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媽媽成潮流,網絡時代如何教育好女兒

近年來,短視頻與直播平臺不斷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亂象,記者長期調查發現,這些平臺內還隱藏有一個混亂的少年兒童交往圈。戀愛、懷孕、生子……這些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都被輕易打破。其中許多行為,不僅是對倫理道德的無視,甚至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你能想到,下圖中的這位不到16歲的女孩已經是媽媽了嗎?她懷中抱的嬰兒,就是她自己的孩子。

未成年媽媽成潮流,網絡時代如何教育好女兒

在“快手”APP上,19歲女孩楊清檸,是最受歡迎的網紅之一。

18歲生孩子的她,和孩子的父親王樂樂,共計擁有4500萬快手粉絲,一次曬孩子的直播,能收到280萬次點贊,影響力非同小可。楊清檸懷孕後,幾位17、8歲的網紅也爭相宣佈懷孕,早孕成了一種時髦。

而下面的這個女孩,也是一位16歲的小媽媽。

未成年媽媽成潮流,網絡時代如何教育好女兒

這些並非極端個例。

在某些短視頻平臺上,有數以萬計的相似視頻。儘管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未達到男二十二週歲、女二十週歲的法定婚齡,婚姻不受法律保護。但在這個社交圈裡,低齡生子不但不需要隱藏,反而能成為炫耀的資本,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關注。

未成年媽媽成潮流,網絡時代如何教育好女兒

上圖中這個17歲的姑娘,擁有兩個孩子和五萬粉絲,作品經常登上網站熱門。她會在每條視頻的封面,不厭其煩地強調自己生娃多、當媽早。

這些未成年媽媽大多生活在農村或小城鎮,早早輟學生子,往往是奉子成婚。她們社交面窄,生活單調,渴望被關注。當發現在如此火爆的視頻平臺上,靠強化低齡媽媽的屬性能夠受到矚目,她們掀起了爭當“全網最小媽媽”、“全村最小媽媽”的風潮。

未婚媽媽成為熱播視頻,傳播者置社會責任於不顧,不但不及時屏蔽、攔截,為了博眼球、引流量反而推波助瀾,把極端事件炒得司空見慣,成為青少年跟風的潮流,平臺將受到怎樣的監管,是否負法律責任,央視新聞還在繼續跟進關注。

白巖松說:“我們永遠不要期待這些平臺會立即變得有道德感,特別自覺,能把很多事做好......”

平臺消費這些未成年媽媽是可恨,可是這些未婚媽媽甘願被平臺消費更可悲!

每個未成年媽媽的背後,都有一個無知少年,有兩對不會教育的父母,甚至和整個社會的歪風邪氣脫不了干係。

問題出現後,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歸咎責任是沒有用的。說到底,作為社會的一員,社會風氣變成這樣,我們的孩子如此瘋狂,我們每一個都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心存美好,傳播愛和正能量,我們的世界該多麼溫暖,我們的孩子該多麼幸福富足,怎麼會用自毀的方式博得關注,彰顯價值?

聽起來很遙遠的目標,其實只要教育好我們的孩子,關心愛護身邊的每個生命,每個人都這樣做的時候,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

那麼在信息監管漏洞,在網絡的歪風邪氣下,我們該怎麼教育好自己的女兒?

首先,物質上不虧待

物質上不虧待很簡單,為人父母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學習資料,這是最基本的,不虧待就是孩子的消費水平不能低於周圍人的平均水平,基本的物質需求滿足了,孩子才會有安全感。人的價值不是由金錢和物質定義的,我們沒必要因為物質匱乏感到自卑、羞恥,話是這樣說的,但是有幾個成年人的內心能夠強大到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完全不受經濟水平影響?何況是幼小的,心智不健全的孩子呢?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物質氾濫,奢侈浪費不可取;憶苦思甜,挫折教育更不可取。

其次,精神上要富養

精神上的富養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愛女兒,欣賞女兒,提升女兒的價值感;我們父輩們是被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輩們養大的,我們是被奉行挫折教育的父輩養大的,現在的孩子是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長大的,中國父母向來是否定孩子的時候多,缺少鼓勵欣賞的傳統,在打擊、否定和批判下長大的孩子,缺愛、價值感低,這些是女孩子早戀、早婚的根本原因。因為缺愛,因為價值感低,她們會因為男孩子一點點的欣賞和關心,就感受到巨大的幸福快樂,為此什麼都願意付出。而這些欣賞和關心,是父母可以給予的,如果父母用持續的關愛和欣賞養育女兒,她的內心是強大的,充滿價值感的,就不容易受到異性的誘惑,她會有主見,有分辨,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會在愛情裡迷失自己。

一種是給女兒提供儘可能多的體驗機會,感受生活的豐富,她就不會被新鮮刺激所誘惑。可能有人說,世界那麼大,那麼精彩,可是我們的時間和金錢卻是有限的,這是事實。富養的體驗也未必就是世界走遍,開豪車、坐遊輪、住五星級酒店。

富養女兒就要讓她多讀書,看看董卿,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手扛起了《朗讀者》的製作和支持,讓我們在朗讀中感受文字背後的價值,讀書對一個人精神上的滋養不必多說了。富養女兒就要讓她融入社會,像特朗普一樣沒事帶女兒去辦公室轉轉,讓她瞭解工作的狀態和價值;和孩子一起做義工,去敬老院陪老人說說話,讓她體驗時光的無情和青春的無價......只要用心,生活中處處是風景,一個用心體驗生活的女孩,她的內心是獨立的,精神是富足的,不會用感情填補內心的匱乏。

最後,做好性教育是必要的

談性,是中國人的禁忌,跟孩子談性,無法啟齒,更覺得沒有必要。但是性是總歸要來的,早晚要面對的問題。現在信息發達,我們三緘其口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從同伴、從網絡上獲取性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魚龍混雜,我們無法監管。在荷蘭,父母都會接受孩子把異性帶到家裡過夜,這樣反而多了一份安全教育和監管,因此荷蘭的青少年懷孕率和性疾病發生率都是全球最低的。

國情不同無需模仿,性教育也不是越早越好,原則就是孩子感興趣了,問到了,一定要滿足孩子好奇心,講的時候態度一定要真誠、坦然——這個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講得神神秘秘,孩子會更好奇;如果我們說的時候帶著禁忌和羞恥,這種感覺也會傳遞給孩子。為孩子解答的時候沒必要知無不言,以孩子滿足為度,孩子覺得夠了,不再刨根問底了,馬上打住就可以了,以免引出更多的棘手的問題。很多孩子偷嚐禁果只是因為好奇,如果我們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對,孩子會知道它是和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的事情。性教育也無法逃避性的到來,但是孩子不會盲目的去嘗試,造成無力承擔的後果;而是理智的有選擇的去嘗試,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