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建天下、品臻致遠

和建天下、品臻致遠

開頭我想通過幾個小故事來引入這八個字。說曾國藩是清朝中興名臣,其思想、修為也砥礪後世,可他天賦並不高。年少時在家讀書,有位樑上君子潛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國藩睡覺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曾還是翻來覆去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立即將那文章背誦一遍,甩門而出,揚長而去!曾國藩並沒有玻璃心,仍然勤奮好學,終成一時之聖。而那位聰明的樑上君子,卻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後來曾把這個故事記錄在他的家訓裡,在故事的後面寫了這麼一句話:“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

這個故事在我小的時候就得知了,那是爺爺的教科書裡,教科書是奶奶壓箱底的珍藏品,我爺爺是位民辦老師,在他哪個年代,雖說是老師,其實是個農民,吃都吃不飽,更別談什麼文化教育。用奶奶的話講,他啊講了一輩子的修身治國,修來修去最後把自己修成了農民”。我奶奶一天書都沒讀過,但她每當在我受挫的時候,犯錯的時候,就講爺爺的故事,當然她老人家並不是想把我再修成一位農民,而是讓我時刻記得完善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後來我把曾老的那句話同《禮記.大學》中的這句治理名言寫了下來,掛在了家裡的牆上。《禮記.大學》中這樣講: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人生有時候沒那麼幸運,但直至今天,理解了這句話算是幸運了,從小就接觸到了各種“子”的零星思想,而且這種思想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影響著我的家庭。

說完小家,說大家。我們常常說這樣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修為,就很難在天地之間立足。修為修為,我們電建人修的是什麼,修的是和建天下,是品臻致遠。

每個人心存和氣,才能建設好我們的家園,每個建築產品做到臻,方能永存,永存者,經典也,經典不會因時間的沖洗而磨滅,方能致遠。和建二字,道出了水電人的處事態度,以和為貴;致遠二字,道出了水電人的胸懷,志存高遠。作為一個水電人,應當擁有這樣的氣魄,講和氣,幹臻品。

修身是起點,也是永恆的終點。有了思想就得傳播,傳播要有介質,我們的介質是環境,具體是我們的每一個項目:水電、火電、風電、公路、地鐵….,廣義的可以稱之為家,我們的家是一間間活動板房,板房裡有國旗、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們,我們共同圍繞著一句話奮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裡我們用智慧和辛勤創造著一條條通往繁榮的康莊大道。這是使命和責任。無論是個體的我們還是組織的團體,活著都要明白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使命是一個人的第三條生命),將這種使命化成我們的追求,從修身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勤勞的去創造,去引導,以身作則,這樣我們的家庭會越來越好,我們的項目會越幹越好。

關於人的定位有很多,我中意之說是人在社會中充當傳承者的角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時代都有能人智士作為接班人,將美好的不好的文化思想以文字和語言的方式傳承下去。每個企業要長期的發展下去,必須有人講究與傳承其使命與文化,我說的講究傳承不是淺嘗輒止的沾沾爾語,更多的是深入的理解與應用實踐。我們在建設的路上痛並快樂著已經走過了很多年頭,在這樣一個長期的行軍過程中,我們的口號“和建天下,品臻致遠”不再為人們所在意,更多的是利益當先,將這樣厚重的八個大字頹淡出了我們的腦海和嘴邊,只是簡簡單單的貼在牆上。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血脈靈魂,只有不忘初心,方可砥礪前行。堅持自己,才不會方寸大亂,和諧長遠。

撰稿人:武子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