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普洱熟茶的那些知識功效

普洱熟茶經過人工發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溫和,扶正理氣,溫中養胃,具有很好的養生價值。沖泡時湯色濃,偏深紅色,茶味溫和平順。

細說普洱熟茶的那些知識功效

熟茶製成,當年即可品嚐(雖不好喝,也不至於說不能喝),當然有個三年左右的陳期,這時發酵的味道完全轉化掉了,經過人工發酵而產生的多種複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過跟空氣接觸而產生後期氧化,茶味變得更深沉內斂了,此時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韻才會比較清楚。

熟茶有一個人工渥堆的發酵過程,因之不同的廠家,不同的批次,茶品的表現往往存在較大差異。

先說選料。熟茶起堆一般是同級發酵,就是芽茶、三到五級、七到九級這幾種等級的茶葉是分別起堆發酵的。一個堆子需茶九到十二噸。一次完整的發酵週期約需時八週到十二週之間。發酵時需不停地檢查堆溫、翻堆、灑水。。。。。。總之發酵車間內溫度高、溼度高,是一個很折磨人的地方。

發酵是有風險的,萬一哪一次翻堆的時間沒掌握好,導致局部堆溫過高,那堆溫高的地方茶葉會出現過度發酵的狀況,失去了做原材料的價值。所以通常茶廠會制定二十四小時小組輪值制,發酵組對堆溫的監控是絲毫不放鬆的。

從生產規模跟工序來講,熟茶基本上不會有單一茶山原料的可能性,事實上不同茶山的原料放在一起,渥堆後形成的味道都必將趨向於大同。

不同的廠家,在渥堆的經驗上各有心得,因而生產出來的熟茶茶品口味不一。我們在品飲時,會明顯地覺得有一些製作優良的熟茶茶品偏“熟”一些,或是偏“生”一些(不把發酵做得太深)。偏熟的茶品,當年製成即可品嚐;偏生的茶品,茶味中還保留了一些生茶口感,於是當年壓制的茶仍帶苦澀,茶水分離度還是很明顯,這種茶是要存放兩、三年後才會好喝。

質量上乘的當年制熟茶,沖泡時會清晣地聞到一種植物經過發酵而產生出來的特有的“熟”香,這裡面絕不會有雜味,也不會有異香,聞香時要注意了。茶水中還帶有明顯渥堆發酵的“堆”味,就是說發酵味道未退,因之茶味不清晰,茶、水分離的感覺明顯,但總體上說茶湯味道濃郁,含在口中,已經有一定的黏稠感(這點比生茶優勝很多),變化立體豐富,品之有回甜回甘的感覺。還有一條,頂重要的,喉韻感覺好,茶下嚥後,喉嚨感覺很舒服。

反之,如果一款熟茶,品之雖有“陳”韻,但不管如何沖泡(甚至是大投茶量沖泡),茶湯中仍是有一種“水水”的感覺,下嚥後,喉嚨有針刺感,甚至是一種嗆喉感(鎖喉),那基本可以斷言,這款熟茶是經過後天(製成成品後)人工加溼存放(溼倉)催熟的。這樣的茶品,少喝為妙。

熟茶加工的難點,在於如何在通過發酵工序把生茶“熟化”與保留生茶原料“原生茶味與活性”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喝到的熟茶茶味,簡單說就是生茶中那些複雜無比又苦澀俱全的味道“熟化”過來的。生茶中的“茶元素物質”,在渥堆發酵的過程中被轉化成多種“複合聚合物”,於是形成熟茶口感。

換言之,如果生茶茶底好,發酵出來的熟茶口感也會厚實豐富。如果參與渥堆的生茶原料本來底子就不厚實,那發酵出來的熟茶口感會又淡又薄,回甜回甘也很弱。

另一方面,如果過度發酵,那生茶茶葉中的絕大部份活性物質都會被轉化殆盡,於是造成熟則熟矣,奈何口感生硬幹癟,茶品的活潑口感,具有立體感的豐富變化通通弱化,無法形成茶韻。

現在明白在選購熟茶時要注意哪些要點了嗎?熟茶如果做工精良,陳化速度大約是兩、三年為一個週期。處在第一轉化期的熟茶還會帶有“水感”和“堆味”,但茶味清晣,堆味乾淨,沖泡時茶湯略帶渾濁,湯色棕紅或顯深紅(絕不顯黑),回甜回甘明顯,有韻感,口感變化豐富,喉韻好;處在第二轉化期的熟茶,“堆味”退盡,茶、水完全溶合成濃濃的茶湯,特有的熟香和代表這種熟茶的茶味形成,茶湯轉清沏,茶韻明顯,口感立體,內容豐富,喉韻好;進入第三轉化期的熟茶,陳韻開始形成,熟茶應該具有的一切優點都在這個時期形成,品飲之,開始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關於熟茶,在選購時還有一個要點應當注意。熟茶在渥堆發酵時需要灑水,這發酵用的水是十分講究的。發酵用水選用得好,對保留茶葉本身內含物質的活性會有很大幫助。我不是學茶專業的,也不是學食品化學專業的,具體的機理我說不清楚。但通過具體茶品的沖泡品鑑,熟茶發酵用的水好不好,是可以從口感上區分出來的。

還記得當年製作的熟茶,在沖泡時會有茶、水分離的口感嗎?這時我們需細細品鑑這道茶的“水性”。靜心思考,仔細品嚐,杯中茶的“水”味,從“水性”的角度品鑑是否質量上乘。如果“水性”好,口感一定是活潑豐滿的,從“清、純、正、氣”四方面品鑑的結果看,那這款熟茶的發酵用水想必是好的,對熟茶茶質的形成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反之,其發酵用水可能就沒選好,發酵完成後,對熟茶茶質的形成就有負面影響。

更多普洱茶相關知識,如沖泡、品鑑、存茶、找茶等,請添加微信:puerzg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