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通寶」——隨談

“天命通寶” 清.努爾哈赤所鑄,準確來說當時的“清”還稱為“金”,也就是史稱的“後金”。寫這篇文章呢,也是偶然興起;剛剛在別的地方,幫一個朋友簡單辨別了一枚天命。當然我說不上是專家,只是從小的愛好,算是野路子吧!下面呢,我會盡量簡化的把“天命”的特點,特徵說清楚(一會引號就不點了,怪麻煩的),知道它的特點,辨別也就簡單了。

“天命通寶”——隨談

天命通寶(漢文)

“天命通寶”——隨談

天命通寶(滿文)

“天命通寶”——隨談

當時的清朝,其實還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政權。最多也就是介於部落和國家之間。遊牧民族嘛,其實對錢的需求量並不大,人與人之間更傾向於以物換物。

努爾哈赤這時候提出鑄錢,可能心裡已經有了長遠的打算… 當時以明朝為中心,像日本,越南鑄錢(甚至鑄造仿明錢) ,都是為了直接與明朝交易;而清則不然,即使有了銅錢,當時的邊關交易依舊是以物換物。當然這可能也跟“天命”錢,鑄造極差有關,明朝人很難認可。

下面就細說說這鑄造極差的“天命”錢,雖說努爾哈赤一時興起想要鑄錢,可當時的清朝還沒有熟練掌握鑄錢技術,也提煉不出好得精銅。所以天命通寶不論是滿文還是漢文都得鑄造極差的,銅色也是暗紅發灰。當然這也是個特點,現在的仿品很難仿出天命的那個銅質了。所以看過幾次天命的真品,就很難上當了。

滿漢文,其中漢文錢相對較少,價格倒是差不多。品相順的過去的三到五百左右,極美品要高一些。其實現在看這個價位真是很難說清,雍正都什麼價了。說是錢,可“天命通寶”鑄造的並不多;當時很多士兵只是拿它當做飾品佩戴,貴族呢就直接當做賞賜品,賜給下人。要說流通,至少以現在的發掘量來看,是不太可能的。可惜呀,銅錢都是講就美品價高,天命錢不太受人待見,所以價格一直不高。

“天命通寶”——隨談

天命通寶(滿文)

再提個小點,天命的滿文錢很有意思,這四個字的讀法是“先左再右,然後上下”不多見。隨性而起就不寫太多了,今天就先到這吧。下次咱再說說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天聰通寶”。關注我,不定期分享收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