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聖誕,消災解難,迎福納祥

太上老君,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稱“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等。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關於老君的來歷,《雲笈七籤》雲:“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太上老君是無世不出、無世不應的至真無上大神,是道的根本化身。道,猶如一條源源不斷的河流,每一滴從這條大河中流出的水滴都可以驅使天地生成、應顯萬物生化,這每一滴涓涓細流可以變成聖明君王,可以造就山川湖泊,可以變成青鸞白鶴,亦可以變成我們身邊每一個人。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所以,我們來自於道、根源於道,道是宇宙萬事萬物之根本。道的顯化,就是太上老君,所以《老子想爾注》中說“散則為氣,聚則為太上老君”。老君,又以神通變化,於黃帝時代化身為崆峒山的廣成先生,傳授軒轅黃帝無為之道,故而謂之“帝者師、王者師”;早些劫數前,老君化號為“金真靜老天尊”,於本劫化身為周朝的“老聃”,應尹喜真人之,在西遊函谷關之前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後人尊為“道祖”。道祖還於漢代兩次下降四川成都,第一次授予祖天師張道陵三天輔教大法天師之位,及雌雄劍和印誥;第二次則於成都南門外的“玉局治”傳授天師北斗本命經訣。由此之後,道教的教團和正一教法正式流行天下。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當代人唸誦《北斗經》就是當時老君和天師對話的記載文本。文中主要教人棄惡行善、積功改過,並齋醮北斗、三官、五帝、九府、四司以消災延壽,故而老君是傳教之祖、賜福之神,為“道德天尊”。李唐家族為老君後代,尊奉老君為“玄元上德皇帝”,在唐朝,考科舉除了儒家的六經以外還需考察《道德經》、《南華經》、《文始經》和《沖虛經》等道家經典。縱觀中國歷史,最強盛莫過於漢、唐二朝。漢代,以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治國七十餘年,開創“文景之治”;隴西李氏更是太上老君的後代子孫,唐高祖李淵為老君三十代聖孫,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玄元皇帝”,踐行道家開明治國、親民貴生的思想,贏得四方民心,致使八方來朝,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這兩朝的興盛都與太上老君有密切的關係。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大道顯化的太上老君在道教信仰中,老君即大道。大道無始無終,無形無相,然而大道之氣凝結在了一起,就有了人格化的老君。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老君是大道顯化而成的身體。一、老君創造了天地。在天地之初,老君居住於空洞之中,他以無心無慾運行著陰陽二氣,天地因此被分開,日月也開始運行,人類、萬物便在大道的滋養下逐步生成,這一切都是老君自然而然地神功。二、老君是人類的啟蒙者。從伏羲、女媧的年代開始,老君就多次下降人間,變化成睿智的賢者,為菇毛飲血的先民帶來了耕種、烹煮、嫁娶等啟蒙的教化,我們也可以說,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諸先賢,都是稟賦了大道之氣應化而生的。三、老君是人類的救度者。人類世界日漸發展,虛偽、巧詐日益呈現,淳樸的民風日漸澆離,老君因此授予人類重返大道的智慧與妙法。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甲申洪災之後,老君重開太平之世,那些生時能夠踐行老君教導的生命這時能夠超越生死,成為太平之世的種民,並最終與道合真,永世長生。太上老君降聖人間有什麼玄義?老君以慈為懷,憐憫下方生民日漸迷失真道,所以從他自己的大道本體之中降下真氣,托胎於母親玄妙玉女體內九九八十一年,在殷王武丁的時候誕生於李樹之下。1、老君即是大道,天地日月的創造者,卻降聖為凡,甘為胎嬰八十一年,他是以此踐習著嬰兒守柔弱的妙法。2、老君即是大道,卻降聖為凡,以白髮的老相來開始新的生命,這實際寓意著以終結來返歸開始。因為人類都以開始而後終結,老君卻以終結作為開端,是修道者返老還嬰之相。3、老君即是大道,無始無終,卻降聖為凡,以胎嬰來誕生,是要成為一個有始有生、有血有肉的人,以此來展開他對人的教化與救度。4、老君即是大道,卻降聖為凡,以凡軀歷人生之苦,體人間之冷暖,察人世之真偽,並人言流傳《道德經》,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宏偉之篇,並最終以凡軀圓滿了道行,返還道境。5、老君的降聖為凡,是以有為的方法,向人類傳遞他的無為之法,這種自高返低,從有入無的方式,也正是大道救度人類的慈悲之所至。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無為父、萬物母,太上老君的根由“太上老君”四字,具有極深的勝義。太者,言空間之最大;上者,言高下之最上;老者,言時間之最久;君者,言世間之最貴,所以“太上老君”四字包含至大、至高、至久、至貴,老君是道的根本化身,人們用“太上老君”透過有形的文字,來讚美不可說的“道”的化身。老君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之身,即太上老君也。老君在天為萬天之主,在聖為萬聖之君,在仙為萬仙之總,在真為萬真之先,在星為天皇大帝,在教為太上老君。道經上說道君垂跡有一千二百號,或顯一百八十名,或號“無為父”,或號“萬物母”,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浩浩蕩蕩,不可名也,但後人為了讚頌老君的功德,以十個名號來尊稱老君,統稱為“老君十號”:一號無名君,二號無上元老,三號太上老君,四號高上老子,五號天皇大帝,六號玄中大法師,七號有古先生,八號金闕帝君,九號太上高皇,十號虛無大真人。杳冥無蹤的身相道不可見、不可聞,但為了垂示理教,則能於寂然不動之中,使未見之人親見道體,是未聞之者親聞大道。於是產生真身、法身兩種法相,所謂的“真身”即前面談及的“道體”,經中所謂“猶如虛空,圓滿清靜,不生不滅。”;而“法身”則是“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的有形之象。老君法身是在太空之中,結炁凝真,勉強顯示一個能令人類瞻仰的莊嚴身相。其體大無邊,相好具備,上無所攀,下無所躡。在雲華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色之光,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龍白獸,麒麟獅子,列於前後。或作千葉蓮華,光明如日,頭建七耀雲霞之冠,身披九色離羅之帔,項負圓光,手執五明,或乘八景玉輿,駕五色神龍,建流霄丹節,後擁九光鶴蓋。來則無影,去無所蹤,悟者此心通達,迷者永劫沉淪。欲識道之真身,不出於此。“歷劫稟形,隨方演化”的太上老君根本的“太上老君”是不隨時空改變的至真大道,即《靈寶經》所謂“上無復祖,唯道為身”的“道之真身”,但為了度化世間眾生,老君分化出“微妙具足”的法身來凡間開度世人。按照《珠韜玉札》的記載老君降跡行教分千二百號,百八十名。自三皇五帝時,人心逐漸澆漓,於是老君更名換姓、匡扶世教。在伏羲時,人心變異、法度不興,老君化號鬱華子,教以畫八卦、造書契,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是為文教之始也。神農時,人類尚處於茹毛飲血之時,老君化號大成子教以化生之道。教人播百穀以代獵殺,和百藥以救百病,止殺禽獸,區分類聚。長善遏惡,以全其生。不食血肉,故無業累,垂示好生之道。祝融時,人多食生肉,還不知以火烹煮,所以多聲疾苦。於是老君化號廣壽子, 教以安神之道。教人鑽木出火,用黏土陶鑄為器,再以火烹飪,保人壽命。軒轅時,老君化身為廣成子。

农历七月初一太上老君圣诞,消灾解难,迎福纳祥​《南華經》雲: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聽聞崆峒山有廣成子精於修道,於是起身前往請教。廣成子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於周朝受“柱下史”一職,類似現代的國家博物館館長。周幽王時,涇渭地區大地震動,老君知周朝將亂,於是駕著青牛車西出函谷關。當時的關令,姓尹名喜,是一位修道愛好者。他觀察到東方有一片紫雲朝西方而去,下令自己的手下要留意最近有無相貌奇偉之人出現。果然,函谷關迎來一位鶴髮童顏騎青牛的老者,尹喜挽留老君暫緩出關,留下一些文墨供世人參學。道本不可著筆墨,但為教化愚迷,老君垂跡寫成道德上下兩篇,合計約五千餘字的《道德經》流傳後世。至漢代,張道陵天師追慕老君的德行,註解《道德經》,寫成《老子想爾注》,並兩次受老君降授,開創了天師道,道教的教團從此正式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