它同時還是上層階級鞏固統治的手段。墨子說“儉節則昌,淫佚則亡”。荀子說“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老子說“去甚、去奢、去泰。”因為他們認為奢侈消費會助長人的貪慾,使人道德淪喪,造成社會犯罪。

儒家還給消費行為賦予了倫理意義,衣食住行和婚喪嫁娶各種消費行為的用度都需要用“禮”來衡量。荀子認為,聖賢消費“不美不飾之,不足以治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地位德行高的人不奢華反而不行。吸收了這一點的統治階級制定出各種消費限制,細緻到衣服顏色、乘車、教育等各方面,讓人各安天命,《史記·平準書》記載西漢“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試圖越級消費的人有犯上之嫌,罪名很大。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鴉片戰爭後,受西方商業文化的影響,20世紀初中國商人的社會地位已經明顯提高。一方面,長期受“重農抑商”壓制的他們希望進行反抗;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通過攀比和推崇流行商品來推動潮流,從中獲利。具有經濟實力,樂於接受西方影響的商人們成為了社會消費文化的先鋒。

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申報》有文章說,節儉“可行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還有文章說“崇儉能久,此特為一身家之計耳,非長民者因俗為治之道也”。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1862年上海租界的靜安寺路是第一條西式馬路

等級消費觀念也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高檔的消費和服務不再專屬於上層階級。《近代上海地方區方誌經濟史料選輯》中說,過去“商賈不衣錦,中產家婦女無金珠羅綺”,現在卻是“無論士庶輿臺,但力所能為,衣服宴飲,越次犯分不為怪”,奢華和崇洋是主要的消費觀。

五四運動之後,效仿西方的消費觀念成為進步和開放的標誌,精英知識分子接過了消費改革的接力棒。不過必須注意的是,這些消費文化發生的範圍是有限的,割裂的,主要發生在高級知識分子,中產階級之間。地域上集中於極度繁榮的沿海港口城市,《申報》形容上海“凡中國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者,惟洋涇浜一區幾於無微不至,無美不臻”。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昔日洋涇浜

而廣大農民仍然留戀傳統的小農經濟和簡樸的生活方式,對外國商品文化和反封建運動懷著懷疑和抵制的態度。沒錢的他們參與不進這次現代化變革,生活方式上受到的影響很小。他們選擇繼續節儉下去,是因為“沒人帶我玩”。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雷鋒的這句話在上世紀被大力推崇,人們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都被政治化,艱苦奮鬥的宣傳口號下,節儉成了具有愛國內涵的自願行為

。這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經濟和消費文化雖然已經遠去,但仍舊以隱性的方式影響著當代居民的消費生活。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大躍進

改革開放帶來經濟發展後,我們的祖輩擁抱消費的姿態可以說完全不輸給90後。1978年,農村居民的恩格爾係數為67.71%,1985年降至57.78%,舊三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漸漸失去了彰顯家庭經濟地位的效用,家用電器開始進入普通家庭。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80年代末,多數城市職工家庭實現了從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和電視機的“三單一黑”到“三雙一彩”(雙門冰箱、雙缸洗衣機、雙卡收錄機和彩電)的轉變。傳統的四大件(收音機、縫紉機、手錶和電風扇)的銷量出現下降,人們需求升級換代的新商品。衣食住行上,人們也尋求更為健康和舒適的生活方式,肉蛋奶的需求持續上漲,的確良流行了十多年,到了80年代末又逐漸被淘汰。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的確良

本質上說,我們追求的智能手機,星巴克和網紅爆款服裝和我們祖輩父輩對於大家電,西裝等商品沒什麼不同。

被消費文化裹挾是生產力進步後消費自由和虛榮心結合出的甜蜜的惡果,只不過,我們被高額房租拖累著,漸漸消費不起這些商品了。

這種消費風氣真的會影響經濟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分地強調節儉不僅會阻礙消費水平的提高,也會導致產品消費升級的困難,阻礙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反過來又妨礙人們收入的提升,進一步阻礙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理念上如果過度節儉和儲蓄,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或收斂擴大內需方針的效應,對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

我們也不能因為金融危機就廢止中國信貸消費的發展,信貸消費實際上就是一種超前消費,即超越自身當前收入水平的消費。讓人能夠提早獲得消費品和服務,增加資金利用率,也能帶動新的消費熱點,擴大市場需求,改善宏觀和微觀消費結構。信息時代人們資產的金融化是大勢所趨,信貸消費真正的隱患還是來自於監管不力。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第一批90后,已经带领国家走向危机了

ID:reknow24

日 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