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一把手談解放思想│ 時集鎮以產業的「蝶變」帶來鄉村的巨變

党政一把手谈解放思想│ 时集镇以产业的“蝶变”带来乡村的巨变

以產業“蝶變”帶來鄉村鉅變

時集鎮黨委書記 倪浩

海安等五地之行,在深深感觸他們取得華麗鉅變的同時,讓人值得思考的是他們“破繭成蝶”的艱難過程。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征程中,唯有做好產業興旺這篇文章,才是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之源。

党政一把手谈解放思想│ 时集镇以产业的“蝶变”带来乡村的巨变

從一根絲到一條鏈的深度。在鑫緣絲綢文化藝術中心,我們看到從生絲到絲綢面料,從絲綢家紡到文創產品,把繭絲綢全產業鏈條“吃幹榨淨”,包括抗癌活性的桑黃、“緣生堂”桑葉茶、原貌再現的絲綢字畫、與人體肌膚完美貼近的蠶絲面膜等護膚品,產業發展的深度鉻印般刻在心頭。時集是中國硬溶質水蜜桃的主產地,如何把“一棵桃樹”的全產業鏈條做深做細做強,提高桃產品的附加值,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努力方向。發揮“雙創園”的產業集聚平臺作用,圍繞桃產業鏈條抓招商,上項目,將桃苗、桃根、桃木、桃花、桃葉、桃果、桃汁、桃膠的價值發揮到極致;與南農大、農科院、清華大學生物科技等科研院所合作,走“公司+高校院所+品牌+基地+農戶”的桃產業發展之路;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水蜜桃區域公共品牌,拓展線上銷售、冷鏈物流、農產品溯源、平臺交易、旅遊文化、創意體驗、婚慶浪漫等領域,講好“桃故事”,體驗“桃文化”,發展“桃旅遊”

党政一把手谈解放思想│ 时集镇以产业的“蝶变”带来乡村的巨变

從一條路到一片港的廣度。如果把產業比作鄉村的生命,那麼與之相配套的道路、平臺就應該是生命依存的載體。在海安鐵路物流港、期貨交割庫、保稅物流中心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我們看到了“樞紐海安、物流天下”的產業發展生命力之所在。在農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時集將緊緊依託產業發展,堅持一切資源、一切配套為產業服務。打造做強創新創業產業園、農產品科技園、農業示範園,建成10萬平方標準廠房,完善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質平臺;結合“四好農村路”,抓好“水蜜桃農旅觀光大道”和“稻蝦共作產業觀光大道”建設,讓道路通到哪裡,產業發展到哪裡;圍繞公共空間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將清理出的空間交給特色產業,打造一批“桃花村”、“杏花村”、“烏桕村”、“楓楊村”,真正讓農民安居樂業。

党政一把手谈解放思想│ 时集镇以产业的“蝶变”带来乡村的巨变

從一個村到一座城的高度。在華西村,我們親眼見證從經營“一個村”到經營“一座城”的產業發展高度,應該說歸根結底是“信念的堅守”和“堅守的信念”這樣一種“華西精神”在引領華西人前進。精神高度,決定著一個地方的發展程度。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下,作為農村基層幹部更要堅守“任爾東西南北風”和“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信念操守,才能換來“破繭成蝶”的鄉村鉅變。要破思想解放之繭,以思想的大解放實現思想的大統一,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工作、高效率推進;破作風建設之繭,在全社會形成敢於擔當、勇於奉獻、雷厲風行抓落實的工作氛圍;破體制機制之繭,最大限度地激發各種資源要素的活力,在改革創新中堅守信念,在堅守信念中改革創新。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時集鎮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刻汲取“五地之行”的精神滋養,銳意進取,共謀發展,以產業的“蝶變”尋求鄉村的鉅變。

來源|新聞網絡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