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河北保定博野縣程委鎮解村小學院內,保存下來一座唐代建造的興國寺石塔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古塔在小學院內】

興國寺其他建築已無存,僅存一座石塔,方形十五級密簷塔,高約7.5米,底部寬1.7米,塔身、塔簷及塔剎都保存完整,十分難得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塔剎】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塔簷】

由於後代地面抬高,古塔地基已低於地面,第一層塔身較為高大,門口雕刻兩尊天王,威武的唐代風格,塔心室內三面雕刻佛像,均為一佛二菩薩,佛座在刻有供養人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古塔第一層】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塔心室門口天王】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塔心室門口天王】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塔心室正面佛像】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側面佛像】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側面佛像】

在正面佛座上鐫刻建塔題記,大多數字跡已模糊,隱約還能看到景龍四年(710年)年號

“景龍”是唐中宗李顯的年號,這是他第二次做皇帝,上一次是在他的母親武則天建立武周之前,僅做了一年就被廢為廬陵王。

就在古塔建立的同一年,李顯突然去世,有人懷疑是被其妻韋皇后和其女安樂公主合謀毒死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陝西富平唐中宗李顯定陵】

韋皇后是李顯的正妻,本來生有一個兒子李重潤,李顯的嫡長子,長到19歲時,因議論武則天與張易之兄弟的曖昧關係被他的祖母武則天杖殺,中宗復位後追封為懿德太子,陪葬在武則天的乾陵旁邊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地宮】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陝歷博展出的懿德太子墓樓閣壁畫】

同一件事中被杖殺的還有他的妹夫,永泰郡主李仙蕙的丈夫武延基,武延基也是武則天的侄孫。李仙蕙亦因此事牽連坐牢,不久殞命,中宗復位後追封為永泰公主,也陪葬在乾陵旁邊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永泰公主墓地宮】

武則天統治時期殺掉的親族不計其數,去世後她的功績碑本應有其子中宗李顯撰寫,可能是不知該如何評價吧,至今看到的仍然是無字碑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武則天乾陵無字碑】

韋皇后疑似殺死李顯後,自己沒有兒子了,立十五歲的李顯第四子李重茂為帝,改年號唐隆,韋皇后把持朝政,僅過了個把月,李顯的弟弟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聯合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史稱“唐隆政變”。

政變中還有一個人被殺,就是武則天寵信的女官上官婉兒,2013年上官婉兒墓及墓誌在西安被發現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唐隆政變之後睿宗李旦登上皇位,改元景雲

大唐的710年輪換了三股勢力的三個年號:景龍、唐隆、景雲

李旦也做了兩次皇帝,第一次在武則天建立武周之前,做皇帝時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後來皇帝、太子都為武則天廢了

第二次做皇帝后討論立太子事宜,李成器主動讓位於爭奪皇位功勞高的李隆基,此後李隆基對李成器十分敬重,李成器去世後按皇帝禮安葬,並尊為讓皇帝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陝西蒲城縣李成器唐惠陵地宮】

唐隆政變兩年後,李旦禪位給李隆基,做了太上皇,但仍掌握重大事件的決策權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陝西蒲城唐睿宗李旦橋陵】

又過了不到一年,身為皇帝的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殺死姑姑太平公主,迫使李旦放棄權利,自此開始了唐玄宗四十餘年的統治,稱為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陝西蒲城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一小段題記背後隱藏著一段紛雜的歷史,如果從人性角度打量唐代帝王,多數是人品不合格的,然而那個年代,百姓又能怎樣呢?

河北博野縣興國寺塔和景龍四年那些事

2015.07.23,博野興國寺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