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決 大咖圓桌論壇|上市公司新經濟模式與發展

7月27日,備受矚目的2018(第二屆)深圳灣新經濟論壇在深圳南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功舉辦。論壇上開展了主題為“上市公司新經濟模式與發展”的圓桌論壇,由深圳灣科創創始人邱道勇主持,邀請了香山財富董事長、證券行業協會會長兼秘書長馬慶泉、美格智能(002881)副董事長王成、科陸電子(002121)副總裁饒愛龍、盛勢資本董事長魏其芳共同探討上市公司新經濟模式與發展。

創投決 大咖圓桌論壇|上市公司新經濟模式與發展

以下是論壇討論實錄:

邱道勇:你們怎麼看待新經濟?

證券行業協會會長兼秘書長馬慶泉:

我是一個老師出身,人大博士畢業後教書十年,所以對學術的問題比較有興趣。分享一些個人的看法,新經濟起源比較早,且概念比較複雜,有不同的說法。我是心裡非常揹負過去,我有三不講,書上有的不講,別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在人大畢業後到中央黨校,2000年以後,新經濟的概念已經開始流行了。雖然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才上工作報告,但新經濟概念在我印象是比較好的,我當時非常關注,我在人民大學的時候學的經濟學,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出來的時候,我就出了第二本書是2003年人民大學出來的《新資本論綱要》,在馬慶泉與馬克思的對話裡提出了我對新經濟的看法,這個網上可以查到,其實我不贊成美國提出來的理念。

當時在我腦子的概念新經濟就是指的信息管理,就是指的知識經濟,知識分子的特徵就是新經濟,知識分子的作用是在整個社會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得到了非常核心的機會,和過去是不一樣的。過去是工農勞動階級,是價值觀的主體。到了新經濟時代,知識分子的勞動是價值窗口,而且社會的階級結構也發生變化,原來工農就是社會的主要的。但是到新經濟的時候,我覺得知識分子在獨立的社會階層,新經濟是信息經濟,新經濟是知識經濟,知識分子創造價值,在社會價值創造中間起主要作用的階級。

勞動是創造價值,用自己的活勞動加到產品上去,然後社會必要勞動實踐,平均算一下它是多少就是多少。知識分子的勞動需要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完全不適合知識分子勞動。因為愛因斯坦創造的相對論全是從他那出來的。投入勞動時間算是社會必要的。知識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應用了以後會節約多少勞動時間,節約了多少勞動時間,做的是減法,從這個社會勞動部門中間產業部中間解放出來的,馬上可以投入到其他的社會生產部門,等於解放的社會勞動時間,知識分子創造社會價值主要是通過創造的社會的知識產品,在這個部門當中使用了它的產品,創造價格的曲線。

科陸電子(002121)副總裁饒愛龍:

我認為新經濟是跟傳統經濟有不一樣,創新就是在所有的傳統產業裡面,如果你能帶著創新,它就是新經濟。比如:共享經濟、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我一直認為只要能夠給現代人解決現在人的問題,我認為這就是創新,從時間上講我是通俗這麼樣認為的。包括從投資角度,一定要找到創新的亮點在哪裡?所有的創業,包括創投圈裡的項目,都是非常好的創新的角度在做,的確能把它做成功,那它就是一個新經濟。在傳統的經濟基礎上,加上一些創新想法,能夠給人帶來一些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的。

盛勢資本董事長魏其芳:

首先,講一下我對新經濟的認識,我在騰訊企業裡做了8年的產業經驗和10年時間在投行幫助企業做IPO,跟大家分享一下18年來的過程的一些觀點。

為什麼以前的經濟跟現在的經濟有區別呢?首先講一箇中等收入陷阱,在2000年,我國GDP2000萬美金,2015年,我們的人均GDP超過8000萬美金,現在可能破萬,也就是突破中等收入線。同時也注意到2015年中國的出遊人數超過1億人次,這些數據就表明中國已經走到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會發現臨界值突破後大量的企業湧現,比如VR、AI、文化娛樂,都跟這有關,這是一個精確的中等收入陷阱。第二,講恩格爾係數,衡量的是食品開支在家庭收入的佔比。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多年持續下來,已經達到中等發展國家,大家的衣食住行無憂了。後面緊跟著考慮的是馬斯洛的需求者,就是你的生存需求已經解決了,後面需要更高的價值實現,包括文化體驗,以及很多的需求就會隨之而來。在這裡我想再講一個名詞就是摩爾定律,發現集成電路和芯片,可以起到通訊的速度提高。

在2015年我投了一些企業,現在部門企業叫做獨角獸,比如喜馬拉雅,我們賺了十倍。但如何對這個企業進駐,提高傳統的經營?無法解釋,我發現國外的學者又提出,企業的公司不算利潤,傳統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按照以前劃分的三個標準的話,今天來參會特別查了一下,中國證監會對新經濟的定義是叫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但我理解為VR、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但只能羅列,並沒有組織它的規律。

後來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研究發現,互聯網企業價值和用戶的平方數有關係,這個是經驗數據證明,沒有很強的科學驗證,但實戰中非常有用。支持了一大批企業併購,比如:滴滴收購快遞、大眾點評收購美團。梅特卡夫告訴我們,你的價值是我的十倍,你的用戶2萬平方,我的用戶1萬平方,互聯網加起來的價值是3的平方,是三個領域,那1+1遠大於2,這就是互聯網企業願意熱衷於合併。除了新經濟跟用戶的數量有關,還跟互聯網的時間有關,比如微信每天的用戶,每天可能有1萬小時,每天人均啟動20次微信,在互聯網市場上,時間加上用戶的平方數,又有一個新理論,把用戶的時長叫達維多定律,叫做贏家通吃概念。

我前面的八年在上市期做實驗,後面十年是服務於上市公司。我發現上市公司在轉變思想,傳統企業面臨轉型,而且證監會的政策理念也全面的變化。變化支持四新經濟、支持獨角獸迴歸,會發現傳統企業已經被政策方面拋棄。

這個時候出現一個現象,以前的企業只要上市,怎麼也有30億。現在21世紀10億市值的出現了,政策問題也沒有了。那麼企業該何去?企業裡面現在又有證監會,如果你的企業符合條件,包括鄰里的,包括沒有違規,三年內如果違規直接推遲。我剛才講的新經濟並非是虛,很多是實。現在所做的工作是給上市公司服務,除了我在做一些PE、資產、產品,裡面有關於用於一級市場的相關知識,可以關注我們的相關信息。總的來說,新經濟包括信息經濟、知識經濟、影響力經濟、體驗經濟。

美格智能(002881)副董事長王成:

在座的都是專家,我是做實體的,業務比較廣,我對新經濟的理解,目前回歸到我們中國現在現狀,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不實在。新經濟,新的思路、新的理解,只要我們把這個新經濟新思路、新理解落到實處,讓我們每個人收益,這才是我們新經濟的起點。而不是每天來談的創新,創新了最後還需落到實處來。

邱道勇:每個公司治理在新經濟方面有什麼具體舉措?

美格智能(002881)副董事長王成:

我們的業務跟別的公司業務不一樣,不是單獨的業務,最早的就是實體經濟比較深。首先,在全球佈局比較滿,互聯網這塊已經走出去了,我們也在做傳統的製造,一切需落到實處。

邱道勇:您來闡述一下上市公司有什麼樣的模式和業態?

魏其芳:

這方面我們發現2013年移動互聯元年,2014年被稱為資本市場併購元年,大概的市場形勢採用併購的方式,但去年到今年出現一系列問題,上市公司的業績對比沒有實現,大量的商譽減持,發現原來的跨界很多是基於市場管理的邏輯進行併購,那麼真正的新經濟應該是基於產業的併購是出於產業的邏輯來做併購策劃。

饒愛龍:

從我們的業務角度,比如智能電網設備,創新是跟著客戶的需求再創新。舉個例子,以前的電錶就是叫機械時間,現在叫智能電錶,包括智能水錶都加上智能。包括新能源,中國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要革命,頭上就是我們的充電樁的供應商。但充電樁幾率上,大家會想到一個問題,如果100萬輛車同時在一條線路上,這是不便充電的,如果沒有應對措施,還會出現火災變壓爆炸,整個電網會癱瘓,就必須要有東西來替代它,解決問題。一定要給用戶的發展變化和我們未來的一個機制,要適應它才能不斷地形成新的增長點,要與時俱進,這很重要。比如:車聯網把所有充電樁跟電動汽車的整個網連起來,解決充電的問題。

馬慶泉:

就我自己的觀察。我很同意涉及到實踐,比如解決痛點和難點的。用創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

邱道勇:好,再次感謝幾位大佬,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