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要趁早,何必等高考

不久之前千很多人經歷了高考,那是決定人生的一次考試,高考結束後,熱鬧的校園變得冷清,很多學生熬過了高考的煎熬,又要面對人生的另一次考驗,是什麼呢?

高考剛熱鬧完,在此之後民政局也非常的熱鬧,我對於這種現象也是非常的好奇。本以為是很多新人準備在這個時間喜結連理,在瞭解之後才得知原來是很多夫妻在辦理離婚,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離婚要趁早,何必等高考

瞭解發現其實這些人的婚姻早就已經死了,但是為了不影響孩子高考,就一直將就著過了這些年。有個大叔說和老婆一直矛盾不斷,經常吵架,有時候鬧得不可開交。當孩子在家時,他們就會收斂些,怕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一直忍著,但是,當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只剩兩個人的時候,他們就會爭吵不休。

離婚要趁早,何必等高考

婚姻有很多個坎,從愛情進入婚姻是第一個磨合期,會讓很多女人不能忍受婚後雞飛狗跳的現實;

有了孩子之後兩個人升級為父母,初來乍到,每個人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是一個新的磨合期;

好不容易過去這兩個坎,後面還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中年危機......

人生是一場修行,而婚姻是其中最艱難的一段。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少年人的美好夢想;而要修好婚姻這段旅程,真的需要熬白頭。

婚姻中有這麼多大坑,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可是很多人入坑之前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反而是想用婚姻解決問題。

離婚要趁早,何必等高考

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女人希望通過婚姻提高人生價值和生活品質;男人希望通過婚姻得到生活照顧和穩定的根據地,可以專心在外打拼,施展抱負;

可是,婚姻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不能。

婚姻不可能一勞永逸的提高女人的價值感和生活品質,也許婚後能過上優渥的生活,但是如果自己不努力,自身價值和內在品質沒有提升,遲早也會配不上這種生活被甩出局;

如果男人不肯在婚姻裡努力和付出,婚姻也不可能為他提供穩定的大後方,早晚後院要起火。

拋開以上虛榮的目的,所有人都想用婚姻解決單身問題。

是的,在我國沒有婚姻自由,所以單身是個“問題”。

我認為婚姻自由要包括三個方面:結婚自由、離婚自由、是否結婚的自由。

在中國沒有“是否結婚”的自由,不結婚就是有病,就會被父母,被七大姑八大姨折磨,被社會邊緣化。

總之,所有人都想用婚姻解決問題,沒有人帶著一顆虔誠的心,認真對待婚姻這段修行中所要面對的功課。

入坑之前沒有想明白,已經入坑了我們該怎麼辦?

很簡單,要麼離婚,要麼好好修行。

可是我覺得離婚要趁早,不要等到孩子高考。

這些夫妻肯定不是孩子高考了才出現問題的,孩子高考父母四十出頭,他們在這個年紀仍然沒有學會相處,沒有能力解決婚姻中的各種問題,可見年青的時候更不會,這一路走來不過是不斷地積累問題和矛盾,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真的很同情他們,為了孩子不敢離婚,年年月月日日煎熬度日。

可是人生苦短,這樣浪費生命值得嗎?孩子們領情嗎?

帶訓的時候也遇到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普遍都很自責,很內疚,覺得是自己耽誤了父母的幸福;可是父母不離異,孩子就真的很幸福嗎?父母衝突、消耗、內戰,不斷的積累仇恨,難道孩子就是傻子嗎?他們一點感覺不到嗎?

高考一結束,父母迫不及待的攤牌,孩子只會覺得很諷刺,更難接受吧。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天驕的爸爸媽媽早就離婚了,卻為了他們姐妹扮演一對恩愛父母,她發現後沒辦法感恩,有的只是痛苦和憤恨。

我想,天下沒有一個孩子能體諒這樣的苦心吧。

現實中,就是有太多父母不能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婚姻,打著一切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傷害孩子。

比如陳冠希14歲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已經離婚了,他覺得被最愛的人欺騙了,導致性格叛逆,在以後的人生中很難信任任何人。

這些都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帶來的不可彌補的傷害。

既然婚姻已經死了,既然兩個人在一起,只有痛苦和互相消耗,那麼離婚是最好的選擇,放過自己,也放過對方,對孩子也是一種解脫。

孩子終日生活在緊張的關係和巨大的負能量中,無形中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父母忍得怨氣沖天,動不動就說為了孩子將就,孩子就成了父母的罪人,這一生都失去了幸福的資格。

說到這裡,問題來了,怎麼才能判斷婚姻是不是真的死了?什麼時候是真的需要離婚了?

對於那些為孩子將就了半生,非等到高考才去離婚的夫妻,我說了他們也聽不明白,理解不了,這個我們一會再說,先說說怎麼做好婚姻中的修行。

我們很少有人真正成熟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才走進婚姻,基本上都是懵懂無知的情況下結婚,導致了很多失敗的婚姻。

所以我現在特別喜歡一句話:結婚不怕晚,離婚要趁早。晚點結婚才不盲目,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早點離婚才能及時止損,人生苦短儘快奔赴前程。

茫然入坑也沒關係,成熟是人一生的功課,我們看看怎麼在婚姻的大坑裡走得從容優雅。

我們說婚姻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

最初的兩個人都懵懂無知,至少需要有一個人開始學習、成長、改變,去面對和解決婚姻中的各種問題,這樣一個婚姻才能維繫下去,最終越來越好。

這個人是誰呢?最好就是我們女同胞們先來成長改變。

為什麼呢?

之前說過,就社會大環境來說,由於性別偏好和社會分工的原因,男人的心理成熟度普遍比女人高些。但是回到個體差異來說,女人比男人成熟的更早。

在幼兒時期,男童還在專注於自我世界的時候,女童已經呼朋引伴開始發展社會功能;女孩10歲進入青春期,男孩要12歲才進入青春期;婚戀期的女人有非常明確又現實的目標,她們要找到安全又有力量的男人,為了哺育後代做準備,可能男人擇偶的時候還在受女人的身材、外貌所影響;女人生育後獲得巨大成長,被迫學會去愛,而父愛卻並非天生的,是需要培養的,甚至是帶有條件的,對於喜歡的孩子才能生起愛。

女人比男人成熟得早,女人又是家裡的定海神針,所以我們不先學習成長,盯著那些不開竅的男人只會延續痛苦。

除了女人成熟早以外,女人活在感受裡,感性脆弱,更貼近心靈;男人更多的活在頭腦裡,躲在防禦機制裡,冰冷強大,離內心更遠。修行就是修心,對於男人來說迴歸內心更困難,所以更加需要我們的帶領。

我們確定了女人是最好的人選,需要站出來學習成長,帶領愛人成長,經營好婚姻,那麼我們學習什麼呢?

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四葉花開有系統的知識體系:《夫妻關係問題和真相》講了男人女人的基本需求,夫妻相處的藝術;《智慧家長自我成長》講了思維方法、改變原則和智慧踐行的辦法,另外還有針對孩子教育的很多系統理論。

這些都是我一路學習過來的,受益匪淺。

只學習這些知識就可以成長了,解決婚姻中的各種衝突和問題?

不是的,還需要跟著老師們一起訓練能力,婚姻關係、家庭關係是非常親密、深刻的關係,要處理好這些關係需要必備一些能力,比如感恩欣賞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多元思維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提升才可以斷除我們的自動化反應,讓我們帶著覺知的智慧的解決問題。

很多學習過的媽媽充滿了感恩,繼而學習家庭教練,甘心一生追隨四葉花開。因為她們切實感受到了,當她們成長了,改變了,愛人確實給出了驚喜的回應,他們願意跟上來,慢慢的成長自己,他們的婚姻越來越甜蜜,家庭越來越幸福。

要想經營好婚姻,真的需要系統的學習,還要不斷地訓練和實踐,如果只是瀏覽一些碎片化的知識,有了問題才抱佛腳,這樣是成長不起來的。

那麼我們回到剛才那個話題,什麼情況下真的需要離婚?

如果一個人成長了,另一個始終不肯跟隨,一直活在過去的模式裡,那麼兩個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學習成長也有個馬太效應,因為不斷地向上,眼界心胸不同了,成長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那麼另一半落下太遠,兩個人因為沒辦法同頻,漸漸生活在兩個世界裡,這種情況下就該考慮離婚了。除非你真的對那個人非常有感情,願意接納他原來的樣子,即便你在天上飛,他在地上走,你也覺得幸福,這種情況可以不必離婚。

所以,我說那些非要等到孩子高考才離婚的夫妻,可能不理解是否需要離婚的判斷標準,因為他們都還沒有經過學習成長,處在一個混沌的沒有清晰的自我意識的狀態。

其實對於他們來說痛苦並不來自婚姻,不來自愛人,而是來自自己的心,自己所處的狀態,所以離婚也不能解決他們痛苦的問題。因為不會處理關係,離開婚姻他們還是會在各種關係裡痛苦,而只要活著,我們就離不開關係,不是嗎?

(喜歡我們內容的小夥伴,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藍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