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 作者艾小艾,鸣谢。

“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本身的自由和高贵。”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逍遥学派”(Peripatetics)。

自由教育思想:三种灵魂与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理性,人只有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因此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亚里士多德教育核心精神。

城邦与教育

城邦是个体的集合,个体的幸福要以城邦的至善为基础,但同时,任何人都是生于城邦,长于城邦和死于城邦的,城邦也需要为个体公民的生活,成长提供各种条件,唯有教育才能使这些单个的人成为团体而达成统一。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崇尚让公民轮流治理国家的理念,因此所有公民都要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一种学习如何治理国家从而成为优秀的统治者,一种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公民即被统治者。

同时,法律理论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赞成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就是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律并安排它的政治和经济体系,使执政者和各级官僚都不能假借公职营求私利,并认为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必须用法律来订立有效的教育,人欲没有止境,除了教育,别无节制的办法。”

教育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东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即天性,习惯和理性。

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经常统一,要使它们互相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除了通过立法者的力量之外,就寄托于教育。这三个要素之间要平衡和谐而不可偏废,但同时也要有主次之分。理性是最优的,天赋和习惯要服从理性,行为也要以理性为原则才会合德性。

“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但教育的力量并非万能的,对于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不了理性的领导时,强制和惩罚是必要的,这就与之前的法制教育主张联系起来了。

除了法律以外,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必要的。家长,教师以及负责管理教育工作的督导们有责任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要让他们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论教育的年龄分期

合理的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行程,先是体格健康,使其有健康的体魄;然后以情欲的训练为主,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才发达他们的理智,使其能过好闲暇的生活,从事于沉思,专心于学问。

年轻人的教育按照每七年一个阶段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7岁,这是学前教育阶段。

在这个时期,幼儿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主要任务是身体的养成和体育锻炼,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以养成植物灵魂。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应循序渐进地组织其进行锻炼。

五岁前不宜教授课业,五岁后可适当开始课业学习。

早期教育要重视,凡是在儿童身上能培养的习惯,都应及早开始,然后逐步加强渐进。

第二个阶段是青少年期,从7岁到14岁。

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应否给孩子教育订立若干课程;二、孩子的教育应由城邦负责(公立?)还是私家各自料理(私立?);三、这些教育规程应有怎样的性质和内容?

主要任务在于,使孩子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进行体育训练和音乐教育。这个时期主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养成非理性的灵魂。早期教育的体育锻炼不宜过于剧烈,过度的锻炼和饮食限制会极大的损耗孩子身体。

第三个阶段是从14岁到21岁。

这时期教育在于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应设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文法、文学、诗歌、伦理学、宇宙学、哲学等科目,并且进行严格的体育锻炼。

在这三个阶段的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慎重地为孩子选择故事,教材和伙伴。

儿童期所讲述的故事是为了他们将来能够以有教养的公民身份来从事有益城邦事业。他们只有成长到了一定的成熟阶段才会凭借教育的力量抵制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基于全面发展的人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 体育

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变得体魄强健,有着非常重要的承担城邦责任的意义。为了儿童的健康和体育锻炼的正常进行,还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

• 德育

有德行的人就是需要做出合乎德行的行为,即在活动中求取适度。人的道德是“存乎于心”“成于习惯”“见于行动”。

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利用天性,经过反复行动,形成习惯,使天性得到适当发展,最终使美德日趋完善,到达理性的高度。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步养成“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对于善行的模仿是形成儿童良好品德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成年人要以身作则。

• 智育

智育包括掌握真理,发展思维力,通过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并依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以掌握事物内在本质,获得理性知识。五岁之前不进行智力教育,五岁之后适当的开始并逐步扩展和深入。儿童的智力教育缘于人类求知的本性。

• 美育

城邦最高的目的是至善,文艺和美德是相辅相成的,美之所以引起快感,还因为它善。艺术是一种真挚感情的表达,一个好的政治家也应该学会在公众讲说中融会诗歌的技艺,为大家带来鼓舞心态的效果。

“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灵魂。”

“无论年龄差别多大,性格差别多远,人们的确都能对音乐自然的感受到怡悦。

音乐是文雅知识的典型代表。道德品行的培育应当在对美的欣赏、体验与感悟中,在洋溢着快乐的美与德的互动中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