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復盤《扶搖》數據表現,還原「爆款大劇」背後的內容邏輯

備受關注的大劇,一直都是劇集市場的風向標,也是業內探討的範本。在今年的爆款大劇裡,不得不提的一部就是《扶搖》。這部古裝劇從開始籌拍便一直是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劇集之一,在收官之際,我們有必要覆盤這部大劇的數據表現,並深入探討這部大劇內容層面之所以成為爆款的致勝邏輯。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數據篇

一般來說,電視劇的數據表現主要集中收視率和點擊量兩方面,而劇的熱度則可以從百度指數和微博熱搜等維度來體現,但《扶搖》與以往的劇集不同,它不僅在國內雙平臺播出表現活躍,在國外也引發了追劇熱潮並有不錯的數據表現。基於此,我們全方位採集了這部大劇的國內外數據,來從不同側面還原這部大劇的表現。

先來看看收視表現。

自6月18日在浙江衛視周播劇場開播以來,《扶搖》收視率一直表現強勁,截止到收官,平均收視率高達0.829%,打破了此前《秦時麗人明月心》創下的收視記錄,成為浙江衛視周播劇場的收視冠軍。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在播出期間,《扶搖》14次位居CSM52城和全國網收視省級衛視同時段第一,在CSM52城的最高收視更是高達1.088%。在今年電視劇整體表現低迷的市場大環境下,能在周播劇場收視率破1,足以證明《扶搖》收視號召力。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從《扶搖》的收視份額整體表現來看,從開播到收官,該劇的收視份額一直保持了持續上升的趨勢,看來,隨著劇情的展開,這部劇持續吸引了更廣泛的觀眾群體加入到追劇行列,這也側面說明,這部劇對觀眾的吸引力更大程度上來源於內容本身。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近年來,儘管周播劇場已日漸成熟,觀眾對周播方式的接受度也在逐步增加,但實際上,周播劇場的排播模式還是更考驗電視劇內容本身的號召力,從《扶搖》的收視率表現可以看出,這部大劇不僅能適應周播劇場的排播方式,甚至極大地拉昇了浙江衛視周播劇場的整體收視表現。看來,在黃金檔大劇承載力走低的當下,一線衛視周播劇場與大劇的互相借力或許能找到新的玩法,《扶搖》就是很好的參考範本。

再來看看這部劇的網絡播出表現。

上線首日,《扶搖》的專輯播放量就高達3億,單日最高播放量突破3.7億,這種量級流量號召力也讓《扶搖》輕輕鬆鬆拿到今年“頭部內容”俱樂部的門票。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事實上,在今年的“頭部內容”俱樂部裡,《扶搖》的流量號召力也相當“能打”。下圖為2018年截止到目前播放量表現最好的10部劇集,其中僅有兩部單平臺播出的劇集入圍,而《扶搖》就是獨播劇集裡的冠軍。事實上,與多平臺播出劇集的流量相比,《扶搖》也毫不遜色,高達131億的點擊量位列第二,成為“頭部內容”裡最亮眼的劇集之一。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在以大劇獨播著稱的騰訊視頻,《扶搖》的表現也相當讓人驚豔,預計下週全平臺收官即會超過騰訊視頻由《那年花開月正圓》創下的獨播劇網播量記錄。大劇能產生的流量黑洞效應再次被《扶搖》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一遍。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儘管《扶搖》的流量號召力一直備受看好,但在獨播平臺取得這種量級的流量還是頗讓人驚豔,而這份流量成績也為頭部內容的流量號召力實力代言了一把。看來,在分眾劇集如火如荼蔓延全網的當下,頭部內容依然是平臺迅速聚攏流量會員拉新的最佳載體。

雙網播出表現優異的《扶搖》,網絡熱度表現如何?

衡量一部劇集熱度的重要參考指標是微博“熱搜”榜單登榜次數。自開播以來,《扶搖》及其相關花式關鍵詞幾乎成為熱搜榜單常客,登榜次數過百,相關花式關鍵詞單日登上熱搜榜的數量甚至高達8次。這樣的熱搜頻率也讓《扶搖》成為當下最具“熱搜體質”的劇集之一。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在微博話題方面,圍繞該劇展開的討論量也不容小覷,其中討論最激烈的話題分別為“#楊冪扶搖#”,“#電視劇扶搖#”和“#扶搖皇后#”,截止到當前,話題閱讀量分別高達70億,46.8億和3.3億。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除了在年輕人聚集的微博表現亮眼,《扶搖》的百度指數也表現不俗。自6月18日開播之後,《扶搖》的百度指數迅速達到高峰值,搜索指數以一騎絕塵之姿遠遠甩開其他劇集,隨後的六月份下旬,百度搜索指數也顯著高於其他熱播劇集。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網絡熱度通常代表著劇集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影響力和輻射範圍,與網播量表現往往呈正比,從《扶搖》的熱度來看,這部劇集顯然在年輕人中引發了持續而廣泛的討論和圍觀,結合相關熱度數據來看,《扶搖》在網絡的走紅顯然有跡可循。

事實上,《扶搖》的影響力並不僅僅侷限在國內,這部劇集還在包括巴基斯坦和拉美地區在內的海外國家和地區引發了追劇熱潮,並在YOUTUBE、VIKI、DRAMAFEVER等平臺得了不錯的數據表現。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截至目前,《扶搖》在VIKI開播16天以來,累積觀看時長和單日觀看時長最高值均為居同期中國劇第一,截止到7月5日粉絲量已達到10601名,868名粉絲參與評分,評分高達9.7(滿分10)。播出第二天即有英、法、葡等9種語言字幕上線,現已有16種語言字幕上線。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在Astro VOD上,《扶搖》開播第二週點擊量飛速增長,在Astro VOD所有語種節目裡排名第三,並處於持續增長中,點擊量超過了同期的《金秘書為何那樣》等熱播韓劇;在YOUTUBE上,《扶搖》的觀看人數也超過1200W。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以上數據只是《扶搖》在海外熱度的不完全統計,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這部劇不僅在海外具有超高人氣,口碑也相當不錯。從《扶搖》的“海外熱”可以看出,如果製作足夠精良,內容足夠有特色,國劇也能在更為廣闊的市場具備相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內容篇

支撐起一部劇集全維度數據表現的,是足夠優質的內容,《扶搖》當然也不例外。在《扶搖》的案例裡,從內容本身來看,不管是製作、演員陣容和表現力,還是劇情和情感邏輯,甚至是傳遞出的價值觀和理念,都是它能在如此廣泛的人群裡取得如此大影響力的重要內容支撐。

最能代表古裝劇製作水準的,便是服化道和特效等視覺效果和細節表現,而《扶搖》的服化道和特效水平均達到了當下國劇的一流水準。大到眾多場景的設置,小到每個角色的服裝質感和細節,《扶搖》都做到了極致。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演員陣容和表現也是該劇一抹亮色。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後,楊冪的古裝表現力一直被受看好,在這部《扶搖》裡,她的角色塑造力又有了新的突破,不僅將扶搖堅韌的力量感詮釋得恰到好處,黑化時表演爆發力更是給觀眾留下了鮮明的印象。而另一主演阮經天的表現也備受觀眾認可,嫻熟的演技和多年電影淬鍊出的個人魅力加諸在“長孫無極”上,將角色的特質拿捏得極為精準。而高偉光、賴藝、張雅欽等年輕演員也與角色高度契合,表現可圈可點,再加上劉奕君、王勁松等戲骨的加持,這部劇所有角色都因鮮明的個性和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面复盘《扶摇》数据表现,还原“爆款大剧”背后的内容逻辑

在劇情邏輯和飽和度方面,《扶搖》也做到了極致,在66集的體量裡,《扶搖》的劇情和情感發展環環相接,步步推進。伴隨著女主扶搖的步步成長,整個劇集宏大的世界觀慢慢鋪陳開來,從太淵到天煞,再到璇璣和穹蒼,整個五洲就這樣具象化地呈現在觀眾眼前,隨之而來的,是與主角命運、成長、情感有錯綜複雜關聯的人物們次第登場,讓劇情和情感變得豐富而層次分明。最難得的是,在人物眾多,劇情反轉飽滿的前提下,故事始終保持了一貫的快節奏,這也是該劇能讓觀眾一旦追劇就難以棄劇的最主要原因。

事實上,最終讓《扶搖》脫穎而出的,是通過人物成長傳達的價值觀在這部聚焦勵志成長的劇裡,扶搖徹底走出了瑪麗蘇的桎梏,將當下年輕人面臨困境和成長時百折不撓的堅強和力量感有效傳達了出來。不僅如此,扶搖從“小義”成長到“大義”的責任感和胸懷天下的豪氣,也讓當下青年觀眾頗為自豪和認同,這種跳脫小情小愛的格局也是其備受包括央媒在內的主流媒體和業內讚賞的主要原因。

在內容為王的當下,這樣用心製作和演繹的劇集能受到觀眾如此的喜愛和歡迎,一點也不足為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扶搖》的內容致勝邏輯,便是“內容為王”的最佳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