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春色‖越劇名家·十八詠

梨園春色‖越劇名家·十八詠

胡鐵成,河南省郾城縣人,1946年生。河南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河南省京劇團舞臺美術設計、省圖書館古籍整理部副主任、省人民大會堂黨委副書記。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詩詞學會會員,省老年詩詞研究會副會長,鄭州詩詞學會副會長,《河嶽詩詞》副主編,《鄭州詩詞》常務執行主編。

梨園春色‖越劇名家·十八詠

越劇

吳中九派盡坤伶,滬上一腔天下驚。

越女折枝調浪客,耶溪濺水和飛聲。

紅樓夢覺纏綿意,碧玉簪藏怨悔情。

啼笑滿臺家國事,梨園萬樹此花明。

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被稱“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國外稱“中國歌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有稱“女子科班”。第一次稱“越劇”是《申報》始稱為“越劇”。受李白《越女詞》啟發,統稱為“越劇”至今。

越劇花衫鼻祖·施銀花

花衫泰斗猶封后,少小艱難老異鄉。

依月背詞捫白蝨,隨風科戲拜明皇。

江南虹口歌翎亂,臺北清齋舞袖長。

二度梅開嘆夫婿,一灣煙水隔蒼涼。

施銀花(1910~1984)浙江嵊縣施家岙村人。名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她是女子越劇的開拓者,女子紹興文戲時期的著名旦角,有“花衫鼻祖”之譽。唱腔學習繼承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轉圓潤,被稱為施腔。被譽為越劇泰斗、越劇皇后,並冠為“三花”(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之魁。曾移演《雷雨》,開女子越劇表演時裝戲之先河。拿手戲有《方玉娘》《玉蜻蜓》《十美圖》《雙金花》《二度梅》等。1937年,上海麗歌唱片公司錄製12張唱片。1950年隨丈夫王金寶去臺灣,參加凱歌越劇團為客師。1984年患乳腺癌去世。享年76歲。

越劇名旦·趙瑞花

悲旦聲容絕古今,鄉歌入戲悅人心。

家傳撐筏潮頭號,師命拜神臺下吟。

六月雪飛蒙冤血,三門街亂蕩忠襟。

芳魂歸裡依松月,漫舞初停自撫琴。

趙瑞花 (1912-1982)浙江嵊縣孔村人。12歲進第一副女子越劇科班學藝,工花旦。與施銀花、王杏花齊名稱譽"三花"。以《龍鳳鎖》之金鳳、《雙珠鳳》之秋華兩角廣受觀眾青睞。1924年隨科班來上海演出,後隨班在浙江演出5年多。1932年與魏素雲領銜組成“瑞雲舞臺”,後因戰亂避難到上海。1940年僅30歲,卻已獲老牌名旦稱號。其唱白咬字準、吐字清、發音嘹亮。唱腔以質樸明快的為基礎,糅入嵊縣牧歌小調,唱來悽清婉轉,真摯動人。《葉香盜印》為其成名傑作,拿手戲還有《六月雪》《三門街》《孟麗君》《盤夫索夫》《方玉娘哭塔》均為其拿手好戲。

越劇名旦·王杏花

拜師奇夢早登壇,揮袖方知學藝難。

宿廟常驚鴞鳥泣,更衣猶怵痞氓觀。

口碑流佈尊皇后,文墨宣揚刊報端。

人譽頭牌彩花旦,含羞飲淚不輕彈。

王杏花(1917—1999)出生於浙江新昌城西蟠龍村,14歲開始學戲。1936年秋,灌錄了《志貞哭圖》唱段,是女子越劇灌錄的第一張唱片,功垂越劇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與施銀花、趙瑞花、姚水娟並稱“三花一娟”。擅青衣、閨門旦,併力求變革。主要作品《葉香盜印》、《玉堂春》、《孟麗君》;除此,還演出巴金《家》改編的越劇中主要人物梅小姐。人譽“越劇皇后”。耄耋之年進述她越劇生涯滄桑歲月,聞之淚下。1971年退休,1999年10月病故於上海。

越劇名旦·姚水娟

人道三花不勝娟,崎嶇百載實堪憐。

滬杭牌滿爭先後,衢巷人空品管絃。

碧玉簪催臺上淚,豪情女結獄中緣。

非乾斷臂牛棚事,未必沉痾赴九泉。

姚水娟 (1916—1976) 浙江省嵊縣後山村人,原名姚文賢。1930年進群英舞臺科班學藝,先工生,後工旦。開筆師父為男班演員竺煥泉,武師傅為紹班竺基煥,姚初入梨園就學得紮實的基本功。1932年春被越新舞臺聘為客師,流動演出於嵊縣、寧波、紹興城鄉。6年中對〔四工調〕唱腔有所創新。先後演出《西施》《獄中緣》《馮小青》《燕子箋》《貂蟬》《天雨花》《孔雀東南飛》等新編劇目,社會影響日益擴大,被報刊冠以"越劇皇后"稱號。1939年出版越劇史上第一本個人專集《姚水娟專集》她工於情,寄於聲,當時浙江省省長張載陽,臺間高呼"妙哉!妙哉!三花不如一娟!"從此,譽滿梨園。1976年患癌病逝於杭州。

越劇名旦·袁雪芬

開國旌旗萬里紅,喜臨嘉典泣如童。

彈丸威嚇扶田漢,糞矢風波仗魯翁。

梁祝哭靈雙化蝶,西廂待月獨驚鴻。

平生得意絃歌久,怕與人間他曲同。

袁雪芬(1922~2011)浙江紹興人,中國越劇泰斗,越劇袁派創始人,工正旦。1933年學藝,在杭滬等地演出《香妃》《紅粉金戈》《木蘭從軍》《黑暗家庭》《王昭君》等。她認真唱戲,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唱腔韻味醇厚,譽滿江南。1946年先後被流氓拋糞、寄子彈恫嚇,各界為之鳴不平。1949年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登上天安門,出席開國大典。1953年,第一部大型彩色戲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成為影史經典。2011年逝世,享年89歲。

越劇名旦·筱丹桂

越星皇后逸如神,淚血遺書難做人。

八載滬杭臺榭滿,千回悲喜舞歌新。

銜杯醉酒嬌無力,盜草救夫憐有嗔。

命苦當年童養媳,雨微風烈別紅塵。

筱丹桂 (1920—1947) ,越劇名旦。本姓錢,名春韻、春鳳,嵊縣長樂人,幼年喪父,8歲為童養媳。刻苦學藝,有所成,曾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的說法。她嗓音甜潤,扮相俏麗,文武兼長,旦角戲和女扮男裝戲均很出色。被譽為越劇皇后,女伶最早冠“皇后”之人。與名醜賈靈鳳合作,灌有《王文品簫》《拷紅》《玉蜻蜓》等唱片。擅演《後硃砂》《樊梨花》《白水灘》《泗州城》《沉香扇》《華麗緣》《玉蜻蜓》《貴妃醉酒》等。1947年10月13日下午服來沙爾飲恨而死,留下“做人難,難做人,死了”字句。享年27歲。

越劇名旦·傅全香

家貧命賤諱香郎,學藝偷師名早揚。

人比黃花詠清照,魂欹青冢舞王嬙。

幕間觀影眸隨轉,臺角聞聲心記詳。

敬戲如天此生志,捨身抽骨近痴狂。

傅全香,1923年生於浙江嵊縣。取名為孫泉香。當地人生女兒,稱呼起來,都要加一"郎"字,她也叫"香郎"。父親孫琴文,是打鼓佬,後任四季春科班鼓師。傅全香的嗓音明亮、音域寬廣、潤腔華彩,且真假嗓結合,曲調跌宕多姿、波瀾起伏,表演富於激情,以"花衫"戲見長,擅長演悲劇婦女形象。36年冬,杭州蕭山有家燈籠店的老闆娘姓傅,一定要孫泉香做過房孫女兒,泉香父母看老太太心誠,就同意了,改姓傅,名全香。代表作:《梁祝》《杜十娘》《情探》《孔雀東南飛》《李娃傳》《李清照》等。

越劇生旦兼擅·竺水招

少就霜沙畫鳥飛,竟成梨菊盛名歸。

藝壇生旦文兼武,楚殿靈均諷或譏。

檀板高腔天上有,槍花功力世間稀。

可憐哀莫過心死,刀白血紅沾赭衣。

竺水招,原名竺雲華,1923年出生於浙江省嵊縣靈娥村,越劇小生流派竺派創始人,越劇十姐妹之一,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2歲進晉溪後山村科班學藝,工小生兼學花旦。打下紮實的武功基礎,成為女子越劇中少有的擅長武功的演員。演出劇目有《柳毅傳書》《南冠草》《桃花扇》《莫愁女》《雙槍陸文龍》《范蠡與西施》《武松與潘金蓮》《孔雀東南飛》《白蛇傳》等。其中擅演劇目有《南冠草》、《碧玉簪》等。 1962年《柳毅傳書》拍成戲曲片,為絕品。周總理和鄧大姐多次觀看竺水招演出。後被迫害含冤自殺,惜哉名伶。

越劇名旦·王文娟

活脫瀟湘林妹妹,輕歌曼舞醉孫郎。

葬花三泣猶堆冢,焚稿一吟堪斷腸。

幾折幾波驚宰相,同心同道喜鴛鴦。

晚來尋夢廬山月,物我隨風竟兩忘。

王文娟,1926年生於浙江紹興,戲劇表演藝術家,擅長越劇青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曾擔任和獲得過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團長等職務和榮譽。榮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樸實,自然流暢,韻味濃郁。主要作品:《春香傳》《追魚》《紅樓夢》《則天皇帝》《忠魂曲》《西園記》《孟麗君》。和孫道臨愛情一波三折,阻力卻越來越強。後經張瑞芳告訴了周總理和鄧大姐,鄧穎超邀文娟去西花廳。鄧大姐說:道臨的問題,組織上都瞭解。道臨是個好同志,我和恩來覺得你們兩個挺合適的。文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後喜結連理。

越劇名生·屠杏花

文武頭牌女小生,英姿誰可辨雌雄?

一腔三囀春酥雨,雙劍千花雪捲風。

認母庵堂拋富貴,追舟才子作書童。

樓臺相會聲情在,塞北江南聞泣鴻。

屠杏花(1913-1989),女,越劇小生。浙江省嵊縣人。在施家岙女子科班學戲時,她因為讀過兩年書,可以通過抄寫"賦子"來記熟內容,除小生賦子外,還把旦角、老生的賦子也抄錄下來,記得又多又熟。比起班裡不識字姐妹來,她戲懂得多,路子寬,後來還兼任過講戲師傅。她學藝專一,進步很快,在女班開蒙戲《雙珠鳳》中,她扮演小生文必正,扮相俊美,藝技不凡,成為女子越劇第一女小生。與施銀花領銜演出,被當時輿論界稱為"銀杏並蒂"。此後又搬演《雷雨》,飾周萍,開女子越劇演時裝戲的先河。

越劇名武生·竺素娥

艱難苦恨似飄蓬,譽滿江湖活武松。

年饉有家憐泣泣,晨炊無米乞喁喁。

三張高桌翻雲底,百出清腔尊帝宗。

常憶當年祭臺血,看今伶女志從容。

竺素娥(1916~1989)女,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原名全芬,浙江省嵊縣後山人。被譽為越劇皇帝。有“活武松”“活呂布”之稱。名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1930年3月,進入女子科班群英舞臺,與姚水娟、範月樓、姚月明等同科學戲,初習正旦,又工武生。一出《投軍別窯》,使她嶄露頭角,成為其改演小生的轉折點。演出了《花木蘭》、《馮小青》、《天雨花》、《臥薪嚐膽》等改良新戲,這是她藝術上的全盛期。能從三隻臺子翻下,被稱為越劇界蓋叫天。

越劇老生·姚月明

月明池靜小荷花,粉墨鬚眉無不誇。

雲手入行如笨鳥,登臺傍角似驚蛇。

包公性烈忠君國,平貴情真唱武家。

風惡芙蓉凋落早,芳魂鄉水繞仙槎。

姚月明(1917~1943)女,越劇名演員。浙江省嵊縣晉溪人,小名荷花。名列《中國越劇大典》名人卷。1930年進科班學藝,工老生。學藝時天賦不高,學“雲手”遲遲不會,學耍棍棍常落地,屢受師傅責罵。但笨鳥先飛,多練多記,出科後成為聞名浙滬的文武老生。以科班頭牌領街身份到上海演出。為人正直善良,不多言談,個性較強。對跟隨學藝的妹妹姚月花、姚月英,要求極嚴格,不言而自威,妹妹和同班演員十分敬畏。婚姻生活悽慘,受盡汙辱,鬱憤難申而患肺病。回鄉吐血而死,年僅27歲。

越劇小生·範瑞娟

勤苦家貧先著鞭,救場毛遂得頭肩。

行腔婉轉隨雲鶴,方步從容定管絃。

梁祝看鵝喜交頸,西廂待月恨含煙。

宗師一代飄然去,弟子三千珠淚漣。

範瑞娟,女,別名範竹山,1924年生,浙江新昌人,越劇範派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臺》。1935年入科學戲,工小生。1938年隨姚水娟到上海演出。一次演出因生角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薦救場成功,由此當上了頭肩。1945年袁雪芬、範瑞娟首次演出《梁祝哀史》,後拍為越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獲獎。2017年去世,享年93歲。

越劇小生·徐玉蘭

莫道此君惟小生,豈知根底有誰同?

三張半桌人飛下,千閃兩睛猴戲工。

火燒連營狙陸遜,大刀關勝過林沖。

世間傳唱紅樓夢,寶二哥哥無叟童。

徐玉蘭(1921 — 2017),女,浙江新登人,1933年入新登東安舞臺科班學花旦,後改老生。學長靠短打、大小花臉和猴戲基本功,能從三張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過趙雲、武松、關勝。改唱小生是1941年在上海,當時與施銀花搭檔,後與王文娟合作。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記》等。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2017年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越劇老生·張桂鳳

桂鳳馨鳴名早揚,初飛蕭坎繼蘇杭。

李娃公子官家老,駙馬金枝殿上皇。

花甲猶勤練腰腿,期頤在望詠宮商。

越壇春竹桃蹊下,十個鬚生九個張。

張桂鳳(1922~2012)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張派老生創始人。1922年生於浙江蕭山。1936年入科學藝,工老生,代表作《打金枝》等。後進上海,是袁雪芬倡導的越劇改革的第一批參加者之一,加入袁雪芬、範瑞娟領銜的雪聲劇團,1947年加盟範瑞娟、傅全香領銜的“東山越藝社”。建國後,歷任華東戲曲研究院實驗越劇團、上海越劇院演員。唱腔剛勁挺拔,聲情並茂,刻畫人物惟妙惟肖。常演劇目《梁山伯與祝英臺》《打金枝》。

越劇老生·徐天紅

九齡孤苦父仙亡,治藝百年垂世芳。

化蝶猶憐祝公遠,名花獨喜賣油郎。

秋江追渡艄翁詰,明月重圓鍾老狂。

夢裡千回起鑼鼓,阿爹肩上看西廂。

徐天紅(1925——2010)1925年出生於浙江餘姚。父徐錫源,初名阿志,7歲小學時老師給她取名徐美雲。9歲那年,父染傷寒亡故。10歲學戲,習老生。1940年春,踏上孤島上海。她要求老闆在海報中寫“徐天紅”這個名字,演出海報寫道:“泰斗老生徐天紅”,出票效果很好,上海開始接受這個俊俏老生。越劇四大老生之一,“越劇十姐妹”之一。

越劇老生·吳小樓

小伶天意降杭州,山色湖光歌滿樓。

法海名高宰相子,上官蟬噪野風秋。

驚魂夜雨紅塵盡,天國風雲青史留。

殘燭半支聲遠近,越壇千繞永無休。

吳小樓(1926~1998),又名月樓,女,1926年生於杭州。1935年入科學戲,工老生。抗戰爆發,回到故鄉。在諸暨、嵊縣一帶演出。不久隨劇團到上海,唱二肩老生。1940年上半年,任頭肩老生,參與袁雪芬的越劇改革。在《白蛇傳》飾法海、《天國風雲》飾洪秀全、《雨夜驚夢》飾魔王、《則天皇帝》飾上官儀、《香妃》飾大和卓木等。積極參與袁雪芬發起"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

梨園春色‖越劇名家·十八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