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伴读,家长的一点努力造就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今天,培养阅读能力对提高孩子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到了中学之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已经让孩子没有太多时间做系统性的阅读了。

有调查显示,美国孩子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6倍,因为他们从小就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而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父母扮演者重要角色。美国父母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秘诀之一就是每天把孩子抱在怀里读20至30分钟故事,这种做法把阅读和宠爱连接起来,只要几个月就会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好处,并爱上阅读。

父母该怎样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伴读。

学会伴读,家长的一点努力造就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一、坚持每天陪伴孩子读书

在儿童学习时,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情绪更加稳定。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 当你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词汇、并且能提高理解的速度,让孩子接触更大的世界。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讲完故事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孩子。当你的孩子开始要求你朗读更长一点的故事时,说明他们可以集中更长时间的注意力,从对孩子的提问,判断孩子是否已经能理解复杂的情节。

二、把握好孩子阅读的最佳时间

很多家长让孩子在4、5岁就早一点识字、阅读文字书籍,以便到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其实,从大脑的发育来看,阅读时依赖大脑中不同区域的整合能力,大脑每个区域的成熟时间不同,在5岁之前大脑的每个区域都是独自发育,而阅读所需要的整合能力是在5岁之后才开始陆续发育成熟的,因此,多数儿童的阅读技能约5到7岁之间才能获得。英国一个研究阅读团队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在欧洲5岁开始学习阅读的儿童,并不比7岁开始学习阅读的儿童优秀多少。所以,过早让孩子进行文字阅读是一种拔苗助长。

学会伴读,家长的一点努力造就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三、以身作则营造良好读书环境

家庭是孩子阅读的第一环境,而且是营造良好亲子伴读环境的重要场所。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里不要总是玩手机或玩电脑游戏。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去做事,孩子会模仿你的行动。因此,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很大原因在于家长。除了不要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而且要跟着孩子一起拿起书本。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书籍,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当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来安静的时候都会很容易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看的书翻上几页,慢慢就会喜欢上阅读了。

四、多和孩子交流学习感受

阅读和表达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两个同样重要的途径,很多时候阅读的效果是需要通过表达来巩固的。在阅读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来听听”,同时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能增加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孩子们只有畅所欲言的谈论自己所阅读的书,并且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互相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阅读才是有价值的。家长要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 慢慢地孩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意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孩子尝到甜头后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学会伴读,家长的一点努力造就孩子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五、根据孩子的口味让孩子读“杂”一点的书

有的家长想当然的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判断标准给孩子买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书,殊不知,孩子可能对家长的“口味”并不感兴趣,还有可能因为家长对阅读内容干涉过多而失去阅读兴趣。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经常给孩子买类型多样的书,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进而形成比较固定的阅读偏向,这样,孩子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阅读兴趣。总之,无论是漫画、故事会、人物传记、历史、明星档案,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健康的,都可以让他们读。这种广泛阅读的习惯不仅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避免急功近利

阅读并不是会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阅读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以阅读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写好作文或者成绩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喜欢读书为什么就是不认识几个字,甚至有家长说孩子,连一个作文都写不好,你那么多书都白看了。 大量阅读的效果大约在初高中才能显现出来,学习和写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用产生正向反馈。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