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撲爾敏亂象,關鍵在原料藥市場的開放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撲爾敏原料藥一個月漲價58倍,從400元/kg漲到23300元/kg。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並非名貴藥材,但它的功績卓著,可以幫助鼻炎、皮膚黏膜過敏及感冒患者緩解症狀,同時也是諸多複方藥品的組成成分。這樣一種常用藥,無疑關係到國民的健康。其價格漲幅達58倍的消息一出,輿論立即譁然。

可是,據第一財經報道,生產廠商第一時間回應了此消息,並稱藥品價格的波動並不大。廠商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現在發佈的公告是800多元一公斤。我們一直在供應,市場需求多少,就供應多少,具體量不知道。”其發言透露出的信息有兩點,一是原料價格的波動並不誇張,仍在市場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二是,藥品的價格取決於市場上的供求關係。價格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只能是商品數量的緊缺。至於商家的推波助瀾,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可能是決定性的。

解撲爾敏亂象,關鍵在原料藥市場的開放

▲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資料圖片) 圖據東方IC

那麼,這場風波究竟又是從何而來呢?不久前,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佈一則預警通知,涉及81種不能正常供應配送的藥品。而在13家因採購不到原料導致部分藥品停產的藥企中,包括一家浙江藥企。該企業負責人向媒體透露,5種原料藥被經銷商壟斷,其中就包括撲爾敏。

從他的介紹中看,經銷商給藥商提供的條件是包銷兩到三年,供貨價漲30%到50%。如此一來,藥商既不用為銷售事宜而煩心,又能不花費半點力氣而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自然很難拒絕經銷商的建議。雖然我們無從知曉撲爾敏經銷商的具體運作,但不難推測出藥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所在。所以,如果有關部門要祭出行政處罰的大招,恐怕也得瞄準目標,找出問題的源頭所在。任何以老百姓健康為代價的商業交易,都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能被允許的。

問題還在於,行政處罰是否能徹底解決問題?去年7月底,浙江新賽科藥業有限公司、天津漢德威藥業有限公司等,就因為不公平高價銷售異煙肼原料藥被查處,被罰款44.39萬元。可是,若對比從400元/kg到23300元/kg的價格漲幅,你就明白,一旦原料藥的生產和銷售遭到壟斷,所謂的處罰就成了隔靴搔癢,難以起到震懾作用。

那麼,解撲爾敏亂象的鑰匙究竟在哪裡?鬆綁審批、降低關稅、擴大進口,這些政策將使更多藥物更為便捷地進入國內市場,以解燃眉之急。這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樣適用於撲爾敏。

不少媒體已經提到,去年12月,有關部門出臺的《原料藥、藥用輔料及藥包材與藥品製劑共同審評審批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這一辦法意味著今後原料藥的審批不再單獨發批准文號,或許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料藥壟斷的不健康現象。

不過,行政辦法不可能完全代替市場機制的作用,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才能讓藥商形成競爭,讓藥品供應告別短缺。

END

文丨李勤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