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博士畢業,卻失業在家

孩子博士畢業,卻失業在家

11月份因為母親手術,我回河北老家看望母親的時候,去了一個朋友家作客,朋友非常焦慮的找我取經:“聽說你現在是做家庭教育的,你說我家孩子現在這樣,我怎麼辦啊?我真是愁死了。”

朋友是個高級知識分子,夫妻倆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從小到大也非常優秀,學習上一路碾壓同齡人,從小學讀到博士都是學霸。可是兒子博士畢業後就失業在家,畢業後也找了兩份工作,每次都幹不了幾天就不幹了。

我認識他的兒子,挺大一個小夥子,眼神裡帶著稚氣,一笑還有些羞澀,我們聊天的時候他正在房間吃著爆米花看電影,不時傳來他的爆笑聲,快樂得像個孩子。全然不知老父親在門外為他的工作、人生、未來愁眉不展,他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從小到大都是父母操心他的人生,他自己用不著操心的。反正他們都會安排好,他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他什麼都沒要求。

他的父母很有能力,託人給他找了兩份很好的工作,可是哪個都沒幹到一個月,他打電話跟那個老領導瞭解情況,對方說:“你兒子是很優秀,但是他對工作心不在焉,該乾的不幹,捱了批評就鬧情緒,不遵守組織的規定,對同事愛答不理......”

“你說好好一個孩子怎麼就變成了這樣子?我們費了那麼大的心血,心想他博士畢業了,可以找個好工作,光耀門楣了,他天天躲在房間裡吃垃圾食品看肥皂劇。”

我說:“正常啊,因為別的孩子吃垃圾食品看動畫片的時候他都在學習,現在不用學習了要把失去的時光補回來。”

我雖然很為老朋友著急,但是孩子都已經成年了,事到如今我們能做的十分有限。

很多家長都像我這位朋友一樣,總以為孩子只要身體健康、成績好就萬事大吉了,就是個優秀的孩子,將來一定能有個光明的未來。

從孩子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識字和各種才藝,每每以他在人前的表演感到榮耀,人生那麼多的遺憾,孩子的優秀終於可以為我們晦暗的人生添一抹亮色;孩子上學了,我們全身每根毛孔都緊張起來,一心一意的盯著孩子的成績和排名,我們覺得這是為他的未來負責,可是我們卻偷走了孩子的當下,孩子每天活在壓力和期待裡,除了學習什麼都沒體驗過;終於大學畢業了,我們託關係找門路給孩子找工作,不捨得讓他吃一點苦,不告訴他人性複雜、世道艱難,當他面對激烈的競爭和紛繁的人事敗下陣來,卻抱怨孩子不爭氣。從小到大他除了學習什麼都沒做過啊,不上學了他就什麼都不會,這能怪孩子嗎?

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是真的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是真的成功。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龍應臺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其實我們也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決所有問題,自己承擔人生的風雨。

所以,如果真愛孩子,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那麼怎麼來培養呢?言傳身教,做給孩子看。首先我們就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獨立自主的人。切實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分內的事情盡力做,出了問題敢擔當。其次,我們家長要注意,包辦代替屬於過度的負責,而過度負責就會偷走孩子自己的責任心。

再次,在孩子遇到困難和犯錯的時候,我們家長要懂得如何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當孩子懼怕犯錯的時候,就變得不願意承擔責任。就會推卸責任,找理由找藉口。

最後我們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買單,承擔後果。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成長。

我們總是這樣,越在乎的東西越要緊緊攥在手心裡,這是真實的人性,無可厚非。但是孩子是獨立的生命,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如果我們不肯放手,他怎麼能生長、發育、壯大呢?就像教孩子學走路一樣,只有我們真正放手,孩子才可能學會自己走路。當孩子自己能走的時候,我們還總是牽著拽著,怕孩子摔倒,孩子就會大哭大叫,推開我們束縛的手。我們那麼愛孩子,如果不會愛,愛錯了,不但無法幫助孩子成長,甚至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好孩子的觀眾,而不是導演,人生是孩子自己的,需要他自導自演。我們只要做好觀眾,在孩子做到的時候鼓掌獻花,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樣才能幫孩子演好人生這場大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