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農牧身陷泥潭,昔日「明星養豬股」隕落?

7月30日,2018年絕地求生首屆全球邀請賽落下帷幕,中國的OMG戰隊獲得冠軍,但其幕後老闆侯閣亭和他父親侯建芳卻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侯建芳父子二人多次“同框出現”,但像這麼 “戲劇性”的出現在多篇報道里,卻是首次。兒子創立的戰隊拿了世界冠軍,父親的公司卻麻煩不斷。

一篇《萬字長文質疑雛鷹農牧涉嫌嚴重財務舞弊》文章,直接導致雛鷹農牧停牌後,實控人股權被凍結,公司債務逾期,信用等級遭下調等事件接踵而至。

曾經被冠上“中國養豬第一股”的“明星企業”,何以落得如今深陷泥潭,無法自拔的境地中?

“中國養豬第一股”

1988年,靠著借來的200元錢,高考落榜的侯建芳在家鄉辦起了養雞場,搭建了雛鷹農牧最初的樣子。2004年,在養雞生意穩定之後,侯建芳決定拓展業務,於是建立了種豬場,開始大規模養豬。彼時的侯建芳肯定無法想象,他能把一家養殖場做上市。

2006年,侯建芳事業的第一次轉折點出現了。經歷過非典,禽流感的侯建芳開始試水“雛鷹模式”——公司出錢建或者租豬圈,統一提供豬仔,疫苗和飼料,農戶按標準養豬。

依靠“雛鷹模式”,雛鷹農牧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張,其營業收入也不斷增長。招股書顯示,2007年-2009年期間,公司的銷售收入由2.1億元增長至5.4億元,年均增長61.66%;公司的淨利潤也由2165.49萬元增至8831.61萬元,年均增長114.96%。

就這樣,侯建芳把“豬”養進了深交所,雛鷹農牧也成為了第一家以生豬養殖和銷售為主業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當天股價最高達64.60元,雛鷹農牧因此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上市一年後,公司淨利潤達到了4.29億,同比增長248.58%。

快速擴張致資金壓力凸顯

然而,隨著雛鷹農牧的快速擴張,公司面臨的資金問題也逐漸顯現。

2011年,藉著資本的“東風”,雛鷹農牧不斷加大力度發展其主營生豬養殖業務,同時,還向上下游延伸其產業鏈。

同年1月19日,雛鷹農牧發佈公告稱,擬與三門峽市政府簽署生態養豬項目投資合作意向書,預投資規模為40億元。

在此之後,雛鷹農牧還宣佈投資1億元在開封尉氏縣、新鄭薛店鎮建立1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

進入2012年,雛鷹農牧依然行走在擴張的道路上,當年4月,公司連發兩次公告,稱分別投資4.5億元、3億元建設襄城縣年出欄30萬頭生豬產業基地項目和藏香豬養殖項目。

不到一個月,雛鷹農牧再發公告,擬投資20.2億元在衛輝市建設年出欄100萬頭生豬產業化基地項目。

上市不到兩年,雛鷹農牧的項目投資金額就高達7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25%,在當時引起了業內外的多方討論,紛紛表示其將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

據瞭解,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雛鷹農牧持有的貨幣資金只有4.41億元,公司的總資產也不過27.34億元,其投資金額比公司總資產的兩倍還多。

為了緩解外界的擔憂,雛鷹農牧的董秘吳易得稱,公司的資金壓力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由於投資項目建設工期長,並不是一次性投入70億,而是分階段投入,如三門峽生態豬項目,預計2016年建成達產,因此平均下來每年需投入10億元。

這一回復雖然暫時打消了外界的一些顧慮和猜測,但雛鷹農牧的擴張步伐並沒有停止,以至於到了2014年,雛鷹農牧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高達58.96%,是2012年的兩倍。

豬肉專賣受挫,上市四年業績首虧

在資產負債率升高的同時,自上市以來,雛鷹農牧不斷增長的淨利潤也首次呈現下降趨勢。

2012年,雛鷹農牧重金打造了旗下首個生態肉品牌“雛牧香”,且推出後迅速擴張,到了2013年上半年在全國有120餘家雛牧香專賣店。

為了對雛牧香專賣店進行管理,雛鷹農牧陸續成立了三家全資子公司,即雛鷹農牧集團 (鄭州)商貿有限公司、雛鷹集團北京雛鷹央區經貿有限公司、鷹農牧集團 (上海)商貿有限公司。

從2013年至2014年,這三家子公司一直處於虧損中,雛鷹農牧2013年年報顯示,上述三家企業分別虧損4660萬元、1587萬元和363萬元。

於是,雛鷹農牧發佈公告,擬通過增資及股權轉讓的方式在引入高管股東入駐這三家子公司,且新股東的持股比例將為70%,以此提升業績。

但這樣的舉措並沒有解決雛鷹農牧在“豬週期”的影響下,業績下滑的“風險”。

2015年4月24日,雛鷹農牧公佈的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89億元,同比下降350.54%,這是公司上市四年來首次出現全年業績虧損。

隨著年報一起披露的,還有雛鷹農牧2015年一季報,公告顯示,公司淨利潤為-9,488.85萬元,同期下降10.26%,並預計公司1-6月的淨利潤為-6,000萬元至-8,600萬元。

據悉,這已經是雛鷹農牧自2014年一季度以來,連續五季淨利潤虧損。

多次捲入“造假”旋渦

除了快速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和業績下滑等問題,上市以來,雛鷹農牧還多次捲入“造假”旋渦。

2013年4月初,媒體曝出雛鷹農牧生態豬造假,指出公司宣傳的:“一畝地養兩頭豬,豬可漫山遍野跑,整個養殖過程都生態環保,”與事實不符,實際上是每個養殖場40畝地餵養200頭豬。雛鷹農牧也因此被“扣上”了“誇大宣傳”的帽子。

此外,在該文中,還對雛鷹農牧的“生豬檢疫,肉品安全問題”提出了質疑。

事件發生後,雛鷹農牧對“生態豬造假”一事作出了回應,並從生態豬養殖、嚴格防疫等方面說明了雛鷹農牧的養豬情況。但“百密一疏”,雛鷹農牧終因肉品質量問題上了“黑名單”。

2015年7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11批次畜禽肉不合格的名單,名單顯示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豬肉檢出禁用獸藥氯黴素。

事件發生後,雛鷹農牧於29日緊急停牌,並對此事進行調查。7月31日,雛鷹農牧發佈公告,稱違規批次的庫存產品並未檢測出“氯黴素”等藥物殘留,且涉事門店的問題豬肉來源也並非來自雛鷹農牧。

同樣的事情,今年4月份再次上演。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對肉製品進行抽檢的結果顯示,雛鷹農牧旗下公司生產的黑豬肉條登上黑榜,其菌落總數大幅超標。

雛鷹農牧不僅在產品質量上深陷“造假旋渦”,在公司財務方面,也一直備受“造假”質疑。

2013年5月,雛鷹農牧生態豬“造假”一事的熱度還沒消散。一則《理財週報》封面刊登的文章《雛鷹農牧造假事項調查》再次把雛鷹農牧推上了風口浪尖,甚至直接“逼停”了雛鷹農牧。

文中稱:“行業頭豬均虧50元,當地養殖戶虧200-300元,雛鷹為何賺203元?”雛鷹農牧的盈利能力備受質疑。此外,雛鷹農牧的出欄量被指摻雜水分。報道稱,上市前後,雛鷹農牧的生豬出欄量差距太大,2009年為48.38萬頭,到了2012就飆升至148.96萬頭。

隨後,雛鷹農牧對2012年生豬業務盈利情況等作了說明,但未正面回應“出欄量有水分”的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中還提到雛鷹農牧與其主要客戶之間存在貓膩,據瞭解,作為公司五大客戶之一的順達合作社,其法人王紀峰的真實身份是三門峽雛鷹農牧有限公司下屬盧氏分公司的經理。

而此前,自媒體市值風雲的一篇萬字長文,質疑雛鷹牧業利用持續不斷的對外投資,低買高賣來抬高公司股價,涉嫌財務舞弊,更是給“造假”質疑再添一筆。

股權頻遭質押,36處資產被查封

7月14日,雛鷹農牧發佈2018年上半年業績修正預告,稱公司上半年預虧損4.8億到5.3億元,業績下滑嚴重。昔日養豬明星公司的各種問題開始暴露。

據2017年報披露顯示,公司的淨利潤只有4518.88萬元,同比下降94.58%。與此同時,其資產負債率不斷升高,2017年為71.81%,存在極高的債務風險。

過去,為了維持公司龐大又繁多的投資項目,雛鷹農牧不斷髮布融資公告,僅2014年上半年,雛鷹農牧就依靠非公開發行股票和發行企業債的形式融資近16億元,並且在同年8月再發公告,擬通過定向增資再融資近15億元。

在公司大量融資的同時,雛鷹農牧實控人侯建芳還頻繁質押其持有的股份。

財經網初略統計,2018年至今,侯建芳個人質押股份不下22次,且已連續6次補充質押。

雏鹰农牧身陷泥潭,昔日“明星养猪股”陨落?

頻繁融資和股權質押的背後,雛鷹農牧的債務危機也越來越嚴重。

由於未按時支付當期本金及利息1105萬元(遠東宏信通過上海華瑞銀行向公司發放委託貸款,控股股東侯建芳為該筆業務提供連帶責任保證,貸款餘額為9936萬元),7月23日,雛鷹農牧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建芳所持有的1,260,341,191股公司股份被法院司法凍結。

借貸逾期未還,導致擔保的實控人股份被凍結,反應出一個企業背後的資金流動的問題。雛鷹農牧方面表示,由於各種因素導致融資難度增加,公司出現了暫時性現金流緊張。

7月26日,雛鷹農牧再發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侯建芳質押質押於中信建投的4573萬股構成違約,中信建投擬將其中的1524.54萬股執行平倉操作;而侯建芳質押於中投證券2.5億股也構成違約。

據悉,實際控制人侯建芳所持公司股票中的95.61%已質押,受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其質押股票面臨被平倉風險,公司面臨實際控制人變更風險。

同日,聯合評級下調了雛鷹農牧主體長期信用等級,14雛鷹債”的債券信用等級被下調至AA-。目前公司存續債券總餘額為35.38億元,集中將於一年之內到期。聯合評級認為,雛鷹農牧債務負擔重,集中償付壓力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3日雛鷹農牧公告,因與平安銀行青島分行的借款糾紛,公司36處土地和房產被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賬面淨值一共為2.27億元。公司方面表示,不排除存在查封土地、房產被司法拍賣償還債務的可能。

而雛鷹農牧最新的公告顯示,前述被降級的14雛鷹債於8月6日開市起停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