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之處方見「真功夫」|省司法廳紮實開展駐村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省司法厅扎实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核心提示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難啃的一塊“硬骨頭”,要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必須出實招、辦實事,為貧困群眾量身定製精準扶貧方式。中央和省委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後,省司法廳舉全廳之力,紮實開展駐村精準扶貧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既符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又契合精準幫扶政策的扶貧新路,切實做到了真扶貧、扶真貧,讓真正貧困的老百姓得實惠、富起來。

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省司法厅扎实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1

扶貧村裡話廉潔

“要沉下身、靜下心、紮下根,不當客人當主人、不當外人當家人,練好善打硬仗的工作本領……”7月30日至31日,按照省司法廳黨委安排,廳直機關紀委一行先後來到寧陵縣陽驛鄉潘集村、上蔡縣邵店鎮石佛村,開展省直機關駐村第一書記“三個一”活動,為省司法廳駐潘集村第一書記鄧先軍、駐石佛村第一書記胡楠發放了《廉潔駐村倡議書》,聽取了駐村第一書記廉潔駐村情況彙報,並開展了廉潔駐村提醒談話。

目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省直機關駐村第一書記責任重大。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書記王國生同志在全省脫貧攻堅第六次推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推進省直機關駐村第一書記隊伍建設,確保在攻堅時期忠於職守、擔當有為、廉潔奉公,帶領駐村的群眾脫貧致富,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小康,省委省直工委決定在省直機關駐村第一書記中開展“三個一”活動。

“時刻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時刻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做好村兩委的指導員、鄉鎮黨委的監督員、村裡黨員的教導員、人民群眾的服務員,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增強貧困地區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講政治、顧大局、講原則、守紀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嚴格依法依規辦事,把公平公正挺在前面,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挺在前面,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兩位駐村第一書記表示,一定要認清形勢,牢記使命,勤奮工作,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項廉政規定,維護單位和個人良好形象,為扶貧村脫貧致富貢獻力量。

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省司法厅扎实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

“香花”們的脫貧路

“胡書記,今年我還能種芹菜嗎?如果行,到時候您得提前給俺請個技術員,給俺做好指導!”7月31日一大早,剛撂下飯碗,石佛村村民姜香花就風風火火地跑到村委會,找胡楠拿主意。

今年47歲的姜香花在村裡是出了名的能幹人。“早些年,家裡窮,手裡緊巴巴的,想幹的事情都幹不成。工作隊來了後,建起了蔬菜大棚,讓我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門路。”

在扶貧工作中,省司法廳黨委多次深入幫扶村開展調研工作,研究制定司法行政系統產業扶貧辦法,在精準上下功夫、出實招,結合基層監獄戒毒所人員集中、蔬菜消耗大等特點,以“訂單”蔬菜收購方式,對扶貧村實施對口幫扶,構建起了一條“監所+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扶貧新路。

該模式主要採用訂單式採購的形式,引導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發展蔬菜大棚種植,然後從村民手中收購,直供司法行政系統,從而有效解決貧困戶種植農產品市場銷售難題,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帶動群眾走上產業脫貧之路。“通過大棚這一平臺,我們最大限度地在信息、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貧困戶扶持,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助推貧困戶儘快脫貧。”胡楠說。

“蔬菜大棚好就好在一年四季都能掙錢,都能種菜。冬天可以種耐寒的芹菜等,夏天可以種西紅柿、西瓜,秋天又可以種大白菜。自從承包了蔬菜大棚,我的手頭也寬裕了,心裡踏實多了,過日子都有奔頭了!”姜香花說,更讓她放心的是,她只操心種菜就行,至於銷路問題,工作隊的人早就幫她找好了。“去年賣芹菜賺了萬把塊錢,數著百元大鈔,俺做夢都能笑出聲來。”

“以前種蔬菜,害怕市場價格波動,收益沒有保障;如今省司法廳承諾堅持長期幫扶,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貧困百姓的收益。”石佛村村黨支部書記張金花說,“現在村裡面的貧困戶都爭著搶著承包蔬菜大棚呢!”

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省司法厅扎实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幸福的腰鼓打起來

“大娘,這段時間大叔身體咋樣啊?有啥困難儘管說……”“謝謝你們啊,俺們家的日子現在是越過越好,俺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呢!”8月1日上午,驕陽似火,卻沒有阻擋住駐村工作隊探望貧困戶的步伐,鄧先軍領著工作隊的隊員帶著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來到貧困戶寧序亭家中看望。看到這熟悉而又親切的身影,寧序亭的妻子黃秀英一臉的感激。大家圍坐在一起,像親人一樣拉起了家常。

今年70歲的寧序亭因病致殘,行動不便,他的大兒子也因患有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兩人的生活起居全靠黃秀英一個人張羅;二兒子在外打工,又為兩位老人留下一個孫子,一家的重擔全都落到了黃秀英的肩頭上。2016年,黃秀英家被列為貧困戶後,駐村工作隊對這個家庭採取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除積極為他們爭取醫療保險、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還給黃秀英爭取到了一個公益崗位:在村裡當保潔員,幹一天能掙50元錢。

“我做夢都沒想到村裡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路燈也裝好了,在村裡幹活也有收入了,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有了保障後,黃秀英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她也像城裡人一樣跳起了廣場舞,加入了村裡的腰鼓隊,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我們村的腰鼓隊和廣場舞是遠近有名的,一到晚上,十里八鄉喜歡跳舞的人都會跑到這裡來跳舞。”

“現在我們正朝鄉村提質的方向努力,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抓鄉村文明建設,從扶貧到扶智,讓村民們都能享受美好生活。”鄧先軍說。

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省司法厅扎实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美麗鄉村不是夢

中央和省委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後,省司法廳黨委高度重視,切實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牢,壓實責任,精準發力,全力做好幫扶工作。

壓實責任,組織領導有力有序。省司法廳黨委把定點幫扶村作為自己的責任田,做到五個夯實:夯實廳黨委主體責任、夯實相關單位配合幫扶責任、夯實廳扶貧辦牽頭協調責任、夯實廳機關各支部和相關監所支部對口幫扶責任、夯實第一書記具體幫扶責任。在層層落實責任的基礎上,努力做到“三個捨得”:捨得出人、捨得出錢、捨得出力。

在項目安排上,省司法廳黨委立足定點幫扶實際,落實一批“風險小、見效快、可持續、接地氣”的產業項目:在石佛村,協調資金150萬元,打造了村集體光伏產業試點項目;在潘集村,建成兩個產業扶貧基地,打造果蔬溫棚200餘座,設立產業扶貧基金,發展訂單農業;在胡二莊村,出資成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運作“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貧困戶”脫貧模式。

省司法廳黨委針對貧困戶因病、因殘和無勞動能力、無技術等致貧原因,逐戶研究,逐人落實,幫助制定具體的幫扶措施:因病、因殘致貧的全部納入大病醫療保險,並組織監獄醫療隊定期入村會診,免費贈送常用藥品;無技術致貧的免費組織培訓,並幫助其就近就業;身體不便、不能外出務工的幫其購買牛、羊等,帶動其養殖脫貧。

齊心協力,用足用好部門資源。省司法廳黨委結合司法行政工作職能,制定《河南省司法廳關於支持打贏全面脫貧攻堅戰的若干意見》等,在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司法行政機關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法治宣傳等職能作用,在定點幫扶村開展法治文明村創建活動,建設法治長廊,著力把三個定點幫扶村打造成民主法治示範村、平安村、文明村。

兩年的脫貧攻堅,成效凸顯。貧困戶收入大幅增加。2015年8月,三個定點幫扶貧困村共有貧困戶266戶,773人,目前脫貧214戶,脫貧人口656人,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省司法廳相關人員表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老百姓會更富裕,農民會更有精氣神。

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省司法厅扎实开展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河南司法行政在線 出品

歡迎投稿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真:0371-659003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