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車場上的「安全哨兵」

調車場上的“安全哨兵”

圖為汪顏勇在現場盯控調車作業

汪顏勇,廣元車務段廣元南站運轉一班調車指導。他摯愛調車工作,安全成績優良,業務水平出眾,被職工譽為調車場上的“安全哨兵”。

作為調車指導,汪顏勇主要負責調車組作業佈置、分工協調等班組管理事務。身為“兵頭將尾”,汪顏勇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唯有業務精,才能帶領班組奮發進取,保證作業安全,完成調車任務。

參加工作30載,汪顏勇依然保持著剛入路時的學習勁頭和良好習慣。每次參加業務培訓,他都跟新入路職工一樣,仔細聽講、認真記筆記、主動參與討論,努力消化培訓內容。工作之餘,他則捧起《技規》《行規》《調標》《站細》等規章標準“啃”讀,將其中關於調車作業的內容爛熟於心。

為了解掌握各種貨車人力制動機的性能,汪顏勇查閱大量車輛專業書籍,並向駐站車輛段人員請教,將所學知識融於工作中,確保車輛制動安全。

要幹好調車工作,必須清楚線路狀況。廣元南站所有調車線上都印下過汪顏勇的“腳板印”。哪條線路平直順暢、車輛易行,哪個路段坡度大、曲線半徑小、車輛溜放須提速,哪些部位有障礙物、影響瞭望,哪條專用線必須停車、步行出入……汪顏勇都能一一道來,如數家珍。提起汪顏勇的調車功夫,職工們都由衷佩服。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工作中,汪顏勇心甘情願地扮演“職業導師”角色,帶動職工練就過硬的“看家本領”,努力提高班組整體調車作業水平。

近年來,調車組新進不少青工,在給班組增添活力的同時也給調車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而隨著安全管理的日趨嚴格規範,有的老職工也一時難以適應,這令車站管理人員感到頭疼。對此,汪顏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實踐經驗,撰寫了培訓講稿,製作了PPT課件,利用班組學習、退班會等時機開設“講堂”,向青工講解、傳授調車作業“口訣”“心法”。

為激發青工的學習熱情,汪顏勇組織大家開展“會診比賽”。比賽中,他現場設計常見安全隱患、設備故障,組織青工排查處置,比一比誰查得多、處置得好,最後再作評判講解,手把手地進行幫教。待青工打好業務基礎後,汪顏勇又請來車站管理人員、調車業務尖子,“背靠背”設計調車作業“障礙”,自己和青工一起披掛上陣、同臺競技,賽一賽誰更會“診斷”,鼓勵青工敢於超越,有效地調動起了青工學習業務的積極性。

而對老職工,汪顏勇也經常和他們談心交流,給他們選派“徒弟”,組織青工相互“切磋”“練手”,讓他們的師傅在旁邊“坐鎮”觀摩,激勵老職工起好表率作用、帶好青工。同時,創造機會引導老職工參與班組管理,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存在感”,增強他們的榮譽感。

汪顏勇還建立班組人員“密檔”,將每名職工的生日、學歷、家庭成員等情況記錄下來,以便自己掌握情況、因人施教,這也為他開展工作帶來了很大便利。

職工李忠傑剛到班組時,心事重重、情緒低落,汪顏勇通過旁敲側擊瞭解到了事情原委,一邊將情況彙報給車站管理人員,一邊根據檔案“按圖索驥”,聯繫李忠傑的家人一起想辦法出主意,最後成功幫助李忠傑解除了煩惱,切斷了他的“煩心源”。

為了更好地與職工交流,汪顏勇主動學習自媒體知識,建立班組微信群。同時,發揮自己兼職班組黨支部書記作用,組織黨員開展主題奉獻活動,把平日裡收集到的班組人員工作、學習、生活的“精彩瞬間”分享到微信群,使班組成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增強班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汪顏勇的影響下,一大批職工逐漸成長成才,脫穎而出,成為車站乃至車務段的骨幹力量。李鵬、彭海兵、王文軍、胡洪彬……一長串名字,就像一粒粒珍珠,相繼鑲嵌在廣元南站各個關鍵崗位上。

汪顏勇說,自己的工作很平凡,看到調車組每名成員都平平安安、闔家幸福,自己就感到快樂、幸福。

歷經30載風吹雨打,汪顏勇的初心始終如一,仍追尋著心中的那份快樂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