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市場低迷,區塊鏈從業人員待遇不斷下挫!

區塊鏈熱潮在今年上半年一度走冷,由於幣價下滑、融資降低,整個行業都處於低迷狀態之中,人才市場也自然迴歸理性。

8月1日,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網站發佈了上千條和區塊鏈息息相關的崗位招聘信息,包括區塊鏈產品經理、區塊鏈運營總監、區塊鏈技術專家和區塊鏈財經編輯等。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和今年年初區塊鏈人才招聘熱潮相比,這次招聘提供的薪酬呈現明顯下滑,其中,一家公司招聘區塊鏈技術專家,月薪為4萬-5萬元,而早前10萬元月薪求人才並不鮮見。至於區塊鏈財經編輯,給出的薪酬為0.8萬-1.6萬元,這與年初6萬元月薪招區塊鏈編輯也存在顯著差距。此外,多名區塊鏈項目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直招人,但招不到。”

業內專家分析表示,區塊鏈熱潮在今年上半年一度走冷,由於幣價下滑、融資降低,整個行業都處於低迷狀態之中,人才市場也自然迴歸理性。

數字貨幣市場低迷,區塊鏈從業人員待遇不斷下挫!

招人難

在招聘網站發佈大量區塊鏈人才招聘信息的背後,是整個行業對人才需求表現出來的渴望。

琳達(化名)是一名招聘網站的獵頭,最近這半年她工作的重心有所變化,一方面簽約了不少新創的區塊鏈公司,另一方面也在為合作企業物色各種各樣的區塊鏈人才。

“每天的工作猶如大海撈針,但凡看到簡歷信息裡有區塊鏈一詞,就馬上打電話過去了解情況。”琳達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企業頻繁發佈對區塊鏈業務人才的需求,技術、研發、運營、媒體,方方面面都需要,但招聘難度很大,不好招。”

一家今年4月份剛剛成立的區塊鏈公司聯合創始人李鑫(化名)對記者表示,他們從成立之初就在招聘區塊鏈記者,但到現在沒有招到合適的人。“有經驗的基本上不會來,都想著自己創業,毫無經驗的要看對方有沒有激情和學習能力,我們一直在篩選。”他常常疑惑,是否自己對新人的要求太過嚴苛。

然而,對實際能力的看重愈發成為區塊鏈公司的一個理性選擇。李鑫介紹,現在的選擇是寧缺毋濫,經歷了一波狂熱之後,目前行業基本形成了一個共識:人要招,但要招真正能幹事的人。

Hello EOS創始人梓岑對《國際金融報》表示:“由於競選EOS超級節點,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招聘技術崗和採編崗,但都還沒有招到。”

比特幣交易網COO 、區塊鏈行業投資人王青雲也向記者嘆息,“人才難尋。”

北京大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金融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董寧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表示,行業正在迴歸理性,在浪潮剛剛興起之時,很多企業、創業者、從業人員都蜂擁而至,這是任何行業的常見現象。但只有行業內相對具有底蘊的公司和人才才能對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有深度的瞭解。

董寧認為,區塊鏈正在逐漸散去此前因浮躁帶來的泡沫,首當其衝體現在對人才的選擇上,“真正的人才成就真正的區塊鏈企業,最終留下來的都是這個行業最具價值的人和企業”。

迴歸正常

李鑫、梓岑紛紛向記者表達對人才的需求,但他們同時表示不會給出“人們想象中的那樣高價”。

李鑫透露,目前招聘區塊鏈記者,開出的月薪是7000元-2萬元。

梓岑也表示,“技術崗位2萬-3萬元,採編崗1萬元上下。”在他看來,區塊鏈人才崗位薪酬如果遠超互聯網,並不合理,因為他認為區塊鏈公司的造血能力並不比互聯網企業強。

一家區塊鏈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招聘海外運營崗位,要求“要懂區塊鏈、要會英語、會設計、懂運營以及海外的電報等”。但開出的價格只有8000元-12000元。

“我們這裡是一包攬,啥活都要幹。”這名負責人表示。

記者發現,這樣的現象在目前的行業內普遍存在。

8月1日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發佈的區塊鏈人才招聘信息顯示,一名區塊鏈產品經理要做“平臺功能架構、流程設計和原型設計;完成產品界面設計;負責產品開發項目週期;參與產品市場推廣方案制定並輔助運營工作等”,實際上身兼設計、品牌、運營等多重角色。

從此次發佈的崗位薪酬來看,整個行業都呈現明顯下滑的現象。其中,區塊鏈產品經理月薪1.5萬元-2.5萬元、運營總監(區塊鏈方向)2萬-2.5萬元、C++高級開發工程師(區塊鏈方向)2萬-2.5萬元、區塊鏈技術專家 4萬-5萬元、區塊鏈財經編輯 0.8萬-1.6萬元、區塊鏈工程師2萬-2.5萬元。

公開報道顯示,此前技術崗位月薪逾10萬元是行業常態。

區塊鏈媒體共享財經創始人史青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三四月份高薪招記者,開出了月薪3萬-4萬元,現在依舊在招人,但薪酬已有所下調。

炫生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程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段時間由於國家對ICO進行嚴厲管控,發幣的項目大幅度減少,而且目前ICO項目存在高度同質,簡單進行代碼複製、修改就能上線等問題,這對行業產生了較大的衝擊。

“還有,當前有很多培訓機構正在大量培訓一些技術門檻不高的課程,輸出的應用層開發人員大量增多,造成供給變大,而需求卻在減少,所以薪酬降低也是很自然的事。”程東如是表示。

融資遽減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認為,目前區塊鏈的實際應用依然較少,在經歷泡沫之後,資本正處於退潮期。

王青雲也對此感受頗深,他對記者透露,“春節前後區塊鏈最火熱時,隨便做一個區塊鏈媒體就能估值3500萬—6000萬元,項目融資往往非常順利,招人也就大手大腳。但是現在不行,沒有人願意投了,我一個朋友做了一個區塊鏈項目,希望融資2000萬元,但沒有投資方願意接洽。”

ICOdata.io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1月-7月,全球ICO融資額度呈現總體下滑的趨勢,分別為15.22億美元、12.73億美元、10.51億美元、5.64億美元、8.84億美元、9.09億美元和1.07億美元。經核算,7月全球ICO融資總額與1月份的數據相比,減少了92.97%。

同時,幣市的行情也低迷乏力。

數字貨幣行情網站非小號顯示,從今年1月到7月,比特幣價格經歷大幅下滑,1月最高峰時,比特幣價格曾達到17389美元,約合人民幣逾11萬元,比特幣總市值也達到2919億美元。然而,在隨後的跌落之中,其價格曾下跌到僅剩1月價格的零頭。截至記者發稿時,比特幣價格為7661美元,總市值僅為1316億美元,較之1月份,跌幅達到54.9%。

而由於受比特幣錨定貨幣影響,其他主流數字貨幣如萊特幣、以太幣等均呈現類似走勢。多名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幣市行情下挫,帶動整個區塊鏈市場下滑,這也是區塊鏈人才價格降低的主要原因。

21世紀什麼最貴?可能是區塊鏈人才。

從上海某211大學碩士畢業的張巖(化名)今年暑期開始在一家區塊鏈公司實習,主要負責行業信息的收集,實習期間工資為8000元,轉正以後月薪將達到22000元。

張巖的起薪已經遠高於應屆畢業生首次就業的工資水平。根據上海市人社局的統計,2017屆上海高校畢業生中,本科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4793元,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8001元。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行業人才緊缺度高,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少,供需失衡導致人才溢價較高,預計兩到三年後,待到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全面開花時,市場的供求關係會進入一個穩定階段。

區塊鏈人才有多貴?

“我們招人一直都不順利,一個季度可能能進來5-8個人,只能達到我們預期的20%。”雲象區塊鏈創始人鄧旭一直希望將團隊迅速擴充到擁有100人的技術人員的隊伍,但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數字貨幣市場低迷,區塊鏈從業人員待遇不斷下挫!

朋友圈招聘信息

他向中新經緯指出,目前區塊鏈底層技術人才一般年薪在50-80萬之間,而應用方面的人才則在30-50萬之間,能夠主持區塊鏈項目的還會給予期權激勵。但即便如此,還是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

求賢如渴,這四個字用來形容當下企業對區塊鏈人才的渴求再合適不過。李思鴻(化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今年上半年,這家上市公司也上線了區塊鏈項目。近期,他所在的團隊需要招聘一名區塊鏈分析師。他在朋友圈上發了一個招聘廣告,要求做過金融行業賣方分析師,最好了解區塊鏈行業但不強求。“推薦成功我願意給1000元獎勵。”沒過幾天,李思鴻便把這個獎勵升級到了一臺iPhone X。

在某招聘網站上,搜索“區塊鏈+技術”兩個關鍵詞,跳出來的職位年薪多數在30萬以上,上百萬的也不少見,一些金融投資公司和網絡遊戲公司給出的薪資甚至可以達到200萬。以礦機霸主比特大陸為例,其招聘的CTO(首席技術官)崗位給到了60-96萬年薪,但對學歷要求並不高,“計算機等相關專業本科以上”,但要求熟悉鏈圈/幣圈實際運用規則,曾參與某個區塊鏈或交易所開發項目優先。

數字貨幣市場低迷,區塊鏈從業人員待遇不斷下挫!

某招聘網站截圖

研究崗位的薪水也同樣不菲。火幣網近期招聘一位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年薪最高可達140萬,並稱將優先考慮知名證券公司專業大咖和區塊鏈行業的自媒體專欄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招聘公司中,既有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公司,也有中國平安、德勤、復星這樣的老牌金融企業。

區塊鏈相關人才的薪酬已超過以往薪酬最高的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獵聘網發佈的《2018Q1中高端人才薪酬與流動大數據報告》顯示,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的平均年薪突破20萬元,而區塊鏈的平均年薪則超過30萬元。上述報告也同樣指出,與人工智能等在金融創新領域中亟需的人才相比,目前招聘企業對區塊鏈人才在學歷、經驗等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

Boss直聘的數據則指出,截至2018年2月,區塊鏈相關崗位佔到互聯網行業總崗位量的0.41%,但專業區塊鏈技術人才的供需比僅為0.15,供給嚴重不足。

數字貨幣市場低迷,區塊鏈從業人員待遇不斷下挫!

某公司招聘信息

高薪找不到人的尷尬局面如何破?

“我理想中的區塊鏈人才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有計算機基礎,二是有算法基礎。”鄧旭說。

據算力智庫創始人燕麗介紹,區塊鏈的人才分三種類型:一是做內容研究方面,這類人才原來大多從事財經資訊類、傳統研究類等工作,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培訓適應就可以上手崗位;二是產品的技術開發類,這一塊需要成熟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如研究底層數據開發、數據存儲等方面,他們需要在區塊鏈的場景中重新分配自身的工作領域,經過兩到三個月可以適應崗位需求;三是產品需求的提煉師,這是最難找的人才,他們既需要懂區塊鏈的業務邏輯、挖掘痛點,又需要懂技術,能夠將客戶的需求與技術開發人員的能力溝通串聯。

數字貨幣市場低迷,區塊鏈從業人員待遇不斷下挫!

億歐智庫分析師尚鞅也向中新經緯指出,區塊鏈本質是分佈式的加密數據庫,核心思路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是從比特幣演變而來的,此前高校裡幾乎沒有開設相關課程,所以今天的區塊鏈技術從業人員大多是自學,客觀上凡是計算機專業背景的都有條件能學會。但是技術不是關鍵,關鍵是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只有當某個場景下,將數據進行分佈式存儲能夠具備不可替代性和為企業帶來顯著效益的提升,才算是好的應用場景,所以鏈上的應用目前仍屬於探索階段。

“應用型人才太少了,”尚鞅說,任何新技術的應用轉化都需要一個過程,而目前很多技術人員不懂產品。

鄧旭分析當前造成區塊鏈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方面,區塊鏈普及速度快,而技術人員數量較少,造成了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區塊鏈實際上是綜合性技術,囊括了計算機語言、算法、通信、密碼學等四大塊,目前高校培養的人才一般只具備一兩方面的知識儲備。此外,隨著去年ico的火熱,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區塊鏈公司,進一步加劇了區塊鏈供需失衡的局面。

隨著區塊鏈概念的大火,一些高校開始開設課程,培訓機構也紛紛入場分羹。燕麗建議,偏理工科的頂尖高校可以繼續發揮優勢,培養區塊鏈技術應用人才;而在業務方面上,仍然主要依靠傳統行業轉型過來的人才進行填補;社會組織、研究中心等機構可以組織區塊鏈行業人才的職業培訓,但好的職業培訓必須要持續兩到三個月,而非兩三天的“速成”培訓。

不過,鄧旭指出,現階段培訓只能為行業補充一些中低端的技術人才,但解決不了高端人才的問題。尚鞅也指出,開設了相關課程的大學也面臨難以留住師資的問題。“一方面容易被企業挖走,另一方面,真正懂技術和應用的人大多選擇自己開公司,或者去炒幣了。”

“區塊鏈技術是一門離錢最近的技術,因此很多人沉不下心來做技術,而且技術很複雜,又比較枯燥。”鄧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