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曾說「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在哪兒?

1.田中之罪

世人知田中義一,蓋因他那句出處頗存爭議的“名言”:“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得中國,必先奪滿蒙。”

1927年6月,田中組閣2個月後,召集關東軍司令等殖民地頭腦,在東京開了一個“東方會議”,以應對蔣北伐下之中國局勢。

會議爭論很大,開了2天,但目標一致:把滿洲從中國分割出來。只是奪取方式不同,有經濟滲透,有武力直取。

最終,在田中主持下得出會議結果,向天皇遞交了《對華政策綱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中奏摺”,那句名言相傳就出自此折。

這是日本內閣第一次明確提出侵華政策。田中因此成為歷史罪人。

日本首相曾說“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在哪兒?

(田中義一,1864-1929)

2.張如我弟

田中的第二個“名言”,是“中國不可輕易戰勝”。

根據田中的設想,他將依靠拜把兄弟、“東北王”張實現對滿洲的控制。

1904年,日俄戰爭,29歲的張作為俄國間諜被日軍抓獲。準備槍斃時,滿洲軍總司令部參謀田中義一救了他。田中公開稱,張“如我弟弟。”

那時,他是少佐,雖然年輕,卻是軍中首屈一指的“俄國通”,已混跡俄國4年,被伊藤博文、山縣有朋、桂太郎等長洲藩閥視為潛力股,作為長洲藩閥的嫡系繼承人。

日俄戰爭大動員,就是他親擬的計劃。

也就是從那時起,田中認識到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就是人口多,地域廣,“即使以戰爭勝之,也不能置其於死命”。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內部使其發生崩壞”。

因此,1928年6月4日,當關東軍擅自行動,陰謀炸死張後,田中驚呼:“我的事業到此就算完了!”

日本首相曾說“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在哪兒?

(田中為張的葬禮送花圈)

3.倒臺的第一個背景

張之死預示著田中的政治末路,但不是他垮臺的根本原因。

我們看他的第一個背景:組閣。

爆炸發生時,田中64歲。1年前他組閣時,已貴為大將,假以時日,元帥折桂不在話下。

然而,他的野心不在統帥陸軍,而是問鼎首相。

要當首相,必為黨魁,因為一戰後的日本,施行的是政黨政治。

他用當2任陸相時貪汙的300萬日元軍費,通融各方,成功繼承了25年前伊藤博文創立的政友會,並利用金融危機等事件成功把憲政會的若槻禮次郎內閣搞垮。

首相輪流做,明年到我家。1927年4月20日,田中實現了日本在野黨第一次組閣。

這為他下臺埋下伏筆。你把我搞下來,自己也別想安生。2年後,田中公佈爆炸事件處理結果,備受在野黨詬病,終於形成倒閣之勢。

這是田中的政黨之爭。

日本首相曾說“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在哪兒?

(田中內閣)

4.第二個背景

政黨政治中,每個首相都有對立的在野黨,田中的上臺雖然粗暴了些,但在野黨也不是他下臺的根本原因。

我們來看第二個背景:藩閥之患

日本從明治時期就有長洲藩、薩摩藩之對立,大正時期長洲藩閥一手遮天,裕仁皇太子攝政時受山縣有朋長洲藩控制,極不舒服,連選太子妃山縣都想幹預。

軍中少壯派想晉升更是困難,非長洲藩絕無可能。

裕仁籠絡了一幫有前途的非長洲藩出身的年輕軍官,包括岡村寧次、東條英機、土肥原等,他們組成更大的集團,對抗、清洗長洲藩閥影響。

田中錯就錯在身為長洲藩的嫡系繼承人,還想當首相。

他上臺時裕仁還沒有正式舉行登基儀式。長洲藩閥掌權讓天皇不安,所以,田中的上臺自然沒有好果子吃。上有天皇,下有陸軍實力派,都要給他做個“夾心餅”。

日本首相曾說“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在哪兒?

(日本藩閥)

5.辭職

張6月4日被炸,田中當月25日就知道了是河本大作所為。

但爆炸1年後,田中才公佈調查結果,這期間是決定田中下臺的關鍵。

最初,田中得到了西園寺元老等支持,信誓旦旦地在天皇面前打了包票,一定會調查清楚,設軍法會議,嚴懲關東軍,嚴肅軍紀。

但此事陸相和參謀總長等都不同意公開處理,更不同意以軍法會議的形式嚴懲,“怕帝國軍隊名譽受損”。

最後,就是由於陸軍軍部不配合,導致田中食言,由“軍法嚴懲”到不了了之,並說“內閣無擔責的理由”,天皇聽了大怒,前後承諾不一,對他呵斥了一頓,就“不願再聽他上奏”,田中只有辭職。

日本首相曾說“中國俄國不可輕易戰勝”,原因在哪兒?

(田中的辭職信)

6.殺人不見血

可以說,導致田中辭職的正是“夾心餅”的兩頭:天皇和軍部合力而為。

一個逼他調查,一個死不配合,而期間天皇數次召見陸相白川義則,親自聽他彙報細節和處理,可以說對事件來龍去脈一清二楚,對田中的處境也心知肚明,但就是逼他調查,要他給外界一個說法,一個不能有辱帝國軍紀的說法。

其實,調查個啥?炸死張的河本大作,正是裕仁的“11親信”之一,他不但沒有受到實質性懲罰,後來還升為關東軍高級參謀,成為坐擁偽滿煤炭資源的大富翁。

而田中呢,下臺後1個月不到,就醉酒突發心臟病,死在愛妾富子的別墅裡。

無怪乎貝爾吉阿米尼說,田中自從當上首相的那一天起,就跌進了裕仁和元老們設下的圈套,他就是“被騙來為下一步計劃負責的”

天皇殺人不見血啊!

——歷史充滿了圈套和欺騙。

===============

文獻參考:張東《昭和天皇與田中義一內閣》、貝爾吉阿米尼《天皇的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