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紅色 ↗ 關注,每天分享農業技術、諮詢病蟲害防治、政策信息發佈、關注天氣變化、瞭解農村生產生活

在近日印發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中,山東省明確提出實施“十二大工程”,集中打造一批農業新動能引領區,培育發展新動能。

這十二項重點工程分別是: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糧食生產提升

(一)糧食生產功能區提升工程。圍繞劃定的糧食生產功能區,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加快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重點推進“四區五化”建設,聚焦攻關區、示範區、輻射區、特色區,集成推廣糧食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試驗示範糧食節水、節肥、節藥新機具、新設備,大力推行糧食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實現糧食生產良種化、標準化、綠色化、機械化和服務全程社會化,帶動全省糧食生產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實現糧食綠色可持續發展。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高效農業

(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提升工程。通過實施高效特色農業、現代林業、現代畜牧業、現代漁業發展平臺項目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集中支持果品、蔬菜、食用菌、茶葉、中藥材、蠶桑、苗木花卉、油用牡丹和蜂業、驢業、兔業、水產品等高效特色產業發展。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殺蟲燈

(三)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程。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全面落實耕地質量提升規劃,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扶持發展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推進生物災害綠色防控。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四)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程

。建設一批規模化種養、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要素聚集、“生產+科技+加工+營銷”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科學確定產業園建設佈局,準確把握產業園功能定位,將產業園建設成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先行區,現代技術和裝備加速應用的集成區,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區,新型經營主體“雙創”的孵化區,示範引領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核心區。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農業小鎮

(五)農業“新六產”示範工程。重點建設農業“新六產”示範縣50個,培育農業“新六產”示範主體600家。支持示範縣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和產業融合項目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探索總結髮展農業“新六產”成功做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推動全省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支持各地建設一批各具優勢的農業“特色小鎮”。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六)農業質量品牌提升工程。探索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深入實施品牌引領戰略,大力開展品牌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我省農產品品牌建設。挖掘遴選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推出70個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0個企業產品品牌,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品牌目錄。制定產品標準、行業標準,對接國家、國際標準,建設一批區域質量標準中心和標準化創新平臺。強化農產品總部經濟建設,依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建設一批農產品總部基地,聚合資源,增強產業價值吸引力。加快建設國家蔬菜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推進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建設,制定更多國家蔬菜標準,重點推出一批具備市場引導作用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推行省、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對主要生產主體全覆蓋,傳導質量安全壓力,提升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法律責任意識,實現精準化監管。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使用規定。建立完善水產品產地環境檢測等監管機制。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治理、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量使用農獸藥、非法添加、濫用抗生素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嚴格准入標準,探索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市場銷售憑證“雙證”制度,推動更多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相銜接。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智慧農業

(七)智慧農業發展示範工程。以發展數字農業為重點,著力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基地。組織開展農業信息化示範試點,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現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不出村。組織產學研單位開展物聯網、精準農業、智能決策等關鍵技術、標準、平臺和產品研發,建設一批農業互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平臺。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示範社、家庭農場示範場等農業主體,建設完善一批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糧食生產、畜牧養殖、漁業、特色林產品和高效經濟作物等領域應用。建設一批農業物聯網雲服務平臺、農業大數據管理平臺,提高遠程監控、數據分析、測土配方、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保障支撐能力。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八)農業開放合作示範工程。繼續保持發展山東農產品、食品出口大省優勢地位,加大對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示範效應,帶動提升內銷農產品質量。以蔬菜、果品、畜牧等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加強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集聚區建設。培育重點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開展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兩區”建設,拓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點區域的農業合作,鼓勵涉農企業到境外進行農業資源開發、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等,帶動農業裝備、生產資料等優勢產能“走出去”。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全產業鏈推進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在技術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港口碼頭等領域進行整體佈局,實現全產業鏈運營。提升遠洋漁船裝備水平,發展壯大大洋性漁業,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積極發展南極漁業,加快推進遠洋漁業海外綜合性基地建設。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青貯玉米飼料

(九)農牧循環示範工程。積極開展“糧改飼”示範,加快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建設,到2022年,全省“糧改飼”示範縣達到50個,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發展到500萬畝以上,基本實現奶牛規模養殖場青貯玉米全覆蓋。在農業和畜禽大縣,開展整縣制畜禽養殖與農業生產廢棄物三級網絡試點。大力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建設縣級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完善配套“以鄉鎮(街道)、村暫存,縣級集中收集處理”的病死畜禽收集體系,根據養殖分佈情況建立相配套的病死畜禽收集暫存點。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農業機械

(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按照“全程引領、三區聯動、五業並舉”的原則,著力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提高農機化質量、增加農機化效益,重點在農機裝備優化升級、農機技術推廣、規模作業推進、服務主體培育、智慧農機建設、人才培育、安全生產保障、農機化公共服務提升等八個方面有所突破,引領全省農業機械化穩步健康發展。根據平原地區、丘陵山區、城市郊區三類地區特點,各有側重協調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同步推進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農技人員

(十一)農業科技展翅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品種。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技術等資源依法向種業企業流動,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推動農業重大應用技術、綠色關鍵技術的研發與集成,促進科技與產業緊密融合。推動“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發揮省農業專家顧問團的作用,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新技術、新成果的試驗示範和推廣應用,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整省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產業、分類型建立一批綜合培育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推行“菜單式”培訓、“模塊化”教學、“信息化”管理,大力培育農業產業人才。

山東實施“十二大工程”,提升現代高效農業新動能

(十二)農村集體經濟培育工程。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源性、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改革,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轉化應用,積極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