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拳擊手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泰森因此退出拳壇,王洪祥退出武林風

縱觀拳壇,至少有80%的拳手被KO後,職業生涯會走下坡路。 只有20%可以從這種失敗的影子中走出來,並取得成功。

對拳擊手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泰森因此退出拳壇,王洪祥退出武林風

這是為什麼?不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難道這有錯。“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沒錯,錯在這句話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說,要看你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被KO。

來看看以下三位被KO的選手:

帕奎奧,霍普金斯,鐵英華,這三位其共同特點都是職業生涯前期被KO過,帕奎奧當年剛參加職業比賽即被KO;霍普金斯更搞笑,第一場比賽,就被對手KO,相當業餘;鐵英華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 但是這三位都沒有被KO嚇到,反而愈戰愈勇。

再看看下面這三位被KO的選手:

泰森,特立尼達德,巴猜,羅伊.瓊斯。這四位共同特點都是職業生涯後期被KO,而且都是被KO之後即開始走下坡路,輝煌難續。其餘不贅述,大家應該都瞭解這四位。

對拳擊手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泰森因此退出拳壇,王洪祥退出武林風

​綜上,一名拳手在職業生涯前期,技術,戰術,身體素質和對職業拳法的理解力都尚未成熟的時候,被KO,對其心理上的影響是較小的,甚至這種KO對他本人有益無害。曾經有搏擊同僚就說過,一個沒有被KO過的拳手,甚至是不完美的,因為只有經歷這種KO的打擊,你才能深刻體驗拳擊的魅力和他的殘酷性。勇敢不是因為你不怕。勇敢,是因為你懼怕卻仍然迎頭而上,才叫勇敢。因為有了畏懼之心,你才能真正認真對待和學習搏擊,並激起你求勝的慾望和獲勝的信念。每個人都不甘心失敗,因為在職業生涯前期,自己很瞭解自己水平有限,反而對被KO會有坦然接受的想法,更能激發潛在的學習動力。所以,在職業生涯前期,對於有想法的人來說,KO不會成為他發展的阻力,反而會成為動力和寶貴的經驗。

相反,在職業生涯後期被KO,對心理打擊最大,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在職業生涯後期,自己的已經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搏擊觀念,這套觀念已經很成熟,以往的所有勝利都是依靠這種觀念來支撐的。此時也沒有太多學習的動力,有的只是希望能與更多的高手過招,把自己的這套東西更豐富一點,而這套完整的體系一旦被對手摧垮,自己的信念就會受到動搖,會對以往所有的成功產生懷疑,並對自身的能力產生疑問,信心和注意力自然會降低。狀態不穩定也就不奇怪了。

有時候,一名拳手能在拳臺上拼搏,往往是由信念的支撐或者信仰的支撐。這種信念和信仰是戰鬥的動力和源泉。一旦信仰和信念被摧毀併產生懷疑,這比摧毀肉體更能打擊拳手的信心,而要重新再建立這種信仰和信念,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各種歷練,這可以參考福爾曼的生平,這個在職業生涯後期被阿里擊倒一次,就自暴自棄的拳王,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終於重拾信仰和信念,以45歲之高領擊敗如日中天的不敗年輕拳王穆勒,獲取世界職業拳擊冠軍頭銜,並在之後的戰鬥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另外再舉個例子,安東尼奧-巴雷拉,這位墨西哥拳王是在職業生涯中期被毒藥瓊斯KO,終結其全勝戰績,但之後又東山再起擊敗王子哈邁德,敗莫拉萊斯,四回合擊倒凱文-凱利創造輝煌,之後又遭遇帕奎奧,被帕奎奧KO,然而,這小子驚人的是,又在其後的比賽中擊敗了莫拉萊斯創造傳奇,並在之後的與帕奎奧二翻戰中點數失敗,實在是讓我驚為天人。因為一個拳手,在職業生涯中遭遇如此之多的失敗和被KO,仍然能屹立不倒,還能創造傳奇的拳手,僅此一個。

所以,能在職業生涯後期被KO,仍然能保持良好心態,並取得成績的拳手,是最值得敬佩的。

對拳擊手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泰森因此退出拳壇,王洪祥退出武林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