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你點的外賣並不是現炒現賣,而是用一個真空菜餚包加熱而成的?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多個在外賣平臺上銷量靠前的“網紅”外賣店都沒有堂食,用的都是菜餚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則搭配著使用。店家還聲稱,這是行業內的普遍做法。
記者調查:多個外賣網紅店使用菜餚包 或全用或搭配售賣
記者首先來到一家售賣滷肉飯的外賣店,該店在美團平臺月售23455件,在餓了麼月售5560件,屬於高銷量的“網紅店”。店內一個不足10平米的前廳是接單和出餐區,一個簾子後是“餐食加工區”。下午2時,儘管用餐高峰時段已過,仍有不少騎手在門口等著取餐,店內並無堂食的空間。
店員並不避諱他們使用菜餚包,並聲稱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菜餚包放在沸水裡加熱,然後倒在米飯上,整理搭配好後就可以由騎手送出了。”
之後記者又來到另一家“網紅”外賣店,店內擺放了數個微波爐,一旁擺放著數盒搭配好的外賣,不時有店員將菜餚包拿進微波爐中加熱。這家店在美團外賣平臺上月銷量11561件。走訪中記者發現,也有一些外賣店會搭配現炒的菜,交替使用菜餚包。
外賣商家:用菜餚包更標準化、更“高效” 是行業內默認做法
一家外賣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菜餚包不是剩飯剩菜。產品都有認證,和方便米飯差不多。” 保質期3個月到300天不等,有的參照罐頭食品國標。他稱最初也是單鍋製作,“但店內炒達不到工廠的衛生標準,就開始用菜餚包。”他認為這是門店多了之後必然要走的標準化之路,“便於複製發展”。此外,標準化後的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工廠的衛生要求肯定遠遠高出一些外賣店的廚房。”
一位負責人表示,餐包能夠保證門店很小的空間發揮出更大的效用。另一原因,是外賣對於時效性的要求高。
在被問到“有沒有考慮過告知點餐人店內用的是餐包”這一問題時,負責人稱,“高鐵、飛機上吃的就是復熱的餐包食品,也沒有告知顧客,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跟隨行業內的做法。”
使用菜餚包成本是否更低?該負責人稱,以滷肉飯為例,此前由廚師現場製作,一份滷肉飯的成本比現在用菜餚包要低1塊多。
“菜餚包”究竟是什麼?電商出售半成品 一份僅5元左右
在一些電商網站,記者注意到,搜索“外賣半成品”“外賣菜餚包”,可以出現多個結果,包含各種口味的,如臺灣滷肉、香菇滑雞、紅燒排骨、咖喱雞肉、梅菜扣肉等,一份10種口味的菜餚包套餐售價50元左右。消費者只需將其蒸或煮10分鐘或微波加熱5分鐘即可食用,配上一份米飯就成為一個米飯套餐,十分方便。
有疑似外賣商家的買家評價表示,“原本都自己動手現炒的,實在忙不過來,朋友介紹了該品牌料理包,合作一年多了。現在又新開了一個店在用的,店家還送了料理包加熱設備,特別是客服很熱情,有新品都給我申請送過來品嚐。外賣平臺圖和海報圖都給我提供,太方便了,非常感謝。”還有店家表示,“許多繁華地段的商場都是無油煙的,還有不能用明火的,都在用料理包。”
消費者:難以接受這種做法 應該被告知
上班族白女士稱自己一週要點3~5次外賣,在她的預設中,外賣應該是新鮮製作的,“如果是這種加熱的菜餚包,不太能接受。”儘管如此,因為工作的關係,白女士表示還是要點外賣,“注意甄別吧,外賣店應該把情況告知消費者。”
一位高校學生則表示,對於外賣更關注衛生,沒考慮過食材。“復熱的話感覺不太舒服,還那麼貴。”在她看來,這對於點餐人近乎欺騙。另一位消費者陳女士直言:“那我還不如去買方便米飯。”
“當然期待外賣是新鮮的。”最近經常吃外賣的張女士說。雖然對外賣新鮮的期望值不會太高,但即便如此,她還是難以接受外賣店這樣的做法,“如果是這樣做的,那我自己也可以買啊!”
外賣平臺:平臺不會限制使用“菜餚包”
餓了麼方面表示,按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第37號令,“網絡訂餐平臺的餐飲經營商戶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商戶加工製作的食品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商戶可以自主採用不同的經營形式。”
美團外賣平臺認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允許餐飲商戶通過菜餚復熱的方式進行生產、售賣。同時,一旦發現餐飲商戶在相關操作過程中出現不規範操作,我們也會要求商戶整改並進行處罰。”
專家:不提倡這種做法
外賣以及部分快餐店用菜餚包加工的做法行不行?符不符合相關規定?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在能否使用菜餚包做外賣方面,國家並沒有做出相應規定。對於產業端,這是行業和企業自身的差異化經營的一種做法;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的隱患相對比較大。“我認為不該提倡這種做法,因為這裡面其實包括二次汙染、二次配送的衛生隱患。”
閱讀更多 雜家大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