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誤解半斤八兩的意思,古人的一斤與現在的一斤並非一個概念

在生活中,正有人這樣比較兩個人,你倆呀,也就是半斤八兩。就是比喻兩個人在某方面都是相同的,相信有很多人跟小編一樣,很納悶。半斤是五兩,比八兩還少了三兩,怎麼會相同呢?

你可能誤解半斤八兩的意思,古人的一斤與現在的一斤並非一個概念

其實呀,在1959年之前,一斤不是十兩,而是十六兩。這一制度從秦始皇滅六國,建立秦朝以後,就開始延續下來了。以後的歷朝歷代都以這個制度為標準,延續了兩千多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方便統治。秦始皇便提出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口號,意思就是天下一切度量衡都要有個標準,這個標準由秦國丞相李斯制定。李斯很順利的完成了錢幣與長度的標準制定,卻在重量上沒了主意。

你可能誤解半斤八兩的意思,古人的一斤與現在的一斤並非一個概念

於是,李斯去奏請了秦始皇,秦始皇也沒有主意。只是在給李斯的紙上寫了“天下公平”這四個字,李斯看到這又為難了,因為秦始皇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數字。李斯為了以後在實施中不擔罪責,他決定用天下為公這四個字的筆畫字說作為標準。這筆畫數正好是十六畫,於是就有了一斤十六兩。祖龍已死秦猶在,秦朝制定的好多衡量標準一直被後世沿用。

直到今日,香港與臺灣還使用一斤十六兩這個標準。記得香港還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半斤八兩》的電影,是由許冠傑、許冠文、許冠英三兄弟主演的電影。

你可能誤解半斤八兩的意思,古人的一斤與現在的一斤並非一個概念

不過,關於一斤十六兩的制度標準還有一說。說是范蠡制定的,范蠡被後世尊稱為“商聖。”他很善於經商,在他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後。便急流勇退,隱姓埋名,開始經商。他曾三次靠經商成為鉅富,而三次他都散盡了家財。世人皆視他為財神。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那麼范蠡是如何制定一斤就是十六兩的呢?

你可能誤解半斤八兩的意思,古人的一斤與現在的一斤並非一個概念

話說一天夜裡,范蠡出門小解,不經意間抬起頭,發現了太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用天上的北斗七星與南斗六星做標記,一顆星為一斤,便有了一斤為十三兩。

可時間一長,范蠡發現。有些奸商總是缺斤少兩,剋扣百姓。范蠡就像把秤改進一下,來約束告誡奸商的不法行為。於是范蠡又把福祿壽三星刻在了秤上,一次來告誡同行,缺一兩少福,缺二兩少俸,俸就是俸祿,就是不能當官。缺三兩就是少壽,短命的意思。這樣一斤就是十六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