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服務市場羣雄逐鹿,最終誰能更接近用戶C位出道

末端服務市場群雄逐鹿,最終誰能更接近用戶C位出道

2018年的夏天,火熱的不僅是天氣,還有末端服務市場!

距離用戶最近的末端服務市場爭奪戰愈演愈烈,外賣企業、零售企業、智能快遞櫃為代表的智能硬件企業等紛紛入場:線下零售巨頭星巴克放下了偶像包袱,與阿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在餓了麼、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推出咖啡外賣服務;而外賣巨頭美團則上線閃電送輻射新零售,開放無人配送平臺,眾包轉型智能配;一直聚焦物流末端服務的智能快遞櫃企業中郵速遞易和豐巢自然也是動作頻頻……一場末端服務大混戰已然拉開序幕。那麼末端服務市場崛起的這一時代浪潮中,各個市場主體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末端服務市場群雄逐鹿,各方力爭C位出道

C位,這個夏天在娛樂圈最火的位置,在末端服務市場同樣吃香。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即時配送的同城速遞已成為物流行業增速最快的子行業,未來五年仍將保持3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面對千億規模市場,各領域的巨頭和中小玩家誰都想吃下大頭,C位出道。

攪動市場先下手為強。美團已不再滿足從餐廳到消費者的簡單外賣配送服務,面對市場規模更大的末端服務市場,美團推出了閃電送,橫向切到包括鮮花、生鮮、文件等配送服務中。同城配送的佈局讓美團在未來切入包裹快遞配送等行業似乎變得順理成章,而美團在這一方面的野心也不小。相對於一貫的燒錢補貼做法,美團這次打出了“技術升級”的旗號,智能化配送、無人配送都是美團在這一次爭奪中的核心競爭力。而在不久前,美團又收購了共享單車品牌——摩拜,試圖從出行、外賣等各個領域入手,撕掉曾經的“團購”標籤,為用戶營造一個以美團為中心的生活服務圈。

面對美團野心勃勃的步伐,阿里自然也不會讓步。旗下餓了麼幾乎在同時宣佈開放本地配送服務網,將醫藥、生鮮等非餐飲品類納入配送範圍內,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另外,還攜手永輝超市、盒馬鮮生、哈羅單車、星巴克等對美團形成全方位的狙擊,全面搶奪末端服務市場。

誰都不想將末端服務市場的蛋糕拱手讓人,一直聚焦末端服務的智能快遞櫃企業自然也不例外。例如豐巢,在過去單一的“取件”功能上,豐巢開通了更多的增值服務。據瞭解,“寄快遞”、“暫存物品”、“朕要上巢”等功能明顯地展示在“豐巢智能櫃”官方微信上。其中上巢功能主要用於表白、尋找貓狗、公益等途徑。另外,當前在部分城市的高鐵站及高鐵上,有著物品暫存功能的豐巢快遞櫃也已經上線。由此可見,豐巢作為智能快遞櫃企業也同樣跳出包裹配送這一“老本”領域,延伸出末端服務的更多功能,搶佔更多的末端服務場景。

末端服務市場的C位在哪?在離用戶距離最近的地方

不過末端服務市場的C位到底在哪?“誰離用戶最近,誰的價值就最大”,這一道理在末端服務市場尤為適用。在末端服務市場,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如何離用戶最近,讓消費和服務對用戶來說觸手可及。

正如星巴克投奔餓了麼懷抱、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借外賣服務搶市場、美團努力拓展更多觸及用戶的配送服務一樣,誰都知道末端服務的C位在哪,也都想盡力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但要想真正走上末端服務市場的C位,卻面臨著巨大的門檻。以美團為例,其提供的外賣和閃送服務並不能完全觸及用戶群,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部分高檔小區和寫字樓並不允許配送員進入;再加上人力不足,配送員難招且管理成本過高,怎麼辦?物業和前臺免費簽收並非長久之計,以智能快遞櫃為代表的智能硬件當仁不讓地加入了這場接力賽。

中郵速遞易看到了這一新的市場機遇,率先定下了將最後100米縮短至最後10米的目標,要用集約化配送方式實現末端服務市場的降本增效。但中郵速遞易真的能搶到離用戶最近的C位嗎?目前似乎還未可知,不過顯然中郵速遞易並不是在打沒有準備的仗,“火藥庫”早已備齊。

2017年,中郵速遞易跨入國家隊,中國郵政集團的優勢資源加上多年深耕佈局,讓中郵速遞易在末端服務市場有了更多的底氣。在攜手中國郵政集團推出智能信報箱,宣佈要將“最後一公里”縮短至“最後10米”後,中郵速遞易又推出大型自提櫃……

雖然能否真正將最後一公里推進至最後10米,仍然有待驗證。但從當前中郵速遞易的系列佈局來看,中郵速遞易試圖通過一系列佈局不斷豐富其產品矩陣,增強服務末端市場的能力,接力人工觸及不到的用戶最後10米。同時有消息透露,中郵速遞易的智能終端未來並不侷限於物流包裹配送,未來將有可能成為集外賣配送暫存、社區服務窗口、家庭另一存儲空間以及新零售商品最末端倉庫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載體。

這是看得到的未來,但末端服務市場的最大價值或許還不止於此。以高頻服務創造離用戶最近的消費場景,通過浸入式的服務,讓智能信報箱等智能終端讓服務和消費觸手可及,成為用戶獲取服務、產品實現落地的最佳渠道之一或許才是中郵速遞易們的最終目的。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消費升級意味著消費者不是缺什麼買什麼,而是消費需求越來越沒有目的性,只有當用戶看到了相關信息,觸及到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用戶才會產生消費需求,同時又有多重需求並存。這就需要打破傳統商業化的單一銷售空間,以多業態組合,給用戶帶來更強的浸入感,更多使用場景的聯想,智能快遞櫃等提供高頻次服務的智能硬件顯然是最佳選擇之一。在此背景下,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硬件的商業價值開始被重視,當前市場對中郵速遞易超110億估值,美團提出技術升級的競爭策略似乎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一場圍繞末端服務市場開啟的爭奪戰已經拉開序幕,在競爭主體愈加多樣,市場情況愈加複雜的當下,誰會真正實現C位出道?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來自:億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