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建天下、品臻致远

和建天下、品臻致远

开头我想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引入这八个字。说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甩门而出,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后来曾把这个故事记录在他的家训里,在故事的后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这个故事在我小的时候就得知了,那是爷爷的教科书里,教科书是奶奶压箱底的珍藏品,我爷爷是位民办老师,在他哪个年代,虽说是老师,其实是个农民,吃都吃不饱,更别谈什么文化教育。用奶奶的话讲,他啊讲了一辈子的修身治国,修来修去最后把自己修成了农民”。我奶奶一天书都没读过,但她每当在我受挫的时候,犯错的时候,就讲爷爷的故事,当然她老人家并不是想把我再修成一位农民,而是让我时刻记得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后来我把曾老的那句话同《礼记.大学》中的这句治理名言写了下来,挂在了家里的墙上。《礼记.大学》中这样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人生有时候没那么幸运,但直至今天,理解了这句话算是幸运了,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子”的零星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影响着我的家庭。

说完小家,说大家。我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修为,就很难在天地之间立足。修为修为,我们电建人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和建天下,是品臻致远。

每个人心存和气,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每个建筑产品做到臻,方能永存,永存者,经典也,经典不会因时间的冲洗而磨灭,方能致远。和建二字,道出了水电人的处事态度,以和为贵;致远二字,道出了水电人的胸怀,志存高远。作为一个水电人,应当拥有这样的气魄,讲和气,干臻品。

修身是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有了思想就得传播,传播要有介质,我们的介质是环境,具体是我们的每一个项目:水电、火电、风电、公路、地铁….,广义的可以称之为家,我们的家是一间间活动板房,板房里有国旗、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们,我们共同围绕着一句话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们用智慧和辛勤创造着一条条通往繁荣的康庄大道。这是使命和责任。无论是个体的我们还是组织的团体,活着都要明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使命是一个人的第三条生命),将这种使命化成我们的追求,从修身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勤劳的去创造,去引导,以身作则,这样我们的家庭会越来越好,我们的项目会越干越好。

关于人的定位有很多,我中意之说是人在社会中充当传承者的角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时代都有能人智士作为接班人,将美好的不好的文化思想以文字和语言的方式传承下去。每个企业要长期的发展下去,必须有人讲究与传承其使命与文化,我说的讲究传承不是浅尝辄止的沾沾尔语,更多的是深入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我们在建设的路上痛并快乐着已经走过了很多年头,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行军过程中,我们的口号“和建天下,品臻致远”不再为人们所在意,更多的是利益当先,将这样厚重的八个大字颓淡出了我们的脑海和嘴边,只是简简单单的贴在墙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血脉灵魂,只有不忘初心,方可砥砺前行。坚持自己,才不会方寸大乱,和谐长远。

撰稿人:武子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