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廢人」成大學生新物種,我說這不是他們的錯

身邊有這樣一些大學生,看上去,他們有完善的學習計劃,有信奉的名言警句,還整天給自己打氣,但幾乎沒有按時完成過一項學習任務。不僅是學習,學校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他們也是帶著“熱血”參加,結果拖拖拉拉、什麼事都不幹,整個大學生活堪稱一事無成。

這些大學生有“遠大理想和目標”、有實現理想的願望、心態積極向上,但執行力很差、行動宛如“廢物”。他們是“口號派”而非“行動派”,說大話可以,做大事不行,被稱為“積極廢人”。立下大志卻磨磨蹭蹭不去行動,導致理想實現不了、目標無法達成,甚至連基本的學業任務都完成得比較困難。

“積極廢人”成大學生新物種,我說這不是他們的錯

大四學生小何就是積極廢人的一員,大一剛入校時,他是班級的“優等生”,高考成績排名前五。他本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很有信心,決定好好學習,爭取拿到一等獎學金,甚至是國家獎學金。只是,這種高昂的鬥志沒有保持幾天就消散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大學跟高中有很大不同,這裡有很多“好玩的、有意思的”東西,“比學習有趣得多”。慢慢的變得跟以前不一樣,很多想做的事情總是“沒時間做”,很多必須要做的事情總是“拖著不做”。別說獎學金,考試不掛科就算不錯了。大三時,身邊有不少同學都在備考研究生,他也嘗試著去考研,後來卻放棄了。大四上學期,找工作這件事被提上日程,他還是沒有做出一些改變,錯失了一些就業機會,如今馬上就要離校,他開始非常著急,也非常後悔。小何的經歷與“積極廢人”的描述極為相似, “做任何事都不上心、不盡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他們的共性。

“積極廢人”成大學生新物種,我說這不是他們的錯

很多人會對這些大學生嗤之以鼻,社會輿論也會認為這些大學生天性懶惰、不思進取。但是我卻很同情他們,我理解他們的迷茫無助,沒有動力,因為從心理發展來說,這些孩子在成長中沒有吃好五張餅,養育中有太多的不足和虧欠,所以他們才會表現得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動力。

孩子的成長是有內在規律的,所有的問題都是有原因的。

新精神學派埃裡克森將人成長過程中的生理慾望和作用在個體身上的文化力量進行綜合,形成了著名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將埃裡克森的理論結合家庭教育的實際,闡述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五個階段。在這五個階段,家長給予孩子的心理滋養就像照顧孩子的一日三餐一樣,需要家長依照孩子的需要科學給予。

而每個階段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心理養料?我們用五張餅做比喻,引導大家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積極廢人”成大學生新物種,我說這不是他們的錯

1、嬰兒期(0~1.5歲):信任餅

信任餅的餅陷是愛和規律的照顧,如果嬰兒一哭媽媽就過來照顧安撫,他就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基本的信任,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有了希望個體才有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埃裡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生的怒吼。”

2、兒童期(1.5~3歲):自主餅

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會了各種技能,說話、走路等,要求獨立,渴望探索新世界,從而產生自主感,本能的因為過多的依賴感到羞怯。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發展,希望自主控制身體,喜歡說“不”表達自己的意志。如果父母過度干預,或者對其探索行為進行嘲笑否定,兒童會產生羞愧疑慮,停止做各種嘗試和努力。自主餅的餅陷是接納和放手,自主餅吃好了孩子就獲得了意志品質,否則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恥、疑惑。

“積極廢人”成大學生新物種,我說這不是他們的錯

3、學齡初期(3~6歲):主動餅

這時孩子進入幼兒園,隨著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發展,孩子探索的空間更大,敢於有目的的影響改變環境,主動餅的餅餡是“主動探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吃好了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埃裡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4、學齡期(6~12歲): 勤奮餅

這個階段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決定性階段。孩子迫切地學習文化知識和各種技能,學會遵守規則,從完成任務中獲得樂趣,並強烈追求如何將事情做得完美。如果在這個時期孩子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並受到鼓勵和讚揚,就可以發展勤奮感;勤奮餅的餅餡是“價值”,吃好了孩子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裡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5、青春期(12~18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如果前面的信任、自主、主動和勤奮都沒吃好的話,孩子就沒有安全感、羞恥、疑惑、內疚、自卑、恐懼、困惑和迷茫。孩子通常會陷入“我到底是誰”的困惑。青春期的餅陷是自知,吃好了孩子就會得到自我同一性,知道自己是誰,能夠有理想有目標的去探索。沒有吃好自知餅,孩子就會一直處於衝突和混亂的狀態,對自己的認識就不夠,會通過很多叛逆、非主流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孩子所呈現的問題,都能夠在其成長過程中找到原因。在生命之初我們要和3億個精子賽跑,得第一的那個精子才能和卵子結合形成胚胎,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第一名,生命本身充滿了動力,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教養方式的問題把這種動力壓抑封閉了。不是為積極廢人辯解,梳理過去的成長問題,不是為了歸咎推卸責任,而是為了找到根源努力補救,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

您的孩子現在處在哪個發展階段呢?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一定要為他吃好這五張餅,這樣他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積極進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