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走讀學生比住校生成績好?

劉中香2


這個問題的結論有數據做支撐嗎?是哪個部門對哪個年齡段的學生做了統計,還是根據別人說、自己感覺做出的推測呢?

如果說在公立學校存在走讀學生比住校生成績好,這是大概率存在。因為公立學校走讀學生分成幾種情況:一是鄉村合併校後的中小學寄宿生;二是縣級高中學生及部分城市學校的高三學生。這些住校生很多是被動住校,家長沒有時間或沒有條件接送孩子,孩子住宿後完全憑藉主動性進行自我管理,學習中遇到問題如果不及時請教老師進行解決的話,很容易將小問題積累成大問題,進而出現成績一般的情況。相比於這些住校生,走讀的孩子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校情況,作業質量、學習效果能得到有效監督和管理。

如果拿私立住宿學校學生和走讀公立學校學生成績進行對比,這個恐怕還需要權威部門來進行分析研究,我們還無法得到準確的大數據。就孩子就讀的私立初中來講,學校管理費非常嚴格,孩子每天有效學習時間要多餘走讀學生,而睡眠時間也多餘走讀學生。從目前觀察看,孩子住校以來獲取知識的總量和取得成績要優於走讀學生。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其實無論是哪類學生成績好,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長把孩子放手交給學校的做法,是非常天真和不可取的。


入青0601


首先,如果孩子不能適應寄宿學校,就可以走讀,從整體成績看,寄宿比走讀好的太多了,我不知道題主從哪兒聽說,走讀比寄宿好,連教育的基本情況都不瞭解,請不要在這誤人子弟了。

其次,住校生普遍而且大面積成績超過走讀生!但是有少數走讀生會比住校生成績好,原因如下:那是因為住校生如果心思不注意落下,成績很難靠自修追上來。而走讀生如果成績落下,回到家父母還會讓他去補習班或一對一補習。前提還是看小孩的自主學習跟家庭的經濟條件!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應該是住校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自制力、自控力。 反正上大學也要住校的,早點住校適應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好。18歲瞭如果還要父母監督才能學好,估計讀大學也廢了;

2 住校生就怕有些搗亂的學生,休息不好第二天影響聽課;

3 我孩子住校學習也挺好的,偶然性的問題。適合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4 當年我是住校,隔壁班也是住校,當年的省文科狀元,探花,省理科狀元都是我們學校,都是住校。理科的狀元還是從初一到高三都住校。

5 我孩子的同學家就在學校附近住,同學的爸爸還是一個學校的校長,他就必須要求他的孩子必須住校…

6 在臨近高考的前一個月有些學生壓力大晚間睡不好覺有些家長就把孩子接回去每天走讀,十多天那些孩子的成績就很明顯的下降了,個人認為住校好;

7 我馬上高一,堅決不走讀,自控力不行在家想玩手機,還有家裡人比較多有點鬧,沒有自己單獨的房間會影響到他人;

8 以我自己兒子為例,住校的一年讓他成長了不少,我很是欣慰。

9 不一定。但是住校自控能力不強的可能會影響孩子學習,因為小時候家長管的比較嚴和周到,住校自由了,管不住自己的可能性更大,特別是叛逆期,溝通少了更不好......


遊戲大咖王


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這四個階段(大學在這裡不說,95%的學生都是選擇寄宿)如果按照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模式進行劃分主要是“走讀和寄宿”這兩種,這兩者之間最直接的區別就是寄宿學校的吃住都是在學校進行,而走讀學生是回家和休息,免去晚自修和早讀這個環節。初中和高中的軍事化管理模式說的就是“寄宿”,所以初中和高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全寄宿的,只有少部分學生選擇走讀。而對於小學和幼兒園階段因為課程相對簡單,時間充裕,所以大部分家長都讓孩子選擇走讀,只有極少數民辦性質的學校會採取全寄宿的模式。


對於處在中學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其結果對人生的影響都是深遠的。那麼這時候選擇“走讀還是寄宿在校”就顯得尤為的重要,那種對學生更加有利呢,又是否真如標題所說,“走讀的學生成績會比寄宿學生更好?”

首先不可否認走讀學生確實有部分會比寄宿學生更好一些,但是要說走讀學生普遍要比寄宿學生更好,我是不認可的。

因為初中和高中這兩個時期的學生在心智上會比較的浮躁和輕狂,當然在自制力上也是比較欠缺,如果選擇走讀,又缺少來自家庭的監督,那麼就會很容易“天高任我飛”心態,這是其一,再者選擇走讀在家學習的時候,經常會有親人和客人的到訪,那麼孩子不免要出去接待下客人,還有父母時常的嘮叨、瑣事都會一定程度上干擾孩子的學習,

最後對於自制力不強的孩子來說,家裡的電視和電腦遊戲、手機都是很大的誘惑。

任何一個事物的優勢和劣勢都是相對而言的,那麼相對於誰?當然是相對於實施者,優秀的人會還巧妙的克服誘惑,發揮長處,但是很多人卻是很難做到的。走讀和寄宿這兩者同樣是如此選擇走讀需要依賴於孩子的情況和家庭所能夠營造的教育環境

。如果不能夠做到還是儘量不要選擇走讀。說說走讀學生成績優秀比例要比寄宿學生要大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走讀的學生相對於寄宿學生來說是比較少的,少部分的成功都會被放大在具體比例上,當然會有更高的成功率,但是實際參考意義不大。


如果要說可能會造成走讀學生成績提高更快的因素,具體的外因應該是以下幾點吧

NO.1 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念安排學習時間,更加健康的生活作息時間

對於高中階段來說,學校因為肩負著當地教育局下達的升學指標,都會在保證科學休息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壓縮休息時間,保證住宿學生的時間更多的用於學習,但是人一天的精力值始終是有限且固定的,即便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超過極限,強行集中學習難免會顯得力不從心,這時候的學習必然是低效的。但是

對於走讀的學生來說,因為可以不用進行晚自習,所以可以自由安排這些時間,進行針對自己的查漏補缺,更加不會出現科任老師要求學生在自習時間完成它的作業,打亂學生個人的學習計劃。這是一點

再者就是宿舍環境不可否認人都是群居動物,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對於住宿學生來說,晚上睡覺的是時候聊天是必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怕的是通宵達旦的暢聊

嚴重影響明天的上課狀態再者宿舍一個人熬夜加班的學習看書,一定會影響同宿舍的同學,一人做眾人學,但是這樣一種學習方法是低效的而且會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勢必會影響明天的精神狀態但是對於走讀生來說,因為不在學校進行住宿,所以可以完美的逃避這樣的影響,按照自己的計劃的作息時間進行休息。

NO.2 更加安靜且有利的學習環境

對於家庭教育比較成功的家庭來說,選擇走讀的其中之一優勢就是,學生在經過一天的重壓學習過後可以和家長進行心理溝通,釋放自己內心積蓄的壓力,家長時常問候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對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疏導心理壓力的作用。也能夠讓孩子明天的學習更加具有精神活力。再者對於寄宿生來說,在一個集體大環境下進行晚自習,其中難免會和身邊的同學開小差,時常也會有一些瑣事的干擾,但是對於家庭環境比較好的走讀生來說就沒有這樣的擔憂。

NO.3 來自家長的監督力量

在上面也說人都是群居動物,極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的。孩子的就讀學校的學習氛圍比較濃厚,這當然最好。但是如果學習氛圍比較差,懶散,容易滋生早戀和遊戲宅男宅女,那麼這對於孩子來說勢必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一般來說,選擇走讀的學生家庭環境都是的比較優秀的,來自家長的監督力度比較大,這樣一種一對一的監督效用肯定是要比學校老師一個人監督幾十號學生要更加的顯著。再者孩子處在這樣一種叛逆期,本身自制力就比較的弱,這時候來自家長的監督和把控就顯得尤為重要。

NO.4 健康的飲食和營養

選擇走讀,孩子在每天的飲食都是在家裡完成,那麼家裡的飯菜肯定是要比學校裡面更加的豐富和更具營養的,是學校食堂無法比擬的。所以會讓孩子有更強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對孩子明天的學習也是更加有利的。再者走讀生也會避免“生活費問題”,很多這個時期的學生對錢財的把控是比較弱的,很多住宿生會出現上半個月豐衣足食,下半個月節衣縮食的情況,因為下半個月生活費不足,“民以食為天”倘若吃飯問題都不能解決,又何談學習?,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同樣不能保證。但是走讀就避免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走讀生因為基數比較少,所以部分學生的成功會放大到比例數據上,比較可觀和亮眼,但是在總體學生優秀基數上還是寄宿更具優勢(參考衡中和毛中都是採用寄宿的模式,其成功基數大家都懂)。走讀的優勢也主要是體現在時間自由和良好的家庭環境上。

最後個人覺得,一位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是否走讀沒有太大的關聯,時間自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也非主導因素,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這兩點內因,如果能夠將這兩者做到極致,完全是可以忽略外界影響的。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在孩子成長的人生路上,父母的陪伴其實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18週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思想觀念並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校的教育,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和監督。


一、孩子的學習習慣在慢慢的養成,容易受同伴的影響


走讀的學生回家之後,得到家長很好的管理,能夠一心一意的寫作業複習功課,慢慢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住校學生,在學校的作業、預習、複習,主要在自習課中進行,依賴於自己的自覺性,如果學生自制力較差,就會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會出現抄作業在自習課中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等等現象,久而久之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二、建議條件允許儘量選擇走讀


如果家離學校相對比較近,家長有時間來管理孩子的學習,有能力為孩子做簡單的輔導,並且能夠控制孩子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建議可以選擇走讀。


三、各有利弊


走讀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自制力、自控力。同時可以減少孩子耽誤從學校到回家的路程時間。並且孩子在自習課中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來學習,會有老師做相對的輔導,能夠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怎樣選擇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孩子的特點


選擇走讀還是住校,要依據孩子的特點,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力較強,學習習慣較好,而家又離學校較遠這時可以選擇住校。但家長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各方面的變化,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決勝網


事無絕對,我不知道題主的結論是從何而來,看了看其他人的回覆也有表示認同的。但就我的經歷來看,情況正好是相反的。

我當年上高中的時候是住宿生,學校住宿和走讀的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無論是平常的成績還是最後高考成績住宿生都是普遍高於走讀生的,而且成績最好的幾個人基本上也都是住宿生。成績最差的(相對差,因為是重點班成績差的最後也考上本科了)幾個反而多是走讀生。

所以就我個人經歷來看我是不認同題主的結論的!

不過現在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我就不清楚了,畢竟二十多年前各種“誘惑”和“干擾”沒有現在這麼多。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由於學風等差異是否存在不同?

自我當初的高中為例,因為是重點高中,學風非常好,住宿的學生下了晚自習洗刷完畢熄燈之後就紛紛開始拿著手電筒看書學習,後半夜一兩點你出去上廁所就會發現很多宿舍都有人在學習。而我所在的宿舍人人都會熬夜,所以在這種環境中“想不學都難”!至於什麼走路背書、邊吃邊看、蹲個坑還得帶本書啥的也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但是我在想,如果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宿舍並沒有這麼好的氛圍,同學彼此之間相處的也不太融洽,那麼住宿肯定不是最佳的選擇!

就我們當初班主任的描述(家長跟老師聊的)來看,走讀學生有些人在家裡幾乎也是如此。

所以最後我們班全部考上了本科。

住宿VS走讀

我個人沒有很強烈的站隊傾向,在我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

有些人不合群,有些宿舍不和諧,有些學風不太好,又或者是自學能力極強、有自主招生需求或者補課需求的等等這種情況我建議還是走讀的好!

如果沒有以上問題,那麼住宿也是極好的,好朋友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既能相互督促又能收穫不一樣的友情。

另外,住宿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會減少很多外在誘惑和干擾,對於自控力差一些的學生我認為還是有好處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是不是共同現象,我們班前三名的確是走讀生,但是孩子們還在六年級,我想孩子成績好與差與是不是走讀生關係不大。

(一)我們一起來分析住校生和走讀生的優劣。

1、住校生比走讀生更有規律。

住校生在學校的時間比較多,特別是上學期間,幾乎都是學習,吃飯,睡覺和運動,很多時候還有老師監管,這都是比較有規律的生活。而走讀生要經歷上學,放學的過程,要經歷在家休息的過程,如果孩子自控力比較差,家長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特別是初中高中生容易染上上網、賭博的習慣,影響學習。

也不排除個別住校生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其實,那不是在學校裡受到的影響,而是在校外受到的干擾。

2、住校生的自理生活能力往往更強。

孩子上了初中和高中後,完全可以適應學校的生活。孩子在學校生活,就必須要面臨洗衣、疊被子、收拾寢室等事情,要自己打飯、洗碗、打開水。這些事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

當然,我不贊成孩子過早地離開父母,特別是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有的家長幼兒園、小學一年級就將孩子送去當寄宿生,我還真不敢苟同。

3、同等條件下,住校生更注意團結協作。

不是說走讀生不注意團結協作。而是在同等條件下,或者是同等性格特徵的孩子更注意團結協作。因為在學校生活在寢室裡生活,畢竟是一個團體。真的,寢室需要團結協作。整理寢室需要團結協作,在寢室裡生活也需要團結。而走讀生就會少了這一個生活體驗,那麼他得到的有關團結的鍛鍊相應就會少一些。


4、走讀生的性格往往更開朗。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小朋友如果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孩子會更陽光,更活潑,更開朗;如果爸爸媽媽沒在家,孩子就顯得比較沉默。所以很多的走讀生性格相對來說要比住校生開朗。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今年六年級, 交費時,他教的是住校生的錢,但是過的是走讀生的生活。三頓飯在學校裡邊兒吃,因為離家也不是太近,回家吃太耽誤時間。但他媽媽卻每天堅持早晚接送,不是媽媽溺愛孩子,而是因為這個孩子太活躍了,他媽媽擔心孩子在學校裡會管不住自己。家長會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

所以很多走讀生的性格相比住校生開朗。

(二)孩子的成績與什麼有關?

1、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對他來說才是事半功倍。

2、家庭教育。

這是影響孩子,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

家庭和諧,家庭教育得力的孩子往往會早早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孩子老師的親和度以及責任心。

孩子喜歡某位老師,那麼對他的課也會更喜歡。上課也就會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問題,課後作業認真完成,所以,老師的親和度對孩子影響挺大的。

當然,影響孩子成績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老師的責任心。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會選時關注孩子,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情況。

孩子成績的好與差,與是否走讀是沒有多大關係的,關鍵是要看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這是一個沒任何依據的問題,做老師的都會給你說,事實往往相反。

在我的班級裡,住宿生比走讀生成績要突出的多,而且走讀生成績波動大,深究下去,與家庭的影響特別大。

第一,住校生一週甚至半個月都在學校,個人生活、學習、交際都要自己處理,獨立性較強,且對自己負責,比較成熟些。相對來說,走讀生對家長依賴性強。可能就是回家後一頓飯的工夫,心情就由好變壞,或由壞變好了。接下來直接影響其在學校的學習。

第二,時間上,住校生擁有更多時間,如果安排合理,學習時間充裕,自然會好很多。

第三,住宿生在集體生活中,更容易有和諧的同學環境,識大體顧大局。長時間後,缺點暴露,自己解決,經歷過痛苦的適應他們更知道如何和同學合作,也會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優勢互補的長期學習夥伴。

學習的環境、時間、效率都很重要,學習好的學生往往能很好的處理三者的關係。


心靈聊齋


從我高中住校的經驗開來講,住校生的成績確實沒有走讀生的成績好。在高中我們班是整個年級重點班中的重點班,成績好的,能考上班上前幾名的大多數都是走讀生,住校生只有一個能考上前幾名。另外很多的住校生的成績在後期都會下降,而走讀生的成績都會上升。我覺得走讀生的成績比住校生的成績好有以下幾點:第一是營養問題,一般來講住校生的伙食比走讀生的伙食要好得多,只要你離家不是特別遠往往能吃到可口的飯菜,並且營養還很豐富。住校生在學校裡面確實吃不到什麼可口的伙食,唯一可口的就是泡麵。第二是走讀生完全不用擔心生活費的問題,在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往往不是特別強,對於很多住校生來講,財務管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情況都是前半個月皇帝,後半個月乞丐。對於後半個月營養跟不上的話,學習起來也很吃力,成績自然也跟不上了。第三就是容易受到同寢室人的影響,很多寢室在大晚上都會開展深夜聊天模式,這是不可避免的,畢竟人是群居動物。第四也是受同寢室人的影響,比如這個人要加班熬夜點燈看書,那個人要睡覺了,那麼這樣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數情況是一個人在看深夜書時,會導致全寢室的人一起看深夜書,這樣對於一些人來講休息不好是必然的,休息不好必然導致第二天的學習不好,學習不好必然導致成績不好。第五就是同寢室人的關係,萬一遇到關係很僵的時候,那麼寢室的鬥爭必然會消耗大量的精力,也必然會導在學習上的精力不夠,成績自然也會出問題。第六是住校生實行的是統一化的管理幾點歇燈就寢,幾點起床都是統一的。而走讀生相對比較自由,他們晚上想學習幾點就學習到幾點,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想休息就休息,完全不受他人的影響,尤其是受他人影響看書的時候是最沒有心情的。這樣的學習效果必然會很好,並且壓力也會很小,從這方面開講,走讀生的成績相對來說會比較好。另外我們學校在6:20的時候會打起床鈴做早操,想多睡兒是不可能的,而走讀生可以多睡一會兒,這樣的心情也很不錯,學習成績自然也好啊,走讀生完全可以在7:10進教室,而住校生必須在6:20起床,所以這就是差距。還有一點是住校生深夜翻院牆出去上網的問題,走讀生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有家長管著。所以從這幾方面講,住校生的成績是沒有走讀生的好的。


Ace阿木羅羅


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和父母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現在很多父母有一個比較大的認識錯誤,就是我把孩子交給了學校,成績不好就是你老師的問題,這樣的現象是錯誤的。所以這個走讀和住校的學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家庭教育的參與度。


相關數據調查和幾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發現父母對孩子學習過程參與比較到位,積極配合老師完成家庭方面的教育孩子的學習、情緒和心理發展等等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很多父母在家裡對於孩子的學習其實參與度還是不夠,因為我們看到即使是學校作業簽名,很多父母都是隻是隨便籤名,對於孩子的學習方法、作業效率、學習習慣等等不夠注意。所以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細節決定成敗,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我們雖然不是任何一件學習上的事情都要馬上幫助孩子,但是孩子每一個學習過程的細節問題,我們要去關注和了解,在關鍵問題和重要習慣上一定要把關好,不然學習的問題始終會出現浮動。


而住校生都是長期在校學習和生活,平時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所以這樣一來,所有學習都壓在老師身上,雖然老師有專業的教學能力,但是對於孩子一些習慣和學習思想等等問題,還是沒有家庭更具優勢,而且我們也無法做到家庭父母那樣的長期的個性化教育。


所以這個就是住校和走讀生,其實不管怎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要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探討,誰也不能代替對方的作用。


思維數學小課堂


但是,仔細一想這個問題情況相反才對,畢竟住校可以給學生節約下大量的時間,有助於提高成績。然而,對於一些自制力很差的學生,住校是他全面退步的開始。作為高中班主任,管理壓力最大的是高一,這個階段的學生由於剛從中考的緊張中走出來,心理上非常放鬆,進而對自我要求不高,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習氣。


於是,住校就等於遠離了父母的監管,可以自由無拘束,最大的問題肯定是手機了。有多少住校生是被手機和遊戲徹底的從初中的學霸變成了高中的學渣,特別是在高一的第二學期,學生兩極分化明顯,原因就是不少學生從高一開始就不夠認真,學習不用心。問題越積越多,考試成績越來越差,直到後來自我感覺已經無法趕上,於是就放棄了。

因此,住校對於自制力強、學習刻苦、不受外界影響的學生來說,是絕對有利的;住校對於那種一直以來都是在父母監督下學習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這樣的學生就應該走讀,將一直以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始終保持下去,對學習必然有好處。

另外,我們也可以認為,走讀生的進步是相對住校生的退步而出現的。因為,拋去學生自身的因素,住校對高中生學習的積極作用是明顯的。筆者2013屆帶畢業的學生中,有一個女生宿舍,八個人,高考全考上了重點大學;2014屆帶的復讀班,一個男生宿舍,不僅全上重點,其中有四個考的是985名校,足見住校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