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發展養殖業,爲什麼是大多數人最爲容易的致富之路?

過去,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一句“生活要想過得好,豬牛羊禽少不了”的順口溜,實際上這道出了我們農村在過去,除了種植業保障口糧以外,養殖畜禽就成了格外的副業收入了。

也就是說,幾乎保障生活以外的額外開支都是來自於養殖業。隨著現在人們的收入渠道逐漸多元化,零星養殖牲畜就不再是人們增收的主要渠道了。

在農村發展養殖業,為什麼是大多數人最為容易的致富之路?

所以,在過去那種“養頭肥豬為過年,養雞下蛋換零錢”的自然經濟格局之下,人們對於養殖,有著豐富的經驗。在這種豐富的經驗指導之下,一些養殖普通的雞、鴨、鵝、牛、豬、羊等等普通畜禽的人家,如果不發生災害,就會獲得比種地還要高的收入。而一些專門養殖一些珍稀特色動物的,比如說養貂、狐等珍貴皮毛動物,收入更可觀。

在農村發展養殖業,為什麼是大多數人最為容易的致富之路?

因此,養殖畜禽可以讓人們致富是毋庸置疑,但為什麼是一條最容易的致富之路,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是養殖規模沒有硬性要求。正因為在規模上可大可小,資金投入就可多可少,農戶就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量力而行,資金雄厚,可以把規模弄大點,沒有過多資金,就從小到大,不斷髮展壯大。

在農村發展養殖業,為什麼是大多數人最為容易的致富之路?

其次是飼養畜禽的飼料容易獲取。一方面是農作物的剩餘物可以充當畜禽的飼料,另一方面農村的土地中,山野外,到處都可以尋找到畜禽可以食用的飼料,因此,這些副產物就可以成為畜禽飼料後就地增值,提高經濟效益。

再次是適應農村家庭的經營特點。過去,由於人口不能流動,農村人多地少地方就有很多勞動力過剩,而這些剩餘的勞動力就可以通過發展畜禽養殖找到出路。就算在今天,一些不願意外出務工或者不能外出務工的,依然可以在農閒之於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

在農村發展養殖業,為什麼是大多數人最為容易的致富之路?

最後是養殖技術較容易被掌握。養殖畜禽已經有幾千年的傳統了,人們有著豐富的養殖經驗,所以,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認為,養殖畜禽的能力基本上是每個人自帶的,一些粗放式的養殖技術幾乎沒有什麼技術門檻,男女老少都能學得會,幹得來。在今天,養殖雖然已經走向了集約化、規模化的道路,但只要人們稍作學習,便能很快掌握其中奧秘。

綜上幾點,畜禽養殖在農村,是人們繼種植業之外最容易掌握技術、經營訣竅以及靈活把控的一項致富產業。相比於其他農副產品加工及服務產業,畜禽養殖就容易得多。不過,在今天,我們依然看到,養殖業普遍存在的養殖方式都是粗放式的,不講品種,碰啥養啥,不究飼料,有啥喂啥,不計成本,滿足於零錢湊整錢。而如果真要在養殖業上有質的提升,獲得更好收入回報,就必須走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的養殖道路。

文|山魈

歡迎訂閱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